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华
- 作品数:24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扬州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金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CD40突变体靶向MR分子成像探针制备及体外卵巢癌成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微超顺磁氧化铁(USPIO)粒子负载的,CD40突变体抗体分子探针的构建方法和其生物、理化性状,以及在体外对卵巢癌的靶向作用。方法采用化学交联法将单克隆抗体交联于二巯基丁二酸(DMSA)修饰的USPIO,形成具有免疫活性的分子探针,进行磁学性能鉴定。USPIO标记的抗人CD40突变体单克隆抗体5H6(5H6一USPIO)作为实验组,USPIO标记的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5C11(5C11-USPIO)及USPIO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显微镜及普鲁士蓝染色分析其体外生物学特性,采用3.0TMR对探针与高表达CD40突变体卵巢癌(H08910)进行体外细胞成像。信号变化数据组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采用CellCountingKit.8试剂盒检测探针对H08910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携带USPIO的抗CD40突变体分子探针被成功构建并分离纯化。合成的探针同USPIO相比具有相似的磁学特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显微镜及普鲁士蓝染色证实抗体分子探针能够特异性识别H08910细胞表面的CD40突变体,对细胞H08910的增殖无影响。体外MRI显示探针同H08910细胞结合后T1、T2。值明显缩短,T2图像较对照组明显变暗。5H6-USPIO组的T2、T2’弛豫时间分别为(40.05±1.62)、(3.08±0.11)ms,短于5C11-USPIO[分别为(85.38±4.74)和(11.82±1.00)ms]和USPIO组[分别为(91.62±3.35)和(13.60±1.9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6.29、60.73,P值均〈0.01),而5C11-USPIO、USPIO两组T2、T2*弛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化学交联法可制备出CD40突变体单克隆抗体超顺磁氧化铁粒子探针,该探针具有良好磁学特性及较高生物活性,能够特异性识别卵巢癌细胞H08910。
- 罗先富吴晶涛胡晓华瞿秋霞叶靖陈明祥陈文新王守安董颖王军
- 关键词:卵巢肿瘤磁共振成像
- 一种医学影像片存储袋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影像片存储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底侧贯通连接有底袋,所述袋体顶侧设有存储口,所述袋体顶侧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对称设置在袋体顶侧边缘,所述连接带中部分别贯通设有提拉孔,所述袋体内壁两侧分别等距设有限...
- 胡晓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医学影像胶片的辅助存放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医学影像胶片的辅助存放装置,包括支撑脚、存放框、拉杆、放置隔板、保护罩和托举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存放框内部设置了托举机构,电机带动第二摆动杆进行逆时针转动,使推杆通过承接板将支撑夹板内侧的医学影...
- 胡晓华
- 文献传递
- CD40突变体靶向的MR分子探针制备及体外卵巢癌成像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超微超顺磁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粒子负载的CD40突变体抗体分子探针的构建方法及其生物理化性状,以及在体外对卵巢癌的靶向作用。方法:...
- 罗先富吴晶涛胡晓华瞿秋霞叶靖陈明祥陈文新王守安董颖王军
- 文献传递
- 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病理表现。分析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转移。不典型表现包括少见部位、肿瘤多发、完全囊变、厚壁囊变、钙化、强化及转移,并分析CT不典型征象的病理基础。结果 19例中,胃部3例,肠系膜根部4例,胰腺颈部1例,肾上腺1例,腹膜后10例;其中单发17例,多发2例;良性16例,恶性3例。19例中完全囊变8例,厚壁囊变4例,肿瘤供血血管强化3例;钙化2例;3例恶性神经鞘瘤中,1例出现肺转移。病理表现:19例神经鞘瘤镜下均由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构成,Antoni A区含有较丰富束状排列肿瘤细胞,Antoni B区瘤细胞稀疏,组织内伴有囊变或黏液样变性;3例肿瘤内可见少量细胞核分裂象和不典型细胞。结论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较难,充分认识此类病变的影像及病理特点,可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 田彤彤胡晓华杨国美眭未凡吴晶涛
- 关键词:神经鞘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理
- 增强T2*加权的血管成像在脑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的血管成像(ESWAN)序列显示颅内常见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在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CT扫描发现颅内占位68患者进行研究。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ESWAN扫描及常规MR平扫(T1WI、T2WI、T2-flair)加MR增强扫描。将ESWAN图像与常规MR序列比较,评估各个序列在显示肿瘤边界、瘤周水肿、肿瘤内部结构、出血及血管结构形态学特征方面的差异。采用ESWAN序列对胶质瘤内磁敏感信号的大小及比率进行评分,研究磁敏感信号同胶质瘤良恶性的关系。结果肿瘤边界五种序列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的瘤周水肿、内部特征、出血及血管结构的评分五种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2-flair、T2WI显示瘤周水肿效果最好,增强T1WI显示肿瘤内部特征最好,ESWAN显示肿瘤内出血及血管结构最好。高级别胶质瘤的磁敏感低信号区占肿瘤病灶区的比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结论 ESWAN序列可以更好地显示颅内肿瘤的内部出血及血管结构,胶质瘤内磁敏感低信号的比例可为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 罗先富傅剑雄胡晓华陈文新孙骏叶靖
- 一种医院用的CT影像片保存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医院用的CT影像片保存装置,包括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抽屉,所述抽屉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收纳箱下...
- 胡晓华
- 文献传递
-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MR检查在正常胎儿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在胎儿解剖结构方面的显示能力,探讨其在胎儿MR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胎20周以上正常胎儿行MR检查,采用SSFSE序列对胎儿头颅、躯干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观察胎儿各系统主要器官,包括脑、肺、心脏、肝、脾、胃肠道等的解剖和MR表现。结果孕20周时,胎儿各主要器官均已发育。中枢神经系统:在SSFSE图像脑室系统高信号的衬托下,大脑三层结构清晰可辨,皮层及脑室旁生发层呈低信号,白质呈稍高信号。脑室系统呈生理性扩大状态,30周后脑沟、回形成逐渐明显;非神经系统:SSFSE图像肺、气管、支气管均呈高信号,胃泡、肾盂、肾盏、膀胱等空腔脏器呈高信号,肠管信号混杂,心脏、大血管、肝、脾及双侧肾脏呈等低信号。结论 SSFSE可清楚显示胎儿各主要器官的正常解剖和发育变化。
- 胡晓华罗先富陈娟陈娟王军傅剑雄
- 关键词:胎儿磁共振成像
-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血友病膝关节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增强T_(2)*加权血管造影(ESWAN)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血友病膝关节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8例经临床证实的男性血友病患者,所有患者膝关节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ESWAN序列检查,检测膝关节含铁血黄素沉积,测量ESWAN幅值图膝关节髌软骨位置的表观横向弛豫率值(R2^(*))及对膝关节国际血友病预防治疗研究小组(IPSG)评分,观察两种序列含铁血黄素沉积检出率差异及R2^(*)与IPSG评分相关性。结果:28例血友病患者膝关节(左膝关节10例,右膝关节18例)检查显示:(1)常规MRI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滑膜增厚,伴含铁血黄素沉积,严重者软骨下侵蚀、囊变或软骨缺失等;(2)ESWAN表现为滑膜增厚,滑膜、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沉积。28例血友病患者平均年龄(27.51±11.67)岁,IPSG评分为(2.41±0.68)分,年龄和IPSG两者之间无相关性。ESWAN含铁血黄素沉积检出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2,P<0.05)。R2^(*)(1.90±1.64)与IPSG评分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ESWAN对血友病膝关节含铁血黄素沉积非常敏感,能显示滑膜、软骨及骨的受累程度,有利于对关节损伤程度的判断及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
- 李洁叶靖胡晓华倪军
- 关键词:血友病滑膜
- 部分减影去骨技术在颅内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价值被引量:12
- 2011年
- 近年来,CTA技术日益成熟,在血管病变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颈椎及颅骨的影响,头部CTA去骨成像相当费时,难以显示颅底的血管全貌,以往采用2次扫描减影来解决,但笔者发现颅内动脉中仅颅底部分同颅骨关系密切,能否采用部分减影去骨即仅对颅底部分减影去骨进行颅内动脉成像?笔者应用部分减影去骨法进行颅内动脉CTA成像,埘比部分减影去骨与减影及非减影去骨技术的优缺点,探讨部分减影去骨技术在颅内血管CTA中应用价值。
- 罗先富胡晓华吴晶涛陈明祥王守安董颖王军王志军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颅内动脉去骨法减影CTA技术颅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