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玲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知行
  • 1篇代文
  • 1篇德行
  • 1篇心性
  • 1篇性善
  • 1篇性善论
  • 1篇言说
  • 1篇言说方式
  • 1篇养身
  • 1篇养心
  • 1篇真知
  • 1篇之于
  • 1篇中国古代文论
  • 1篇身心
  • 1篇身心观
  • 1篇诗经
  • 1篇诗性
  • 1篇述论
  • 1篇思想史
  • 1篇思想史意义

机构

  • 7篇湖北教育学院

作者

  • 7篇董玲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湖北教育学院...
  • 1篇2006年儒...

年份

  • 1篇2007
  • 6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郝敬思想述论
2006年
本文试图通过对郝敬思想中理气论、心性论、知行论以及经学诠释等四个方面的探析,呈现郝敬思想的总体特质。此即:依循圣人之道而倡实事、实践。郝敬以气与理原本无二亦无先后为基本观点,认为“性善又岂有二”,“离才情无复有性”,主张天理与人欲、心与身的相互依存、统一。又在继承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基础上,倡导“先行后知”说,凸显行的价值和地位。其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亦可谓是这种思想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有鉴于此,郝敬本人不仅在实际上充当了晚明思想的批判者角色,亦充当了明末清初返虚入实的努力者的角色。
董玲
关键词:理气心性知行
论郝敬的“身心观”
2006年
郝敬认为,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说,他是身心这两方面的统一。而所谓的身应是合外与内、有形与无形、血肉与性命于一体的身,单言其一不可以说是身。有鉴于此,郝敬尤其强调修身、养身。养身即在于兼养、善养,亦即非“毁形灭情苦节”,而是使身之大小贵贱各得其分。应该说,在注重身心的统一性,在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性这些方面,郝敬的这些思想不仅道出了朱子、阳明所忽视和否定的一面,而且亦是对孟子心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董玲
关键词:身心养身养心
郝敬思想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06年
郝敬作为晚明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思想家,清中叶之后却渐为后世遗忘。近代以来,对郝敬其人其学首先感兴趣的是日本学者,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郝敬的经学思想研究与儒学思想研究两方面。与之相比,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对郝敬的研究起步虽晚,却达到了相当的研究深度,而我国大陆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几为空白。总的来说,对于郝敬其人其学的关注和研究还未形成气候,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宽和深化。
董玲
郝敬经学思想的思想史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以郝敬的《诗经》学研究为例,揭示其经学思想在晚明及清初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和肯定的原因。并同时指出,郝敬之所以要求回归经典,尤其是回归《论语》之中,这里实包涵了其匡正宋明儒学中空疏、玄虚等弊病,而主张通经致用的思想内容。
董玲
关键词:《诗经》学经学
试析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印象式批评——以刘勰和钟嵘文论言说方式之比较为例被引量:1
2006年
总体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重在理性的思维方式,钟嵘的《诗品》偏于诗性的思维方式。但是,此种相异并不是绝对的,在局部上,《文心雕龙》又有诗性的成份,《诗品》亦有理性的因素,两者均未达到纯粹理性或纯粹诗性的维度,具有共同的印象式批评特征。这种批评的言说方式表现为自然性的言说和历史性的言说两种形式。它源于中国自然的思维习惯,并以此形成中国古代文论中典型的言说方式。
董玲
关键词:诗性
析郝敬的“先行后知”说被引量:2
2006年
郝敬的知行论,可谓是在知行合一的思想基础上主张先行后知、行重于知。其知行合一的基础即在于:一方面知包含了行,即它是所谓的真知;一方面行以知为自身的起始而涵盖了知,它表现为德行。有鉴于此,郝敬尤其突显行在知行合一过程中的价值和地位,而强调笃实,强调由虚返实。
董玲
关键词:真知德行
郝敬性善论之于孟子性善论的继承与发展
程、朱子的性二元论不同,晚明湖北学者郝敬倡导性一元论,谓性只是一个性而没有区分,它是绝对的善,而人所显现出的恶,罪不在性而在习本身。此种思想中对于性习关系的重视,一方面可谓是针对宋明儒学中“偏上遗下”之习弊所做出的理论回...
董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