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仕国

作品数:50 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海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腰椎
  • 8篇筋膜
  • 8篇肌筋膜
  • 6篇疼痛
  • 6篇功能障碍指数
  • 6篇OSWEST...
  • 5篇腰痛
  • 5篇肌筋膜痛
  • 5篇汉化
  • 5篇扳机
  • 5篇扳机点
  • 4篇腰椎侧凸
  • 4篇针刺
  • 4篇退行性
  • 4篇骨骼肌
  • 4篇侧凸
  • 3篇腰椎间孔
  • 3篇影像
  • 3篇侵入性
  • 3篇侵入性操作

机构

  • 37篇海南省中医院
  • 30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广东省第二中...
  • 3篇广州医学院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儋州市人民医...

作者

  • 50篇袁仕国
  • 21篇李义凯
  • 17篇陈美雄
  • 13篇周理
  • 7篇黄坚
  • 7篇景亚军
  • 5篇陈超
  • 5篇潘长卿
  • 5篇张佩
  • 5篇林业武
  • 5篇邹宇聪
  • 4篇张志伟
  • 3篇何杰光
  • 3篇周孟君
  • 3篇秦小红
  • 3篇曹磊
  • 3篇王华军
  • 3篇罗和平
  • 2篇曾广南
  • 2篇傅渊源

传媒

  • 4篇海南医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2篇中国疗养医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分级的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分级可对评估临床病情、指导手术方案、方便沟通交流等提供极大的便利。本文对目前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分级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周理陈美雄李义凯袁仕国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评分
肩胛冈和肩峰角的骨性观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为肩胛冈及肩峰角的定位和肩部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00例成人干燥肩胛骨的肩胛切迹、肩胛冈以及肩峰角的形状、走形及定位方法等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肩胛切迹宽度为(10.52±4.27)mm,深度为(6.12±2.24)mm;肩胛切迹到肩胛冈的垂线交点到肩峰角的距离为(43.12±4.82)mm,从交点至肩胛切迹的深度为(31.42±4.01)mm;肩胛冈部位表浅,走形恒定。长度为(118.28±4.37)mm,基底长度为(81.12±4.56)mm,冈中隆凸宽度为(11.38±2.64)mm,冈中隆凸高度为(18.72±2.67)mm;肩峰角分为三型,肩峰角(119.9±8.53)°,其中C型占68.00%,肩峰角(124.6±6.49)°;L型占22.50%,肩峰角(104.8±5.54)°;双角型占9.50%。结论 (1)肩胛冈上缘及肩峰角走形恒定,部位表浅可作为肩部疾病的诊治定位标志。(2)从肩峰角沿肩胛冈上缘水平向内约4cm,再向前约3cm即为肩胛切迹。(3)不同类型肩峰角在定位时的特点不同。
傅渊源王华军李义凯潘长卿袁仕国
关键词:肩胛骨肩胛冈
柚皮素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和肌卫星细胞增殖修复骨骼肌损伤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的极化精确调控在组织损伤的修复进程中十分重要,肌卫星细胞增殖及分化在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中也有重要作用,并显示柚皮素能改善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过度纤维化。目的:探讨柚皮素对于骨骼肌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用于骨骼肌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80只10周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40),采用重物击打方法构建骨骼肌损伤模型后,实验组腹腔注射柚皮素(2μg/g)14 d,对照组注射等剂量1%二甲基亚砜。于伤后12 h及1,3,5,7,14 d分别每组采集6只大鼠腓肠肌。Masson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骨骼肌组织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干扰素α、干扰素γ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促纤维化基因(Ⅰ、Ⅲ型胶原蛋白)和成肌分化抗原的m 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程度;免疫荧光(Pax7、成肌分化抗原)染色观察肌卫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1)组织学观察:伤后5,7,14 d时实验组纤维化面积比值低于对照组(P <0.05),再生肌纤维百分比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2)ELISA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伤后7,14 d白细胞介素4以及5,7,14 d时白细胞介素13和干扰素α的表达增加(P<0.05),而干扰素γ的表达出现下降;(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伤后3,5,7,14 dⅠ、Ⅲ型胶原m 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0.05);3,5,7 d成肌分化抗原m 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4)流式细胞术检测:伤后3,5,7,14 d实验组M1型巨噬细胞数量均少于对照组,而M2型巨噬细胞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 <0.05);(5)免疫荧光染色:术后3 d的实验组肌卫星细胞增殖高于对照组(P <0.05);(6)结论:柚皮素能够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发生M2型极化从而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的方式治疗骨骼肌损伤。
徐明奎许日明林业武罗原泰张熙辉周理袁仕国
关键词:骨骼肌柚皮素纤维化
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与造模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肌筋膜痛以扳机点为关键特征,是临床最常见的软组织痛之一,发病率高。对其基础研究较匮乏,其中疾病模型就是限制因素之一。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大体分为非干预状态下模型与人为造模模型。非干预状态下模型基本能完全模拟疾病状态的特征,但扳机点检出率不高、部位不一,难以大量试验;人为造模模型扳机点检出率高,但可能与疾病状态的自然过程有差异。不同模型之间各有优劣,同时扳机点的确立、病理生理学特征表现等可能有差异。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的大鼠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经过症状、病理组织学、电生理等检验,被研究和使用较多。本文对肌筋膜痛模型、造模方法、扳机点确立进行综述,并评价各造模方法优缺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周理罗和平李义凯陈美雄袁仕国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扳机点
滚法的基础研究进展
2010年
目的:掌握滚法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对滚法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归纳和分析其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结果:滚法的基础研究较少且各文献相互之间的试验结果或选用指标和研究参数差异较大.结论:目前仍然缺乏能直观表达滚法基础研究的内容,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无法满足滚法的临床和教学需要.
何杰光袁仕国李义凯
关键词:滚法
推拿与卧床休息干预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前瞻性对比推拿与卧床休息干预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cute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ANLBP)的临床疗效、接受程度、不良事件等。方法:60例ANLBP随机均分入A/B组。A组绝对卧床休息1周,B组传统推拿治疗1周。采集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接受程度评分、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IBM SPSS20.0分析疗效等差异。结果:治疗1周后A、B组内VAS、ODI均较治疗前减小(t=14.67、11.55,P均<0.001和t=24.80、15.35,P均<0.001)。A、B组间VAS、ODI差异有统计意义(t=3.24、2.75,P=0.002、0.009)。接受程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差异有显著性(t=2.65,P=0.01;χ2=10.00,P=0.002)。结论:卧床休息和传统推拿治疗ANLBP均能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但传统推拿能更大幅度改善症状、更被患者接受、不良事件更少。
袁仕国秦小红邹宇聪张佩陈美雄黄坚李义凯
关键词:推拿
新型针具治疗肌筋膜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对肌筋膜痛的发病机制、诊疗及近年来新型针具治疗肌筋膜痛的相关文献检索、分析和归纳总结后,发现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有争议。本病目前临床尚无治本之法,均以对症治疗为主。文献报道新型针具治疗肌筋膜痛疗效明显且具有特色,但其临床治疗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权威的治疗方案及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机制缺乏共识。今后应在进一步探索研究其发病机制基础上,制定新型针具统一规范的操作、权威治疗方案及疗效判定标准,同时展开对新型针具治疗肌筋膜痛机制的有关基础研究,以便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莉袁仕国刘飞景亚军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
Colles骨折X线征象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Colles骨折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和远侧桡尺关节间隙等进行测量分析并根据Frykman方法分型。结果:(1)Frykman分型:Ⅰ型27例(21.1%),Ⅱ型30例(23.4%),Ⅲ型15例(11.7%),Ⅳ型17例(13.3%),Ⅴ型13例(10.2%),Ⅵ型12例(9.4%),Ⅶ型9例(7.0%),Ⅷ型5例(3.9%);(2)掌倾角均数为-8.94°,107例(83.6%)患者掌倾角变为负角,Ⅶ、Ⅷ型全部成负角,Ⅷ型变化最大-20.97°;(3)尺偏角变小,均数为14.54°,Ⅷ型最小10.74°;(4)各分型均有桡骨短缩,2mm以上86例(67.2%),Ⅶ、Ⅷ型短缩全部超过2mm;(5)远侧桡尺关节间隙分离2mm以上24例(18.75%),Ⅷ型分离最大2.46mm;(6)64例(50%)伴尺骨茎突骨折。结论:Colles骨折X线检查对判断骨折分型及损伤程度提供了依据,对临床分型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潘长卿叶淦湖霍力为袁仕国李义凯
关键词:COLLES骨折X线表现
腰椎间孔侵入性操作的应用解剖
目的:   一、解剖防腐尸体标本腰椎间孔,观测并记录腰椎间孔部位横孔韧带和体横韧带的分布、起止、走向及其毗邻关系,为腰椎间孔部位的韧带做出形态学的描述,并从解剖形态学上讨论针刀切割松解腰椎间孔韧带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等临...
袁仕国
关键词:腰椎间孔腰椎间盘突出症
Modic改变分型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推拿近期疗效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Modic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推拿治疗CNLBP患者82例,根据MRI中Modic改变分4组:A组Modic 0型43例;B组Modic I型13例,C组Modic域型20例,D组Modic芋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推拿治疗。同时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采用IBM 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腰痛时间、治疗前OD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ODI明显减小(P<0.01)。A和B之间、C和D之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LBP Modic改变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原因之一。无Modic改变和Modic I型CNLBP比Modic域、芋型患者的推拿近期疗效好,提出Modic域、芋型患者需要考虑叠加其他疗法。
袁仕国张志伟徐明奎周理黄坚陈美雄李义凯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推拿MODIC改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