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珊珊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3篇麻醉
  • 2篇全身麻醉
  • 1篇穴位
  • 1篇穴位电刺激
  • 1篇咽喉痛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麻醉
  • 1篇右美托咪啶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方式
  • 1篇手术
  • 1篇术后认知
  • 1篇术后下呼吸道...
  • 1篇术后咽喉痛
  • 1篇气管
  • 1篇气管插管
  • 1篇全身麻醉气管...
  • 1篇胃癌

机构

  • 4篇浙江省立同德...

作者

  • 4篇范珊珊
  • 3篇王冬冬
  • 2篇彭从斌
  • 2篇马婷婷
  • 2篇李国政
  • 1篇姜云峰
  • 1篇周程
  • 1篇朱华东
  • 1篇陶红蕾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64例行骨科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Ⅰ组(全身麻醉)和Ⅱ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中及术后的SBP、DBP、HR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6h、12h、24 h MMSE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包括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结果 Ⅰ组和Ⅱ组患者术中、术后SBP虽然较麻醉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Ⅰ组与Ⅱ组患者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Ⅰ组与Ⅱ组的DBP、HR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Ⅰ组与Ⅱ组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明显降低,且Ⅰ组与Ⅱ组此时点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2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及术后6h也明显降低,且Ⅰ组与Ⅱ组此时点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降低,且Ⅰ组较Ⅱ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睁眼时间明显快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的应答时间明显快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效果好,是一种适合老年骨折患者首选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范珊珊李国政周程朱华东彭从斌
关键词:骨科患者老年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
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手术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患者给予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VAS评分为(0.98±0.34)分,呼吸道感染率为32.56%;B组VAS评分为(0.97±0.35)分,呼吸道感染率为13.95%,经统计检验,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20株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5株占25.00%。结论与单纯全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姜云峰王冬冬范珊珊
关键词:麻醉镇痛方式胃癌呼吸道感染
穴位电刺激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合谷和内关穴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防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POS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Ⅱ级、择期甲状腺腺叶切除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S辅助全麻组(观察组)和常规全麻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中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辅以合谷和内关穴TEAS进行干预(2 Hz/100 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介于8~12 m A),对照组也以相同的装置在患者双侧合谷和内关穴但并不行电刺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1、6、12、24 h各时点POST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拔管后1、6、12 h各时点POST发生率分别为12.0%(6/50)、22.0%(11/50)、18.0%(9/50),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POST的发生率(分别为30.0%(15/50)、42.0%(21/50)、36.0%(18/50),均P<0.05),而拔管后24 h,两组患者POS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7/50) vs 28.0%(14/50),P>0.05];观察组出现POST患者拔管后1、6、12、24 h各时点POST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辅以合谷穴和内关穴TEAS干预,可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王冬冬马婷婷李国政范珊珊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
右美托咪定对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麻醉下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拟行术中唤醒试验的脑功能区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对照组则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此后2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诱导与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μg.mL-1,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1~0.2 ng.mL 1。麻醉维持期,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速率下调到0.4μg.kg 1.h 1,对照组则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硬脑膜打开后,2组均停止输注丙泊酚及肌松药,并将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调整为0.1 ng.mL 1;此时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速率下调到0.1μg.kg 1.h 1,而对照组给予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同时,记录唤醒前麻醉时间、唤醒前麻醉药用量、唤醒时间、唤醒期间并发症以及术中知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唤醒,并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唤醒前丙泊酚用量减少,唤醒试验期间高血压、心动过速、头痛和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均降低,唤醒时间缩短,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唤醒时间,提高唤醒试验质量。
陶红蕾马婷婷范珊珊王冬冬彭从斌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丙泊酚唤醒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