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城市
  • 1篇地区贫困
  • 1篇世界城市
  • 1篇铁路
  • 1篇贫困
  • 1篇求职
  • 1篇求职者
  • 1篇绿色产业体系
  • 1篇经济圈
  • 1篇空间结构
  • 1篇郊区化
  • 1篇高速铁路
  • 1篇北京世界城市
  • 1篇不匹配
  • 1篇城市空间结构

机构

  • 3篇威斯康星大学
  • 2篇北京清华城市...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作者

  • 3篇胡伶倩
  • 1篇袁晓辉
  • 1篇王春丽
  • 1篇王颖
  • 1篇郭婧
  • 1篇顾朝林
  • 1篇李阿琳
  • 1篇杨利平
  • 1篇刘晓斌
  • 1篇姚瑶
  • 1篇田园
  • 1篇王霞

传媒

  • 2篇城市与区域规...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洛杉矶地区贫困求职者的就业可达性——郊区化是否影响空间不匹配
2018年
凯恩的空间不匹配假设认为居住在内城的弱势群体有较低的就业可达性。但有关这一假设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因为多年以来实证研究不断得出与其相悖的结论。本文探讨了1990年、2000年和2007~2011年洛杉矶地区贫困人口是否面临空间不匹配以及郊区化如何改变贫困人口的就业可达性。作者认为,当内城贫困人口的就业可达性比郊区贫困人口低时,则存在空间不匹配。文中就业可达性考虑以私人汽车交通为联系的求职者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空间分布。评估结果揭示了复杂的状况:由于内城仍存在大量工作岗位,内城贫困者就业可达性比郊区贫困者更高,因此,内城贫困者并没有面临空间不匹配。但是,随着工作岗位郊区化进程的加快,内城贫困人口的可达性呈现下降趋势。郊区化拉近了贫困与非贫困人口之间的可达性差距。作者研究发现,由于贫困人口未面临空间不匹配,则一些广为提倡的空间政策并不会奏效,比如郊区安置人口计划、增加内城工作岗位计划、提供更多公交服务等。作者认为,提高私人汽车拥有率可以减小空间与非空间方面的障碍,但是这一政策缺少政治可行性。规划者应该在制定空间政策时考虑协同方案,例如减少劳动力市场与住房市场的歧视,提供教育培训帮助求职者增长职业技能,以及帮助贫困人口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网络。
胡伶倩
关键词:贫困郊区化
建设北京世界城市视角下的环首都圈发展规划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伴随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和中国国际地位崛起,中国巨型区域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空间急剧扩大、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环首都地区在疏解城市功能、协调水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能够为北京建设城市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的目标,环首都地区的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本研究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视角,以绿色、可持续、增长拉动与增长管理相结合为规划理念,建立分层次的规划目标和策略,从空间、人口、新城、产业、交通、水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统筹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实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服务首都、对接北京、和谐发展的目标,将河北省环首都地区建设成为北京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朝林刘晓斌袁晓辉王颖胡伶倩郝银燕李阿琳郭婧姚瑶王春丽杨利平王霞
关键词:北京世界城市绿色产业体系
浅谈高速铁路站选址与城市空间结构
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在建设理论构架,研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探讨高速铁路车站选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并且提出在中国城市转型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针对各城市的不同需要进行站点的选址。
田园胡伶倩
关键词:高速铁路城市空间结构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