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涛

作品数:30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电子电信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理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高功率微波
  • 5篇网络
  • 5篇大气击穿
  • 3篇电磁
  • 3篇异常检测
  • 3篇时域有限
  • 3篇时域有限差分
  • 3篇击穿
  • 2篇地面站
  • 2篇电磁耦合
  • 2篇云模型
  • 2篇指标体系
  • 2篇散射
  • 2篇散射特性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时域有限差分...
  • 2篇屏蔽效能
  • 2篇微波传输
  • 2篇微带

机构

  • 30篇解放军信息工...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西南电子电信...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医...
  • 1篇宁夏电力公司
  • 1篇网络通信与安...
  • 1篇电子信息系统...

作者

  • 30篇胡涛
  • 21篇周东方
  • 15篇侯德亭
  • 9篇余道杰
  • 7篇王利萍
  • 6篇魏进进
  • 5篇林竞羽
  • 5篇杨建宏
  • 4篇夏蔚
  • 4篇宋航
  • 4篇牛忠霞
  • 3篇彭强
  • 2篇雷雪
  • 2篇饶育萍
  • 2篇张德伟
  • 2篇韩晨
  • 2篇胡俊杰
  • 2篇马海龙
  • 2篇陈旭来
  • 2篇赵建鹏

传媒

  • 15篇强激光与粒子...
  • 6篇信息工程大学...
  • 2篇物理学报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微波学报
  • 1篇舰船电子工程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太赫兹科学与...
  • 1篇信息安全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atlab6.1和VC^(++)6.0的交互被引量:3
2004年
主要讨论了在 VC+ + 6.0环境下通过 Matlab引擎调用 Matlab,以及如何在 Matlab中调用 VC+ + 6.0语言编写的 mex程序 ,实现了在 V C+ + 6.0集成环境下对 mex代码的管理 ,最后介绍了利用
胡涛周东方牛忠霞杨建宏
关键词:MATLAB引擎MEXMCCVC++
基于BLT方程的微带线电磁耦合终端响应被引量:10
2013年
为定量研究电磁波与微带线的耦合终端响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LT方程的电磁波与微带线耦合分析方法,相比传统方法计算效率高、占用内存少。将PCB板上微带线等效为有耗传输线模型,对辐照平面波进行矢量分析并求解等效激励源,运用BLT方程研究不同入射方式、脉冲波形对微带线终端的影响,并对入射波与终端响应进行了时域、频域分析。研究表明:当入射波频率与微带线长度满足一定关系式时对微带线的耦合最强,耦合电压峰值达2.4mV;电场平行微带线入射比垂直PCB入射时的终端电压峰值大一倍;且同幅同脉宽的矩形脉冲较高斯脉冲和三角脉冲对微带线的耦合峰值电压大;不同波形的脉冲通过调节脉宽都可对微带线耦合终端电压达到mV量级。
彭强周东方侯德亭胡涛王利萍韩晨
有孔双层屏蔽腔体屏蔽效能的多模分析方法被引量:3
2009年
用扩展为可分析腔内多种传输模式的等效传输线方法研究了有孔双层屏蔽腔体的屏蔽效能,进一步把单个孔缝推广为孔缝阵列,这可以考虑腔内较宽的微波频率范围和腔体上排列规则的孔缝阵列。双层屏蔽腔内电场的屏蔽系数与单层屏蔽腔内的屏蔽系数的比较表明:双层屏蔽可以使腔体的整体屏蔽效能明显提高;双层屏蔽腔体中和单层屏蔽腔体中一样,在腔内各个模式的谐振点上屏蔽效能很差。对于双层屏蔽腔体的孔缝改进为孔阵后的屏蔽效能的分析表明:保持孔缝总面积不变时,随着孔阵中孔缝数量的增加,腔体的屏蔽效能也逐步提高;把屏蔽腔体的单层孔阵改进为双层孔阵后,腔体的屏蔽效能也有明显提高。对内孔缝位置和腔体尺寸的分析表明:内孔缝位置对屏蔽系数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腔体尺寸的递增,屏蔽系数的统计均值有递增趋势。
宋航胡涛侯德亭周东方刘应刚
关键词:多模屏蔽效能
基于混合大气传输模型的单脉冲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理论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综合考虑高功率微波强电场作用下的热致快速电子效应、碰撞频率、电离频率等充分体现高功率微波特性的参量模型,基于高功率微波混合大气传输模型,提出了单脉冲高功率微波混合大气统一非线性击穿模型,定义了单脉冲高功率微波击穿阈值.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中性气体分子极化作用以及电子的碰撞热效应后,大气击穿时对应的等离子体频率明显变大;大气击穿阈值随高度的增加先逐渐减小然后增大,在30—60km区域存在一个极小值.开展了X波段窄带高功率微波单脉冲大气击穿实验研究,得到了典型条件下的高功率微波击穿现象、波形和阈值,且与理论结果一致性较好.
周东方余道杰杨建宏侯德亭夏蔚胡涛林竞羽饶育萍魏进进张德伟王利萍
关键词: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阈值
高功率微波对双层屏蔽腔体的孔缝耦合特性被引量:3
2009年
用多模传输线模型对高功率微波与双层屏蔽腔体的孔缝耦合特性进行了研究,此方法可以考虑高功率微波孔缝耦合进入腔内时的较宽的频率范围。用这种模拟方法获得了双层屏蔽腔体微波耦合的一些规律性结果:双层屏蔽可以使得腔体内的耦合电场比单层屏蔽时有显著的减弱,这与FDTD方法的结论是一致的;双层屏蔽外腔体中的一些谐振会影响到内腔体的耦合系数,外腔体中的场模式经由内孔缝会影响内腔体中的场模式;不论是单层屏蔽还是双层屏蔽,保持每层孔缝总面积不变时,随着孔阵中孔缝数量的增加,进入腔体内的耦合电场也逐步地减弱,这与单层屏蔽时的结论一致;通风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孔缝数量越多,屏蔽效能越好。
宋航侯德亭周东方胡涛牛忠霞白翔
关键词:高功率微波孔缝传输线模型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地面站发生故障后,故障诊断对于其快速恢复有重大意义。文章使用BP神经网络对地面站故障进行诊断,针对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值点提出了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方法,在训练过程中使用遗传算法结合BP神经网络避免网络收敛过早。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故障诊断精度提高,减小了故障诊断的不确定性。
郎国伟周东方胡涛赵建鹏
关键词:地面站故障诊断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基于FDTD法的开孔腔体电磁耦合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FDTD(时域有限差分法)对任意入射电磁波对电子设备带孔缝腔体的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对典型电子设备的开孔腔体进行仿真,计算不同情形下腔体内场强分布,根据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耦合规律,从而进行更好的屏蔽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入射波正对孔缝照射时耦合效应最强,背面照射次之,腔体侧面照射时耦合效应最弱;入射波极化方向与孔缝长边垂直时耦合效应最强,两者角度越小耦合效应越弱;孔缝在腔体壁正中心时耦合效应最强,越靠近边缘耦合效应越弱;孔缝形状和入射波极化角度的规律一致,即孔缝与入射场强垂直的边越长,则入射波对腔体的耦合效应越强。
陈旭来周东方胡涛焦彦维郎国伟
微波传输中沙尘衰减的计算与仿真被引量:33
2005年
沙尘衰减对高功率微波在大气中的传播有较大的影响,通过结合干沙的复介电常数公式与Ray提出的水的介电常数公式给出了沙尘衰减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爆炸沙尘、车扬沙尘和自然沙尘的衰减.根据数值计算结果,仿真了不同含水量的沙尘衰减率随微波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频率不是太高时,自然风沙和车扬沙尘对微波传输的影响不大,而爆炸环境下的沙尘衰减必须要考虑;沙尘衰减随水含量的增加而明显上升,此效应在较小差别的20%~30%水含量中处于饱和状态,这说明在高湿度热带地区的沙尘衰减将比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的衰减大得多.
周旺周东方侯德亭胡涛翁凌雯
关键词:介电常数含水量衰减率
倾斜直流场下的介质板击穿统计分析
2014年
传统分析介质板次级电子倍增问题的粒子追踪算法方法存在运算耗时长、运算量大等缺点,为此采用统计方法实现了倾斜强直流场下介质击穿过程中次级电子倍增效应的数值模拟,给出了击穿过程中电子数量,电子渡越时间等关键参数的时间图像,同时研究了倾斜角、介质表面光滑度和次级电子产生率对次级电子倍增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强直流场下的次级电子倍增效应存在倾斜角的区域,倾斜角太大或者太小,都可能不会发生次级电子倍增效应,如果倾斜角位于区域内,则饱和状态时电子数目随着倾斜角度的变大而变小;选取光滑系数和次级电子产生系数越小的介质材料,抑制次级电子倍增效应的效果越好。
胡涛周东方
带缝隙矩形腔的屏蔽效能传输线法修正及扩展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为研究入射电磁波与缝隙参量对矩形腔体屏蔽效能的影响,提出基于透射定律结合等效传输线方法对腔体的电磁屏蔽特性进行分析。详细推导了经缝隙透射进腔体内的电场,将透射电场作为等效电压源并对传统的传输线模型进行了修正,使之能计算任意方位入射的电磁波及缝隙偏离体壁中心时的情况;并对此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扩展,使其能分析不同形状、孔阵、孔距及损耗等参量对腔体屏蔽效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缝隙位于体壁中心时的屏蔽效能比靠近体壁边沿时差;相对入射角和方位角而言,极化角对腔体的屏蔽效能影响较大;在保持孔阵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孔径来增加孔的数目或增大孔间距都可提高腔体的屏蔽效能;屏蔽体内损耗因子越大,则对腔体内的谐振频率抑制效果越明显。通过与腔体内谐振频率理论值、数值方法结果的比对分析表明,修正和扩展的解析方法结果可信,且利于各参量对腔体屏蔽效能的分析,适用范围更广。
彭强周东方侯德亭余道杰胡涛王利萍夏蔚
关键词:屏蔽效能损耗因子谐振频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