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秋云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牙科医疗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纤维桩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鳞状细胞癌
  • 2篇口腔
  • 2篇口腔鳞
  • 2篇口腔鳞状细胞...
  • 2篇基因
  • 2篇玻璃纤维桩
  • 1篇蛋白
  • 1篇修复体
  • 1篇牙粘合
  • 1篇异基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RT...
  • 1篇粘结
  • 1篇粘结强度

机构

  • 7篇深圳牙科医疗...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佛山市南海区...

作者

  • 7篇蔡秋云
  • 2篇韦从云
  • 2篇张超
  • 2篇杨淑娟
  • 2篇李婷
  • 2篇莫文娟
  • 2篇郑建伟
  • 2篇罗刚
  • 1篇许跃
  • 1篇张志光
  • 1篇尹高权
  • 1篇陈国常
  • 1篇孙长征
  • 1篇徐伟成
  • 1篇周磊
  • 1篇杨德群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近年在整体水平上以高通量分子扫描手段为基础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的整合及相互关联的"技术链"的应用已在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黑色素瘤等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较少。目的:实验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方法:收集广东省口腔医院2013年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各2例,采用Roche Nimble Gen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进行口腔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与结论:按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从32 448条检测基因中筛选出口腔鳞癌肿瘤组织的差异基因共有7 872条,占筛选基因总数的24%;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 800条,下调表达的有4 072条。结果证实,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并根据表达差异1倍以上的筛选标准得到了7 872个表达差异的基因。由此可见肿瘤的发生发展不是单个或几个基因的作用结果,以往实验往往针对某个或某几个基因的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了肿瘤的产生是多基因成网络相互调节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个网络的作用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郑建伟杨淑娟利小平韦从云李婷莫文娟蔡秋云杨德群周磊罗刚
关键词:芯片分析技术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因表达谱芯片ROCHE
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颗需行桩核冠修复的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分别用玻璃纤维桩(A组,39颗)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B组,40颗)制作桩核,用烤瓷全冠进行修复,所有患者修复后经过3、6、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成功37颗(94.9%),2例失败;B组治疗成功36颗(90.0%),4例失败。两组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烤瓷冠修复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均能达到较好的疗效,玻璃纤维桩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丘洪添尹高权张超蔡秋云
关键词:双尖牙玻璃纤维桩
R-H糊剂超填对疗效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R—H糊剂超填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用R—H糊剂作为根管封闭剂行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对超填病例分别进行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观察尖周组织愈合情况并与恰填者作对照,分析其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127例根充超填的患牙139个,6-24个月后X线片检查可见到尖周骨质稀疏区缩小或消失126个(治愈率90.65%)。患牙根充超填物消失67个,超填物仍存有72个,根充超填物存留率为51.80%。结论:R—H糊剂超填后,2年疗效号哈填无显著差异。超填物部分被吸收或清排出体外,部分超填物不被完全吸收而存留在尖周组织。
陈国常倪德敏蔡秋云黄铭楷
关键词:疗效根管治疗术
全酸蚀粘结系统与自粘结系统玻璃纤维桩核修复抗剪切强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全酸蚀粘结系统与自粘结系统玻璃纤维桩的剪切粘结强度,为临床合理选择纤维桩及修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牙周病或因正畸减数拔除的无龋、无裂纹前磨牙30颗,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颗。A组用全酸蚀粘结系统,用LuxaBond-Total Etch粘结剂和LuxaCore Z-Dual树脂粘结直径1.25 mm的Lux-aPost玻璃纤维桩于离体牙根管内。B组用自粘结系统,用RelyX Unicem树脂水门汀粘结直径1.30 mm RelyX Fi-ber Post玻璃纤维桩于离体牙根管内。冠部保留5 mm纤维桩,堆厚6 mm的树脂核制备成样本。用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剪切粘结强度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抗剪切强度。结果两组断裂方式不同,A组为纤维桩沿树脂与牙体交接处断裂,纤维桩未有松动或脱落;B组为桩核树脂沿树脂与牙体交接处脱落,纤维桩未有断裂。A组抗剪切强度为(393.06±168.38)N,B组抗剪切强度为(222.23±108.76)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采用全酸蚀粘结系统与自粘结系统,玻璃纤维桩在根管内剪切粘结强度的差异显著,全酸蚀粘结系统优于自粘结系统。使用全酸蚀粘结系统,纤维桩与树脂结合优于自粘结系统。
丘洪添张超徐伟成蔡秋云许金惠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剪切粘结强度牙粘合
RACK1为核心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表达验证及相互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实验组前期口腔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基因芯片检测数据和前期蛋白组学实验筛选的52种差异蛋白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通过荧光定量RT-PCR实验去验证这些差异基因在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方法:(1)在前期实验组经典蛋白组学实验筛选出的52种差异蛋白中,我们综合口腔鳞癌的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选择变化趋势相同且差异相对较大的基因。(2)收集广东省口腔医院等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各32份,通过荧光定量RT-PCR进行较大样本的验证并分析这些差异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经过荧光定量RT-PCR验证后,GNB2L1、ARHGDIB、STMN1、LGALS7、EIF5A、TAGLN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100A7、S100A8、S100A9、ANXA1、ANXA2、ANXA5、CSTB、CRYAB、SERPINB3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STRING构建的作用网络中RACK1蛋白与其他差异基因发生关系最多。结论:荧光定量RT-PCR验证差异基因的变化趋势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ACK1蛋白是口腔鳞癌的一个关键节点蛋白。
郑建伟杨淑娟丘洪添利小平韦从云李婷莫文娟蔡秋云罗刚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蛋白RACK1荧光定量RT-PCR
Vita In-Ceram Zirconia全瓷修复体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VitaIn-Ceram Zirconia渗透陶瓷全瓷修复体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3—5月广东省深圳牙科医疗中心门诊收治的59例接受全瓷修复的患者,共使用VitaIn-Ceram Zirconia渗透陶瓷全瓷修复体81件,其中上颌61件,下颌20件;前牙全冠44个,后牙全冠27个,前牙固定桥4个,后牙固定桥6个。通过3~24个月的观察,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牙科学会的质量评价体系对VitaIn-Ceram Zirconia渗透陶瓷前、后牙全冠与前、后牙固定桥修复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期间失访2例患者4件修复体,对剩余57例患者77件修复体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VitaIn-Ceram Zirconia渗透陶瓷全冠具有良好的边缘密合性,色泽稳定,强度高,其失败率为0.030%。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VitaIn-Ceram Zirconia渗透陶瓷修复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全瓷修复方式。
丘洪添孙长征蔡秋云
关键词:全瓷修复体全冠固定桥
颞下颌开口指数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评价颞下颌开口指数(Temporomandibular opening index,TOI)在以开口受限为主要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开口受限患者43例,其中咀嚼肌紊乱疾病患者25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18例。正常对照组30例。临床测量指标包括最大开口度、被动开口度并计算TOI。其中,TOI=(最大主动开口度-被动开口度)/(最大主动开口度+被动开口度)×100%。统计方法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年龄和性别用协方差分析。结果咀嚼肌紊乱疾病组TOI为14.62±5.23%,对照组TOI为3.45±1.20%,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组为5.55±2.61%。三组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年龄、性别没有对观察结果造成显著影响。结论TOI可以用于咀嚼肌紊乱疾病的鉴别诊断,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是一种较好的区别肌源性或物理性阻碍开口受限的临床指标。
许跃佘东育张志光蔡秋云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