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荣慧芳

作品数:56 被引量:560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生态
  • 10篇旅游
  • 6篇可持续发展
  • 6篇城市
  • 5篇生态补偿
  • 5篇生态服务
  • 5篇生态服务价值
  • 4篇生态环境
  • 4篇实证
  • 4篇土地生态
  • 4篇小流域
  • 4篇教学
  • 3篇地理
  • 3篇都市
  • 3篇都市圈
  • 3篇森林生态
  • 3篇森林生态系统
  • 3篇生态安全
  • 3篇生态补偿标准
  • 3篇生态系统

机构

  • 44篇池州学院
  • 16篇南京师范大学
  • 11篇兰州大学
  • 5篇石台县林业局
  • 3篇西南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北华航天工业...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江苏联合职业...
  • 1篇中国城市科学...
  • 1篇《建设科技》
  • 1篇安徽省石台县...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5篇荣慧芳
  • 17篇张乐勤
  • 10篇陈怀录
  • 10篇许信旺
  • 9篇陶卓民
  • 6篇曹先河
  • 3篇齐昊聪
  • 3篇李涛
  • 3篇严超
  • 3篇朱莉
  • 3篇许源
  • 3篇贾莉
  • 2篇方斌
  • 2篇胡文海
  • 2篇郭欢欢
  • 2篇陈素平
  • 2篇张安明
  • 2篇陈兵丽
  • 2篇韩雪
  • 2篇张强

传媒

  • 8篇池州学院学报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特征被引量:16
2021年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空间流动发生变化的特征与机制,文章基于在浙晋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深度访谈的一手数据,分析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就业吸附的空间模式和过程机制。结果表明:①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距离衰减和空间层级结构的特征,0~4 km为核心层、4~12 km为过渡层、12 km以上为外缘层;但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该特征存在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集中性,比发达地区更加明显。②研究从城乡地域空间系统的视角,基于人口转移“推—拉”理论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以城镇、乡村为就业吸附极,以城乡接合部为吸附效用“分水岭”的空间模式;其中,连接城乡间的便捷交通是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实现的关键介质。③基于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空间适用性,文章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围栏效应”的概念。文章不仅从微观尺度上丰富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过程、模式等的理论认识,而且对切实指导乡村地域在乡村旅游开发实践中理性理解乡村旅游的就业促进作用,提升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投资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李涛陶卓民陶卓民陶慧刘家明荣慧芳
关键词:人口流动实证研究
安徽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与趋势预测被引量:21
2017年
本文遵循客观、科学、综合原则,运用熵值赋权法,对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了评价;采用动态耦合模型及剪刀差分析方法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考察;借助Excel 2003软件,通过作散点图,比较拟合优度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协调前景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分别由2005年的0.2934、0.4198跃升至2015年的0.6236、0.4198,经济发展系统升幅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②2005—2015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度均值为-6.95°,整体处于由低级协调向协调演进状态,而两者间演化速度夹角由2005年的18.56°扩展至2015年的82.4°。③若按既有惯性发展模式,2020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将达155.74°,预期处于极限发展状态。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为新常态下安徽省制定经济与生态文明融动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张乐勤荣慧芳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剪刀差
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被引量:25
2019年
以2007—2016年为考察期,构建了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皖南地区及各市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其协调关系的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皖南6市在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三系统的发展上各有所长,黄山旅游产业发展超前,铜陵、马鞍山城镇化水平突出,池州、宣城生态环境优越,芜湖发展较为均衡;(2)协调度值在考察期内一直处于0.751~0.821之间,整体处于失调状态。6城市中除铜陵市的协调度值呈现下降态势外,其余城市均呈现出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3)协调发展度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仍然处于失调阶段。城镇化水平滞后是制约皖南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4)皖南6市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特征各异。芜湖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余地市均为失调型。基于此,提出了促进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荣慧芳陶卓民刘琪许源程海峰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在市场经济运作的大环境下,大量的优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要素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大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等各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差...
荣慧芳
关键词: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
系统论视野下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思路——以秋浦河为例
2011年
针对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补偿标准偏低、静态、管理体制不健全、补偿方式单一等弊端,采用系统研究、文献分析、实证检验等方法,揭示了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包括流域协调与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多元补偿方式机制;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融资机制;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动态补偿机制;科学确定补偿标准机制。基于秋浦河上游生态服务主导效应因子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下游社会经济发展实际,2009年下游补偿上游金额为41 448.02万元。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有利于促进秋浦河流域上、下游协调发展与社会公平,可为我国小流域生态补偿构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张乐勤荣慧芳
关键词: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系统论可持续发展
庐山诗词中典型景观时空特征及旅游审美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在文学地理学的范畴中,诗词作品中的景观元素蕴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审美思想。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挖掘诗词中典型景观信息,对于旅游审美的建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整合庐山历代诗词中的景观信息基础上,通过构建景观典型性指数Ki和典型景观指数Li,并考察各历史时期中景观系统的发展情况,运用Ripley’s K函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景观多尺度空间格局和影响机制,发现:(1)诗词中典型景观增长呈迂回式上升发展,出现频数的密集分布情况与区域集群的分布规模较为一致。(2)诗词中典型景观整体上显著集聚,各类景观分别呈现出随机或者均匀分布规律,与诗词构景的景观多样化需求有关;建筑与水文类型景观特征空间尺度大,山岳和生物类相对较小。(3)典型景观出现频数主要受到区域因子和类型因子的影响,各因子两两交互解释力显著提升。诗词中的诗性精神,通过景观的空间布局和历史感营造在现代旅游中进行呈现,对提升旅游者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许源陶卓民陶卓民
关键词:影响因素
皖南山区村域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石台县缘溪村为例
2012年
以石台县缘溪村为例,对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村域转型中乡村旅游经济、城郊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影响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地域因素、基础设施因素、政策因素、缺乏科技人才因素、专业合作社带动不足因素、财政投入不足因素六个方面。就创新管理机制、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开发、和因地制宜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四个方面对皖南山区村域经济转型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方运生荣慧芳
关键词:村域经济专业合作社
关于西部小城镇控规的若干思考--基于《城乡规划法》的视角被引量:3
2009年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地位的加强和镇一级控规的增加,对于我国今后控规的编制和实施有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西部小城镇的发展现状,从新法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控规在西部小城镇中实施的不足和难点,认为西部小城镇在规划的编制、管理和控规适应性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小城镇纷杂的用地权属、《物权法》的实施对控规编制和实施的适宜性提出了更实际的要求。最后列举了部分实例,总结了西部小城镇控规编制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使得控规能够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依据。
陈怀录齐昊聪齐昊聪
关键词:《城乡规划法》《物权法》西部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论城市形象的塑造——以敦煌为例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在长期的发展演化中逐步形成的,是对城市精华的提炼和总结。本文就城市形象的三大构成要素即城市文化、城市行为及视觉系统,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要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必须深入挖掘城市的地域、文化资...
陈怀录张强荣慧芳
文献传递
皖江城市带A级旅游景点的互动与整合
2018年
以皖江城市带8市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的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内的景点现状,分析其A级旅游景区的互动和整合的优势、劣势,提出能有效推动其互动与整合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实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实现皖江城市带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
程海峰荣慧芳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