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2篇原发性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手术
  • 2篇家族
  • 2篇肝脏
  • 1篇性病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恶性
  • 1篇原发性恶性淋...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 1篇占位性病变
  • 1篇肉芽
  • 1篇肉芽肿
  • 1篇乳腺原发性
  • 1篇乳腺原发性恶...

机构

  • 8篇江苏省肿瘤防...

作者

  • 8篇蒋谦
  • 6篇张仁希
  • 4篇沙允文
  • 3篇陆保成
  • 2篇周建农
  • 2篇唐金海
  • 2篇赵祥生
  • 1篇马国建
  • 1篇王太洪
  • 1篇许凌峰
  • 1篇朱继荣
  • 1篇杨尔炘
  • 1篇贾译清
  • 1篇吴丹
  • 1篇周平
  • 1篇薛开先
  • 1篇许发培
  • 1篇陈森清
  • 1篇陈环球
  • 1篇龚建平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老年人甲状腺癌8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老年人甲状腺癌较少见。1980年至2004年间,我院收治60岁以上老年甲状腺癌患者88例,占同期834例甲状腺癌患者的10.6%。我们分析探讨老年人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龚建平张仁希陈环球王太洪蒋谦唐金海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老年人预后
腹部无辅助切口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改良手术方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预防性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进行改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FA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改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术中游离全结直肠系膜,裸化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后闭合器离断直肠,置入保护套经直肠断端拉出全大肠;距离回盲部5 cm离断回肠,于回肠末端置入吻合器钉砧;外翻直肠处理远端直肠息肉;随后行端端吻合。收集并分析患者性别、身高、体重及病理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排便情况。结果4位患者均顺利完成改良NOSES术,行腹腔镜下无辅助切口全结肠加部分直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所有患者顺利康复,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大出血等术后重大并发症。无术后腹腔感染。吻合口距离肛门的距离与排便频率尤其是夜间排便频率有负相关趋向。结论本术式符合无菌无瘤原则,无较大手术后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较好。后期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证实手术效果。
司呈帅李东正杨柳周欣朱海涛关心仲坚余东升蒋谦王东风
关键词:息肉排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排便功能
35岁以下乳腺癌1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1990年
本文对我所132例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认为该年龄组患者的行为和预后与其它年龄组相似。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Ⅲ期病人的分期可能存在跨度过大的缺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蒋谦赵祥生朱继荣张仁希柯诚沙允文
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附9例报告)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报告9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0.55%。9例中肿块切除3例次,全乳腺切除5例次,根治术3例次。8例化疗,其中1例辅助放疗。随访率88.9%(8/9)。5年生存率33.3%(2/6)。本组病例特点:年轻患者较多,且恶性程度高;双侧乳腺发病率高;肿块多为非浸润性且生长迅速;皮肤肌肉、腋淋巴结受累少,较早出现全身播散。预后明显较乳腺癌差。作者认为根治术加化疗的疗效相对较好。
蒋谦赵祥生张仁希周建农许凌峰穆怀德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瘤
肝脏占位性病变术中B超应用研究——(附30例报告)
1991年
肝体外超声检查受到空气、肺、肠腔气体、肋骨及肥胖等干扰影像质量。从临床角度分析,特别是肝硬化情况下位于肝脏深部细小病灶有时较难发现,有一些肝肿瘤切除后很快复发,提示有可能细小病灶(卫星灶、门静脉内癌栓、多发病灶)未被发现而被遗留在肝内。因上述各种原因,于1989年6月~1990年3月我们对30例肝脏占位病变术中作全肝B 超探查,现报告如下。
张仁希陆保成沙允文柯诚杨尔炘蒋谦贾译清吴丹章明
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手术中B超
骨嗜酸性肉芽肿(附13例报告)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13例。2例具有外伤史。治疗采取手术5例,放疗4例,手术加放疗2例。效果良好,随访无复发。作者认为外伤后导致发病的因素不能排除,病理活检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唐金海奚学■沙允文何诚张仁希陆保成许发培周建农蒋谦
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骨肿瘤
横行多肝段联合切除术
1992年
第一肝门部巨大肿瘤常因解剖特殊而放弃手术。我所自1990年10月~1991年3月间因肝门部巨大肿瘤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后作横行整块切除肝4b、5、6段获得满意效果.病例简介例1女,21岁,住院号89519.查体右上腹扪及巨大肿块,B超发现肝右前叶10cm×8.5cm大小肿块,AFP>1:1000,火箭320μg/L,诊断原发性肝癌.分别于1990年6月和7月行2次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肿瘤缩小至5cm×6cm。1990年10月在全麻下行经右肋缘下切口作横行肝4b、5、6段以及胆囊联合切除术,切下肿物病理检查为坏死组织,周围纤维增生,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恢复良好,3周出院.
张仁希陆保成沙允文蒋谦陈世希
关键词:肝脏肿瘤
家族史在原发性肝癌遗传不稳定性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家族史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遗传不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未经治疗前随机抽取PHC患者和PHC患者的一级亲属取外周血进行体内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比较PHC自发微核和肝癌患者一级亲属及自然人群对照组的差异。结果PHC组、一级亲属组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t,MNF)分别与对照组相比,MNF差异有显著性(P<0.01);PHC组与一级亲属组自发MNF无显著差异(P>0.05);PHC患者中,有、无癌家族史两组的MNF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家族史在PHC遗传不稳定演进中起促进作用,体内微核试验可作为PHC遗传不稳定性评价的生物学标志物。
马国建陈森清周平蒋谦陈世晞薛开先
关键词:微核原发性肝癌家族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