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珑

作品数:16 被引量:49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衰竭
  • 10篇肝衰
  • 10篇肝衰竭
  • 9篇慢加急性肝衰...
  • 9篇急性肝
  • 9篇急性肝衰
  • 9篇急性肝衰竭
  • 4篇细胞
  • 4篇HBV相关
  • 3篇预后
  • 3篇预后判断
  • 3篇功能衰竭
  • 3篇肝病
  • 3篇肝功
  • 3篇肝功能
  • 3篇肝功能衰竭
  • 3篇HBV感染
  • 3篇病毒
  • 2篇药物
  • 2篇乙肝

机构

  • 12篇解放军第30...
  • 3篇解放军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6篇肖珑
  • 11篇刘晓燕
  • 11篇辛绍杰
  • 10篇陈婧
  • 9篇胡瑾华
  • 6篇童晶晶
  • 4篇杨昊臻
  • 4篇荣义辉
  • 4篇苏海滨
  • 3篇臧红
  • 3篇游绍莉
  • 3篇朱冰
  • 3篇童晶晶
  • 2篇刘鸿凌
  • 2篇陈琰
  • 1篇段学章
  • 1篇貌盼勇
  • 1篇张爱民
  • 1篇王海滨
  • 1篇万志红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人民军医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首届全国病毒...
  • 1篇第四届中国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补体第一受体在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中的表达动态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补体第一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1,CR1)在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入组2013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1例HBV-ACLF患者和我科工作人员15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入组人群外周血红细胞CR1(erythrocyte complement receptor 1,ECR1)的表达量;应用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测定方法检测ECR1分子黏附活性:以5个或以上红细胞黏附1个肿瘤细胞为一个结合单位计算黏附率。对HBV-ACLF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随访,根据临床疗效分为好转组和无效组,动态观察2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变化。结果 ECR1在健康组(62.30±13.22)的表达明显高于肝衰竭组(41.21±14.33)(t=3.33,P=0.021);8周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好转组(47.31±16.36)较无效组(38.99±10.52)表达高(t=1.95,P=0.049)。健康组黏附活性(66.33±16.79)较慢加急性肝衰竭组(45.55±15.04)高(t=5.01,P=0.000),但8周后不同疗效组之间黏附活性无统计学差异。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好转组患者ECR1表达量及黏附活性呈上升趋势,而无效组呈下降趋势或无变化。结论 ECR1表达量及黏附活性与HBV-ACLF患者预后相关,表达增强及黏附活性升高者预后好,动态观察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刘晓燕陈琰陈婧肖珑童晶晶关崇丹严立龙
关键词:乙肝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衰竭分期对HBV感染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判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肝衰竭分期对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22例HBV-ACLF患...
刘晓燕辛绍杰陈婧肖珑杨昊臻童晶晶胡瑾华
家族聚集性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时的临床特点,为指导乙型肝炎患者防治慢加急性肝衰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75例,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分成家族聚集性组及非家族聚集性,...
朱冰荣义辉刘鸿凌张爱明臧红肖珑游绍莉辛绍杰
文献传递
托伐普坦片治疗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低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60例肝硬化合并张力性腹水、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托伐普坦组和对照组。分别每日服用15mg托伐普坦片或输入托拉塞米注射液20mg和3...
张爱民游绍莉万志红荣义辉朱冰臧红肖珑辛绍杰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药物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 G-CSF)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9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试验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r G-CSF300μg,1次/d,皮下注射,共计6针,然后减量至隔日1次,共6次,总计12针。结果生存分析表明,试验组治疗1月、3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1.3%和72.9%,大于对照组的63.7%和50.0%(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 G-CSF能够显著提高HBV-ACLF患者的生存率,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许祥刘晓燕陈婧肖珑童晶晶关崇丹严立龙苏海滨胡瑾华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BV慢加急性肝衰竭
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具有促进粒系母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新近的动物实验证实G-CSF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组织病变,提高试验动物存活率的作用.有研究初步证实G-CSF对酒精性因素为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具有提高生存率、改善肝脏功能的作用[1].但上述研究未做长期随访,且我国HBV感染为肝衰竭主要诱因,因此对G-CSF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LCF)患者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皮下注射G-CSF治疗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安全性.
杨昊臻段学章刘晓燕陈靖童晶晶荣易辉肖珑辛绍杰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特利加压素联合清蛋白治疗Ⅱ型肝肾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清蛋白治疗Ⅱ型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Ⅱ型肝肾综合征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支持治疗、护肝、降酶、退黄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持续微量泵泵入,联合人血清蛋白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特利加压素持续微量泵泵入。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治疗后腹水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及24h尿量变化。结果:观察组腹水明显减少25例(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例(46.7%)(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P<0.01);24h尿量非常显著多于治疗前(P<0.01),且显著多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清蛋白治疗可改善Ⅱ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和肾功能。
肖珑刘晓燕荣义辉陈婧同晶晶胡瑾华辛绍杰
关键词:特利加压素清蛋白
家族聚集性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为指导乙型肝炎患者防治慢加急性肝衰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75例,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分成家族聚集性及非家族聚集性组,对...
朱冰荣义辉刘鸿凌张爱明臧红肖珑游绍莉辛绍杰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疾病静止期与炎性期红细胞CR1数量及黏附活性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明确CR1在HBV慢性感染患者炎性期与静止期外周血红细胞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V慢性感染不同人群外周血红细胞CR1(ECR1)的表达量;应用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测定方法检测ECR1分子黏附活性:以5个或以上红细胞黏附1个肿瘤细胞为一个结合单位,计算黏附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静止期患者ECR1表达量及黏附活性均较炎症活动期患者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静止期明显高于活动期(P<0.05)。结论 ECR1表达量及黏附活性在HBV感染所致慢性肝病患者炎症活动期下降;ECR1与炎性活动可能有密切关系。
刘晓燕辛绍杰胡瑾华陈琰陈婧肖珑童晶晶关崇丹严立龙王海滨
关键词:红细胞CR1乙型慢性肝病
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诱发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导致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明确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698例,其中因停药导致ACLF的患者150例(停药组),初次发病未行抗病毒治疗患者396例(初次未治组),因其他原因导致ACLF的患者152例。统计所有患者发病诱因、基础疾病、家族史、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预后及是否为首次发病,对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患者记录所用药物、停药至发生肝衰竭时间。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98例患者中355例(50.86%)有慢性乙型肝炎(CHB)家族史,停药组患者中93例(62.00%)有CHB家族史。停药组150例患者中27例(18.00%)为慢性肝炎基础,其中12例(44.44%)有CHB家族史,低于整体水平(χ~2=2.57,P=0.07);123例(82.00%)为肝硬化(代偿期)基础,其中81例(65.85%)有CHB家族史,显著高于整体水平(χ~2=48.77,P〈0.001)。停药后1年内发病者占77.33%(116/150),21.33%(32/150)患者在第2年内发病。HBe Ag阴性患者占47.33%(71/150)。停药组、初次未治组中慢性肝炎基础患者的治愈、好转率均高于肝硬化基础患者(停药组:88.89%vs 53.66%,χ~2=11.450,P=0.001;初次未治组:71.79%vs 59.50%,χ~2=5.355,P=0.021)。结论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诱发肝衰竭的比例上升。长期抗病毒治疗,尤其对于肝硬化患者十分重要。
刘晓燕陈婧肖珑童晶晶关崇丹严立龙苏海滨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核苷类核苷酸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