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光愉

作品数:78 被引量:346H指数:1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肿瘤
  • 27篇细胞
  • 12篇免疫
  • 12篇病理
  • 9篇蛋白
  • 9篇乳腺
  • 9篇组织化学
  • 9篇免疫组织
  • 9篇免疫组织化学
  • 7篇基因
  • 7篇病变
  • 7篇肠肿瘤
  • 6篇细胞癌
  • 6篇细胞瘤
  • 6篇X线
  • 5篇影像
  • 5篇预后
  • 5篇胃肿瘤
  • 5篇淋巴
  • 5篇恶性

机构

  • 59篇暨南大学附属...
  • 37篇暨南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东莞市桥头医...
  • 1篇广州华侨医院
  • 1篇深圳市计划生...
  • 1篇暨南大学第四...

作者

  • 78篇蒋光愉
  • 13篇陈棣华
  • 12篇陈金城
  • 10篇李红
  • 8篇王宁霞
  • 5篇曾子华
  • 5篇钟雪云
  • 5篇夏明汗
  • 4篇叶泳松
  • 4篇邓列华
  • 4篇何伟丽
  • 4篇黄信
  • 4篇郑佩娥
  • 3篇翁泽平
  • 3篇王华曦
  • 3篇赵刚
  • 3篇郭莉
  • 3篇李扬秋
  • 3篇甘丹卉
  • 3篇陆涛

传媒

  • 16篇暨南大学学报...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6篇临床放射学杂...
  • 6篇广东医学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癌症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citrin缺陷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新生儿citrin缺陷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肝穿刺活检病理标本,探讨肝病变的组织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NICCD患儿的肝穿刺标本进行HE、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等染色,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常规筛查SLC25A13的2个等位基因的突变情况以确切诊断,在光镜下观察肝脏病变的特征。结果10例NICCD均经基因检测予以确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PAS—D和铜的免疫组织化学与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NICCD肝脏的主要病理组织学改变有大泡和微泡混合型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坏死性炎性病变、胆汁淤积、胆栓形成和肝纤维化等并存而组成四联图像。其中,肝纤维化随病程的发展而加重,可最终导致肝硬化。结论肝穿刺活检对NICCD的临床诊断应依据四联图像,尤以大泡和微泡混合型肝细胞内脂肪沉积为特点,与伴有脂肪性肝炎病理改变的其他各种肝病鉴别;提示应进行基因检测以确诊NICCD;可根据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发展趋势推测NICCD的预后。
蒋光愉程兆明刘凯珊
关键词:胆汁淤积肝内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影响
199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中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对602例患者胃粘膜标本分别做尿素酶试验和美蓝染色检测Hp,病理活检HE染色观察胃粘膜病理改变,并观察伴有萎缩、肠化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结果:Hp检出率较低,为48.0%。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最高,为83.7%。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重度萎缩性胃炎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关系密切,与无Hp感染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Hp感染引起胃粘膜癌前期病变,可能是胃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吴肖仙刘宇虎蒋光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粘膜病理学
P-糖蛋白与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在乳腺癌的表达,以及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ER和PR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乳腺癌的优化化疗,预测预后提供有用的指标的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7例乳腺癌和10例非癌病变的P-gP、ER、PR。结果: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3.24%和40.54%,P-gP的表达率为70%,27例P-gP阳性病例中有50%左右ER和PR同时表达。结论:乳腺癌是耐药基因P-gP高表达肿瘤,P-gP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之间无相互关系,与ER、PR有关,提示乳腺癌的化疗若辅于性激素治疗,疗效可能更好。
蒋光愉钟雪云廖剑辉李红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乳腺癌P-糖蛋白
FISH检测子宫颈石蜡组织切片与液基薄层细胞中hTERC基因的比较
2017年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几年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在临床工作中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各大医院相继开展FISH技术检测子宫颈hTERC基因检测应用。同时已有很多子宫颈液基细胞涂片FISH技术检测的相关报道。而子宫颈石蜡包埋切片FISH技术检查子宫颈hTERC基因在临床应用比较少。
潘晓婷吴秀张哲珺甘丹卉蒋光愉
关键词:HTERC基因FISH石蜡包埋组织液基薄层细胞
P53和MDM2蛋白表达对肝细胞肝癌预后判断的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中突变型P5 3和MDM2蛋白的表达对临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突变型P5 3、MDM2蛋白的表达 ;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术后生存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突变型P5 3蛋白阳性 2 8例(38 89% ) ,MDM2蛋白阳性 2 3例 (31 94 % ) ,二者阳性表达有相关性 (r =0 2 4 8,P <0 0 5 )。突变型P5 3、MDM2蛋白阳性表达病例生存率明显低于突变型P5 3、MDM2蛋白阴性表达病例 (P <0 0 1)。突变型P5 3和MDM2蛋白表达均阳性病例 13例 (18 0 6 % ) ,中位生存期的生存率最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 ,突变型P5 3蛋白表达、MDM2蛋白表达、肿瘤大小与中位生存期的生存率有关 ,MDM2是统计学上最有意义的独立预后指标 (P <0 0 0 0 1)。结论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突变型P5 3和MDM2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王华曦潘运龙覃莉蒋光愉严林李文生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P53蛋白MDM2蛋白预后判断
乳腺原发鳞状细胞癌1例被引量:2
2012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些乳腺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鳞状上皮化生,但真正的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却十分罕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该肿瘤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一报道。
黄信吕荣钊庞钊何伟丽洪嘉凡蒋光愉
关键词: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预后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NLP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方法 对 1980~ 2 0 0 0年 2 4 5例霍奇金淋巴瘤 (HL)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NLPHL4例 ;另外 2例NLPHL为 2 0 0 0年会诊病例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提供 1例。 7例均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法(SP法 )检测瘤细胞 (CD4 5、CD2 0、CD15、CD30、波形蛋白 )和背景细胞 (CD3、CD2 0、CD4 5RO、CD5 7、CD6 8、TIA 1)的免疫表型 ,并采用WHO1997年淋巴瘤诊断标准重新分类。结果 NLPHL7例 ,男 4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 3.8岁 ,中位年龄 4 3岁 ,表现为颈部、锁骨上或腋窝淋巴结肿大 ,临床Ⅰ期。组织学上 ,NLPHL病变淋巴结结构破坏 ,大部分为肿瘤性病变 ,主要呈结节性生长 ,结节内可见L&H细胞浸润 ,其中 1例NLPHL病变淋巴结可见少部分呈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 (PTGCs)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呈CD4 5、CD2 0阳性 ,CD15、CD30、波形蛋白阴性 ,背景细胞中可见大量CD2 0阳性的B小淋巴细胞及较多CD5 7阳性细胞 ,TIA 1阳性细胞极少见。结论 对NLPHL的诊断必需结合免疫表型特征 。
刘艳辉朱雄增庄恒国林汉良吴秋良蒋光愉顾莹莹罗东兰骆新兰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与葡萄膜黑色素瘤预后危险因素的关系及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与葡萄膜黑色素瘤预后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其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眼科就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2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眼球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本中淋巴管生成情况,分析其与预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并分析标本中微淋巴管密度与CD-34检测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2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17例(70.83%)可见球内瘤旁D2-40染色呈阳性的淋巴管。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中,上皮样细胞类型、球外蔓延、最大基底直径>16 mm、累及睫状体者的肿瘤相关淋巴管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7例D2-40染色呈阳性的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平均(22±7)个/光学界面;2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均可见呈弥散性分布的CD34染色呈阳性的微血管结构,微血管密度平均(16±5)个/光学界面;微淋巴管密度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r=0.928,P=0.001)。结论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存在肿瘤相关淋巴管且与预后危险因素之间存在明显关联;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D2-40抗体]检测淋巴管生成在评估该类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周小芬蒋光愉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9和TIMP-1蛋白在65例皮肤SCC(Bowen病17例,SCC48例)和5例正常表皮石蜡切片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MP-9和TIMP-1蛋白均弥漫表达于皮肤SCC,分布于SCC癌巢及癌巢周围间质细胞,而在正常人皮肤仅见MMP-9和TIMP-1的弱阳性表达。SCC组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高于Bowen病组(t值分别为2.33、2.36,P<0.05),SCC中淋巴结转移组MMP-9/TIMP1的比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2.46,P<0.05)。结论MMP-9、TIMP-1蛋白的表达与SCC的侵袭性有关,MMP-9/TIMP1比值升高(MMP-TIMP失衡)预示了SCC肿瘤细胞较高的侵袭转移潜能。
冯军邓列华赵刚陆涛蒋光愉夏潮湧刘洁林泽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皮肤鳞状细胞癌肿瘤浸润肿瘤转移
皮肤基底细胞癌p53Bcl-2和Ki-67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和探讨p5 3、Bcl 2及Ki 6 7在皮肤基底细胞癌 (BCC)中的表达情况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C石蜡切片中 p5 3、Bcl 2和Ki 6 7蛋白表达。 结果  33例BCC中 p5 3、Bcl 2和Ki 6 7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 45 .45 %、5 4.5 5 %、36 .36 %。结论 突变的p5 3可能参与BCC的发生。
邓列华赵刚罗育武陆涛蒋光愉何兆辉林泽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P53BCL-2KI-67皮肤肿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