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静云

作品数:28 被引量:229H指数:10
供职机构:长沙矿山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矿业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微震
  • 14篇微震监测
  • 9篇地压
  • 5篇声发射
  • 5篇柿竹园
  • 4篇地压监测
  • 4篇岩爆
  • 4篇岩爆倾向性
  • 4篇空区
  • 4篇采空
  • 4篇采空区
  • 3篇预警
  • 3篇铁矿
  • 3篇微震监测技术
  • 3篇围岩
  • 3篇采矿
  • 3篇大红山铁矿
  • 2篇岩层
  • 2篇岩石力学
  • 2篇岩石破坏

机构

  • 17篇厦门大学
  • 15篇长沙矿山研究...
  • 13篇长沙矿山研究...
  • 7篇湖南柿竹园有...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8篇胡静云
  • 22篇李庶林
  • 12篇林峰
  • 6篇彭府华
  • 6篇袁节平
  • 5篇陈际经
  • 4篇林朝阳
  • 4篇黄玉仁
  • 2篇周爱民
  • 2篇黄波
  • 2篇郭远发
  • 2篇刘宏发
  • 1篇唐海燕
  • 1篇徐宏斌
  • 1篇陈东霞
  • 1篇李青石
  • 1篇史秀志
  • 1篇周舒威
  • 1篇杨顺
  • 1篇赵子巍

传媒

  • 6篇采矿技术
  • 5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中国钨业
  • 1篇爆破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现代矿业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柿竹园矿地下特大爆破的微震监测技术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柿竹园多金属矿采用中深孔大规模崩落工艺回采矿柱,特大爆破回采过程中,对岩石微震事件进行了监测,介绍了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微震监测,了解到群矿柱与垂悬顶板余震的时空变化特点,对群矿柱中的应力集中区域进行了较好的定位,进而对群矿柱与垂悬顶板进行了基于微震监测结果的稳定性评价,为井下安全生产和下一步回采矿柱的顺序提供了依据。
陈际经胡静云李庶林
关键词:微震监测矿柱回采
金属矿千米深井高应力特性岩爆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针对大红山铁矿进入千米深井开采后,在巷道、竖井和大断面硐室的基建开挖过程中发生的多次不同程度的岩爆动力地压现象等严重的地压灾害问题,首先对千米深部采区的高地应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其深部高地应力处于超过亚临界深度的状态,但还没有达到临界深度的总体评价结果;其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获得了不同岩性在不同埋深的岩爆倾向性,得到了深部采区岩体总体上具有中等岩爆倾向性,在最深-40 m水平的局部,大理岩、片岩和磁铁矿的岩爆倾向性趋于强烈的结论;其次全面统计了基建过程中发生的岩爆案例,获得了岩爆发生与埋深、地应力、岩性等的关系与规律,得到了岩爆数量随埋深的增加呈指数关系增加的规律;最后提出了易爆岩层巷道与硐室的岩爆动力地压灾害的防护措施。
张涛胡静云林峰李庶林杨德源余正方高伟
关键词:金属矿山千米深井岩爆倾向性
武夷山隧道围岩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在单轴加载条件下进行花岗岩和凝灰岩试件加载破坏过程中声发射(AE)特性试验研究,得到岩石加载破坏过程中时间-应力-空间定位事件率、时间-应力-撞击率和时间-应力定位事件能量率图,并获得累计定位事件、累计撞击事件和累计定位事件能量.研究结果表明能量率与事件率和撞击率相一致,均在岩石试件破坏前期有突增特性.结合这3个参数作为岩石破坏前兆,能为岩石失稳破坏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根据岩石加载破坏过程中不同岩性的空间定位事件累计能量的量级特征,分析通过试验为工程实际中围岩体损伤程度进行实时监测提供参数依据的科学可行性.
黄玉仁林朝阳毛建喜胡静云
关键词:岩石力学声发射
特大采空区上覆岩层地压与地表塌陷灾害监测研究被引量:42
2014年
大红山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形成了3个规模巨大的采空区,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与地表开裂塌陷将导致露天采场发生滚石地压灾害、井下采场产生空气冲击波次生地质灾害、地表与井下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等。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多通道微震监测、非接触式岩移实时监测、基于手持式GPS仪的地表开裂范围监测和基于全站仪的地表沉降与水平移动监测的多种综合地压监测手段,对上覆岩层崩落高度、上覆岩层下沉变形量、地表开裂范围和地表沉降与水平移动等进行了监测,通过两年的监测获取了大量的监测数据,经分析表明,采空区上覆岩层崩落高度约在+1 090^+1 060 m,上覆岩层+1 090 m平巷内观测点累计沉降量为1 350 mm,地表开裂范围位于以岩移角为75°划定的地表岩移范围内,地表测点最大累计沉降与水平移动量为1 779与948 mm,上覆岩层与地表的变形移动活动处于稳定渐进可控的状态,目前不会发生上述地压地质灾害。
胡静云李庶林林峰彭府华杨顺余正方
关键词:地面塌陷微震监测
柿竹园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柿竹目多金属矿床采用分段啬岩阶段矿房采矿法开采井下Ⅲ矿带富矿段,井下留有300多万m3采空区和约占矿段60%的矿柱矿量,为此,矿山采用”崩落法”方式回采矿柱和顶板较富矿。由于大量集中采空区群的存在,采矿生产过程中地压现象...
袁节平胡静云周爱民林峰陈际经李庶林
关键词:金属矿开采崩落采矿法围岩变形地压监测
文献传递
大尺度垂悬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被引量:2
2012年
以柿竹园多金属矿为工程背景,研究确定该矿垂悬部分岩体的岩体力学参数.在工程现场进行实地的节理裂隙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CSIR)地质评价体系对岩体进行质量分级;系统研究了各种岩体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变形模量、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的确定方法,最终主要以Hoek-Brown准则为基础,结合其他方法,综合评判确定岩体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大尺度垂悬岩体质量好,不同方法得到的力学参数值有所差别,综合评价能够较合理地得到适合于工程实践的岩体力学参数.
周舒威李庶林李青石胡静云
关键词:岩体力学参数
矿震P波到时拾取优化与降低震源定位误差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采用的定位算法一般是基于P波到时与等速度模型,P波到时拾取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定位精度的高低。然而由于地震波传播衰减与应用环境背景噪声的原因,参与定位的一些通道信噪比偏低,P波到时拾取的随意性较大,导致震源定位结果与实际震源位置相差较大,影响了在矿山的实际应用效果。简要介绍了震源定位方法并开发应用了基于小波理论的离散信号滤噪程序,通过对原始信号进行小波分解、给定阀值与重构处理后,提高了原始信号的信噪比,显著地提高了P波到时拾取准确度。结合某矿山特大采空区采场冒顶实例,应用基于小波理论的信号滤噪方法对信噪比偏低的通道进行了滤噪处理,重新优化拾取了P波到时。所得到的定位结果,与处理前相比,定位误差从47~94 m减小到14~23 m,大大提高了微震监测在矿山的实际应用效果。
胡静云李庶林
关键词:矿震微震监测
大红山铁矿地压综合监测系统的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介绍了微震监测系统、常规地压监测网及围岩变形自动监测及报警系统在多区段大规模开采的大红山铁矿的初步应用研究。对钻孔应力计在安装初期自身所受多种应力所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适应期应力分解为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构想。对矿山地压近阶段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估。利用定期测量实地数据和依靠光缆及网络技术传输的实时数据信息,实现了对矿山地压活动的监测预警,并有效可靠地指导了矿山安全生产。综合地压监测技术将在今后的矿山安全管理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赵子巍胡静云林峰彭府华李庶林余正方
关键词:微震监测地压监测围岩变形
确定弹性应变能指标的岩样卸载点的声发射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弹性应变能指标方法是岩爆倾向性评判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的一个技术难题是在实验中难以确定卸载点。在武夷山隧道工程的岩爆倾向性评价的室内试验中结合岩石的声发射监测技术,试图解决这个难题,并利用弹性应变能指标法对该隧道的岩爆倾向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声发射监测技术并利用岩石峰值破坏前声发射突增的特性,可以较好地控制初次加载达到岩石峰值强度的80%以上,且在岩石不发生破坏的情况下及时卸载,从而能很好地满足弹性应变能指标法对岩石加卸载条件的要求,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同时,本实验得出该隧道具有发生中等岩爆的倾向性的结论。
毛建喜李庶林林朝阳黄玉仁胡静云
关键词:岩爆倾向性声发射
大红山铁矿地压微震监测技术的探讨被引量:9
2012年
介绍了微震监测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大红山铁矿开采所面临的地压及微震作用的问题,提出加快建立微震监测系统,开展地压微震监测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徐炜蔺朝晖李金恩胡静云林峰李庶林
关键词:地压地表塌陷微震监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