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耀明

作品数:14 被引量:18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早白垩世
  • 4篇白垩世
  • 4篇哺乳动物
  • 3篇义县组
  • 3篇英文
  • 3篇生物群
  • 3篇热河生物群
  • 3篇中生代
  • 3篇系统发育
  • 3篇脊椎动物
  • 2篇地层
  • 2篇生物地层
  • 2篇始新世
  • 2篇兽类
  • 2篇化石
  • 2篇齿列
  • 1篇地层层序
  • 1篇动物研究
  • 1篇新奇
  • 1篇新属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辽宁省文物考...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14篇胡耀明
  • 10篇王元青
  • 6篇李传夔
  • 3篇孟津
  • 3篇张福成
  • 3篇汪筱林
  • 3篇顾罡
  • 2篇唐治路
  • 2篇张江永
  • 2篇王原
  • 2篇罗哲西
  • 2篇金帆
  • 2篇周忠和
  • 2篇徐星
  • 1篇张海春
  • 1篇李淳
  • 1篇周明镇
  • 1篇吕君昌
  • 1篇濑户口烈司

传媒

  • 10篇古脊椎动物学...
  • 2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东北部晚侏罗世一新的柱齿兽被引量:3
2007年
描述了哺乳纲柱齿兽目柱齿兽科(Docodontidae,Docodonta,Mammalia)一新属种——孙氏尖钝齿兽(Acuodulodon sunae gen.et sp.nov.)。标本产于新疆东北部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上侏罗统牛津阶石树沟组上部(159~161 Ma),为一不完整左下颌骨及齿列。新属下臼齿具柱齿兽类典型特征:齿尖b位于齿尖a前方;齿尖c位于齿尖a后舌侧;齿尖a前舌侧发育有齿尖g。不同于其他柱齿兽,新属下臼齿无齿尖e和齿脊b-e。齿尖g和齿脊b-g很快被磨蚀掉而齿尖a和c却能保持尖锐状态,表明该动物的臼齿在生活中具备并保持切割和碾压双重功能。基于下臼齿性状特征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柱齿兽目作为一单系类群具有显著的鉴定特征。其中尖钝齿兽和Itatodon+(Simpsonodon,Castorocauda+(Tegotherium+Sibirotherium))形成一单系子类群;但tegotheriids各分子未形成独立于柱齿兽科的单系类群。尖钝齿兽的下颌齿骨亦为典型的柱齿兽类型。齿骨内侧下部近腹缘有浅的齿后骨槽和宽大的内侧脊,但两者未延伸到下颌关节髁的基柄部。这表明尖钝齿兽的齿后骨与齿骨的连接比摩根齿兽类更为松散,其中耳在进化上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哺乳动物中耳。
胡耀明孟津詹姆斯 M.克拉克
关键词:晚侏罗世系统发育
内蒙古依和苏布晚始新世兔形类(英文)被引量:7
2004年
记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脑木根乡附近依和苏布地点产出的 4种兔形类上下颊齿化石。依和苏布位于脑木根乡东南约 1 8km处 ,乌兰希热平台北缘 ,地理坐标为N42°36.1 1 4′,E1 1 1°34.5 96′。依据化石组合 ,该点地层年代初步定为晚始新世。 4种兔形类分别是 :Gobiolagusmajor、Hypsimylusyihesubuensissp .nov.、Desmatolaguscf.D .vetustus以及Desmatolagussp .。新发现的Gobiolagusmajor下颊齿和该种产自沙拉木伦地区乌兰戈楚层的正型标本(AMNH 2 60 98)在大小和形态上很相似 :齿冠较低 ,侧沟不伸入齿槽 ,三角座唇侧较舌侧短 ;m2跟座明显大于m1跟座 ;舌侧有釉质脊连接三角座和跟座。根据个体大小和相对低冠的颊齿 ,我们将一块带P3~M2的上颌骨归入Gobiolagusmajor,成为该种上臼齿的首次记录。上颌骨腭面门齿孔后缘与P3前缘齐 ,硬腭后缘止于M1与M2间位置 ,无前臼齿孔。P3~M2均具三齿根 ,唇侧两齿根小。P4非臼齿化 ,前后脊完全 ,封闭一V形新月谷。M1嚼面椭圆状 ,舌侧内沟短浅。后脊与舌侧的磨蚀面相连 ,其前方的横向谷应为三角座凹。前、后脊唇侧端应分别相当于前、后尖。Hypsimylusyihesubuensissp .nov .是继北京长辛店北京种后该属的第 2个记录。新种较H .beijingensis大 ,齿冠较低 ,m1较宽。
孟津胡耀明
关键词:臼齿叶结构晚始新世化石组合兽类
一中生代哺乳动物齿列的新奇特征
2005年
胡耀明王元青王元青李传夔
关键词:哺乳动物中生代齿列奇特征发育过程
记中国首次发现的“真古兽类”(eupantotherian)化石(英文)被引量:5
2005年
记述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采自辽宁黑山县八道壕矿区早白垩世晚期沙海组的一件“eu- pantotherian”(“真古兽类”)下颌骨化石。标本保存了最后两个前臼齿和4个臼齿,它以抬高的下颌角突,半臼齿化的最后一枚前臼齿,臼齿上面积增大但未发育成完整盆形的跟座,尚未形成的facet-5,及加长的最后臼齿等特点有别于所有已知的“eupantotherian”和具有雏形磨楔式臼齿的Kielantherium,被命名为一新属新种,Mozomus shikamai gen.et sp.nov.(鹿间明镇古兽),并由它而创建了一新科,Mozomuridae fam.nov. “Eupantotherian”是早期哺乳动物演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无跟座的对齿兽(sym- metrodont)到具有磨楔式(tribosphenic)臼齿兽类的中间类型。早期兽类进化的成功模式是发育成具有磨楔式的臼齿,即在上臼齿上发育出原尖,而下臼齿的跟座形成由3个齿尖围成的盆状。这种结构扩大了牙齿的面积,使咀嚼切割能力更趋完善,今天的有袋类和真兽类均是如此。但在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史上,“eupantotherian”类的化石发现不多,这给探讨具有磨楔式臼齿构造的两大门类(后兽类和真兽类)的起源带来不少困难和疑惑。而传统上的真古兽类形态分异又很大,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其中有跟座发育较好者,如peramurans有可能更接近具有磨楔式臼齿兽类的基部位置,本文记述的Mozomus shikamai也应属于这一类型。具有雏形的被认为处于基干上的磨楔式臼齿类化石,迄今只有两种,即发现在英国早白垩世地层中的滨齿兽(Aegialodon)和蒙古早白垩世晚期Hoobor层的Kielantherium,前者仅有一颗下臼齿,后者由一枚下臼齿和一具有4颗臼齿的下牙床为代表。两种化石在分类上被归入单一的滨齿兽目(Order Aegialodontia Butler,1978),视为Boreosphenidans的基干(stem)。本文记述的Mozomus,其时代与Kielantherium的大体相当,在大小、齿式及臼齿形态上与后者
李传夔濑户口烈司王元青胡耀明常征路
关键词:早白垩世沙海组
中国中生代哺乳动物研究进展(英文)被引量:3
2006年
迄今为止,中国已知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共有26属29种(包括3个未定种),时代分布从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在中国新近发现的中生代哺乳动物中,除少数几种材料比较零星之外,大多数都有保存很好的头骨和骨架为代表。它们提供了认识哺乳动物高阶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早期演化过程中特征转变的重要信息。过去几年中发现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多数产于热河生物群中。这些化石代表了不同的哺乳动物大类,同时显示了在个体大小、运动姿态以及食性方面的较高的分异。多方面的分异确保了它们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能够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频繁的火山活动被认为是辽宁西部地区动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像巨爬兽(Repenomamus giganticus)一样以睡眠姿势保存的标本,很可能意味着随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参与造成了这样的灾难。
王元青胡耀明李传夔
关键词:中生代哺乳动物
安徽潜山古新世(犭亚)兽科新材料及系统发育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潜山盆地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的两件保存较好的(犭亚)兽类化石,它们分别代表了两个新属种:古井曙(犭亚)(新属、新种)(Eosigale gujingensis gen. et sp. nov.)和余氏棋盘兽(新属、新种)(Qipania yui gen. et sp. nov.)。在分析(犭亚)兽科各属及相关类群特征的基础上,重新厘订了(犭亚)兽科的涵义,探讨了(犭亚)兽类与亚洲其他古老真兽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认为(犭亚)兽科和假古猬科的关系最近。
胡耀明
关键词:古新世系统发育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三尖齿兽类(英文)被引量:7
2005年
描述了戈壁锥齿兽科 (Gobiconodontidae)一个新的属种———陆家屯弥曼齿兽 (Meeman nodon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标本产于辽宁西部朝阳市上园镇陆家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段的凝灰质砂岩层中 ,为一具完整齿列的左下颌骨。新属与戈壁锥齿兽 (Gobiconodon)共有以下区别于其他三尖齿兽类的特征 :2颗下门齿 ,i1增大 ,后部门齿、犬齿和前部前臼齿尖锥形 ,前臼齿具有高的中央尖和小的附尖 ,i~p1向前平伏。因此 ,新属被归入戈壁锥齿兽科。弥曼齿兽与戈壁锥齿兽及其相近属的区别在于 :下门齿和下犬齿更加平伏 ,i1在比例上更大 ,而i2则更小 ;最后一枚下前臼齿与第一枚下臼齿之间没有齿隙 ;前臼齿退化 ;下臼齿长度大于高度 ,主尖向后倾斜 ,与b尖和c尖相比 ,a尖较低 ,m1显著小于m2~ 4。新属下臼齿没有齿带 ,与爬兽 (Repenomamus)相似 ,而与戈壁锥齿兽不同。基于与爬兽齿列的对比 ,讨论了戈壁锥齿兽类的齿式 ,认为其应具有两颗门齿 ,而不是以前认为的 1颗门齿 ,从而将戈壁锥齿兽类下齿列齿式修订为 :2·1·2~ 3·5。
孟津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
关键词:早白垩世义县组
中国俊兽(Sinobaatar gen.nov.):热河生物群中一多瘤齿兽类被引量:13
2002年
记述产自辽宁西部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的一件多瘤齿兽类骨架,是早白垩世保存齿列和四肢信息最多的标本.据此建立凌源中国俊兽(新属、新种)Sinobaatar lingyuanensis gen.et sp.nov.新属种头骨狭窄,形态原始,无眶上脊和眶后突.齿式为3·?·5·2/1·0·3·2,齿列形态,特别是颊齿与始俊兽属相似,应属于始俊兽科.头后骨骼基本形态与其他多瘤齿兽类一致.第V(足庶)骨只与骰骨相关节,不与跟骨接触,可能代表了多瘤齿兽类的原始形态,并与全兽类形态接近.9块腕骨,与全兽类中的张和兽形态相近,但中央骨大于小多角骨.多瘤齿兽类的齿列演化阶段性明显,中国俊兽的齿列特征介于晚侏罗世与晚白垩世的类型之间,而且已知始俊兽类仅发现于早白垩世,因此,新属种的发现表明热河生物群时代更可能为早白垩世.
胡耀明王元青
关键词:义县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
湖北丹江口市早始新世梳趾鼠类新属种被引量:4
1995年
描述了采自湖北丹江口市下始新统上段的两件早期梳趾鼠类标本,其中V10839订为李氏鄂豫鼠(Hohomyslii),为原始的豫鼠科分子;V10840被鉴定为钟健鼠科分子,属种未定。对新属种与已有属种的对比分析表明早期梳趾鼠类演化快,方向多。
胡耀明
关键词:早始新世新属
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研究
汪筱林王元青金帆张江永周忠和徐星张福成王原胡耀明Swisher.C.C吕君昌李淳唐治路顾罡
将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生物地层和年代研究作为主要课题。通过对热河生物群的主要分布区辽西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地层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主要化石地点大规模发掘和重要化石层位火山凝灰岩39Ar/40Ar同位素年代测定,首次确...
关键词:
关键词: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年代地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