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海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动脉狭窄
  • 3篇血管
  • 3篇缺血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支架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细胞
  • 2篇脑缺血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狭窄
  • 2篇颈动脉支架
  • 2篇成形术
  • 1篇丹奥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机构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贵港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肖海
  • 7篇覃星悦
  • 6篇农媛
  • 6篇樊金莲
  • 3篇梁妙玲
  • 2篇张泰鹏
  • 1篇韦冲
  • 1篇杨叶妮
  • 1篇陈昌枝
  • 1篇何翠玲
  • 1篇甘斌

传媒

  • 3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进展性脑梗死病例(进展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5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尿酸水平、发热、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动脉狭窄、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史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发热、动脉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组周围血白细胞计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发热、白细胞增多、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发热、白细胞增多、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农媛肖海杨叶妮
关键词:脑梗死高血压发热白细胞增多动脉狭窄
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病情稳定后给予肢体功能锻炼、按摩、针灸、理疗及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疗程3个月,应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日常行为能力指数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轻度偏瘫组、中度偏瘫组、重度偏瘫组患者上肢、下肢FM积分、Barthel评分,在病后1、3、6个月均明显提高(P<0.05),1、3个月评分上升最明显,6个月时已相对稳定。上、下肢功能恢复基本同步。结论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的运功功能康复是同步的,持续时间至少达6个月。
覃星悦肖海樊金莲梁妙玲
关键词:偏瘫康复疗法上肢
55例TIA患者脑血管造影特点的分析
2012年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同期75例脑梗死患者为对比研究对象,共130例患者分为TIA组和脑梗死组,均对他们实施全脑数字的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根据检查的结果来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颅内动脉、脑动脉颅外段闭塞与狭窄的具体情况。结果根据DSA检测结果得知,75例脑梗死患者中,前循环和后循环系统脑梗死患者分别有22、10例,占前循环48例患者人数的55.0%,占后循环18例患者人数的66.67%,该组前后循环动脉闭塞、狭窄都以颅内动脉的闭塞、狭窄居多,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TIA患者中,前循环系统的颅内动脉闭塞、狭窄有10例,占前循环15例患者人数的66.67%,后循环系统的脑动脉颅外段闭塞、狭窄有13例,占后循环20例患者人数的65.0%,该组前循环的TIA主要以颅内动脉闭塞、狭窄居多,后循环TIA主要以脑动脉颅外闭塞、狭窄居多,前后循环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是导致脑梗死(前后循环系统)和前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而脑动脉颅外段闭塞或狭窄是造成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
肖海覃星悦农媛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
颈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因子与大脑缺血性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后炎症因子及其与术后新发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42例(共48条)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施行CAS前后分别检测主动脉根部血样(全身血)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处血(局部血)白介素-6(IL-6)、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术后行MRI扫描检查有无大脑缺血性损伤。结果 CAS术后,局部血样IL-6水平为1.84~6.78 pg/ml,明显高于全身血样的1.02~3.41 pg/ml(P<0.01),局部血样与全身血样中的IL-18、TIMP-1、MM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例症状性狭窄患者局部血IL-6水平为4.6(2.7~11.2)pg/ml,明显高于全身样本的2.4(1.1~5.5)pg/ml(P<0.01)。局部IL-6高水平与新发缺血性血管损伤密切相关(P=0.02)。结论由粥样斑块释放的IL-6极有可能是CAS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子。
覃星悦肖海樊金莲梁妙玲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白细胞介素-6缺血性损伤
尿激酶丹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后继续用丹奥、低分子肝素钙后续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寻求一种更有效的联合溶栓治疗方案。方法:用UK对20例早期(6 h内)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立即用丹奥注射液静滴及2 h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作后续抗栓治疗,并进行疗效及副作用分析。结果:20例病人1周后基本痊愈13例(65%),总显效率90%,总有效率95%,且无明显的出血或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小样本观察,UK溶栓后继续用丹奥及低分子肝素钙后续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促进血管完全再通,防止血管再闭塞,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韦冲陈昌枝何翠玲甘斌肖海
关键词:脑梗死尿激酶丹奥低分子肝素钙溶栓
卒中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免疫抑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免疫抑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64名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7 d内是否存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结果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4例急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7天内64例出现SAI,SAI的发生率为39.02%,平均感染时间为2.58±0.94天。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留置胃管、留置导尿、NIHSS评分等因素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吞咽困难、第3天NIHSS评分、CD4+T淋巴细胞成为影响SA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吞咽困难、第3天NIHSS评分、CD4+T淋巴细胞是影响脑卒中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AI的发生与免疫抑制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覃星悦樊金莲肖海张泰鹏农媛
关键词:免疫抑制
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脑梗死(CI)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I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rt-PA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能显著减轻CI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覃星悦肖海樊金莲农媛张泰鹏
关键词:依达拉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脑梗死炎症因子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大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索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新发大脑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51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干预的患者,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对术后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相关临床指标在已发生与未发生术后缺血性脑损伤的患者间的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术后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术后发生大脑缺血性损伤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明显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应纠正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症状,高血清游离脂肪酸是术后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
覃星悦农媛肖海樊金莲梁妙玲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脑缺血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缺血患者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单纯内科治疗对症状性脑缺血患者的效果,以评价支架成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52名伴有颈动脉狭窄的症状性脑缺血患者,其中30例接受支架成形术,22例接受单纯内科治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的患者NIHSS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均低于单纯内科治疗组(P<0.05),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的患者12月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单纯内科治疗组(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症状性脑缺血患者的长期疗效优于单纯内科治疗。
覃星悦樊金莲肖海农媛
关键词:脑缺血血管成形术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