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仕卫

作品数:30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刑事
  • 6篇诉讼
  • 5篇刑事诉讼
  • 5篇法院
  • 4篇司法
  • 4篇基层法院
  • 4篇法官
  • 3篇刑事和解
  • 3篇律师
  • 3篇和解
  • 2篇刑事判决
  • 2篇刑事诉讼目的
  • 2篇正当
  • 2篇正当程序
  • 2篇知识
  • 2篇实证
  • 2篇司法模式
  • 2篇诉讼目的
  • 2篇判决
  • 2篇陪审

机构

  • 17篇电子科技大学
  • 13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省高级人...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成都市中级人...

作者

  • 28篇肖仕卫
  • 5篇吴卫军
  • 2篇汪振林
  • 1篇郭松
  • 1篇马静华
  • 1篇张蓓
  • 1篇王一洲
  • 1篇余澳
  • 1篇向昱
  • 1篇左卫民
  • 1篇胡建萍
  • 1篇李欣
  • 1篇张明勇

传媒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宜宾学院学报
  • 2篇中国刑事法杂...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法制与社会发...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外法学
  • 1篇理论界
  • 1篇法学论坛
  • 1篇福建公安高等...
  • 1篇地方立法研究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贵州省党校学...
  • 1篇中国法学会刑...
  • 1篇第二届当代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刑事判决形成的实践/制度逻辑:以某基层法院无罪辩护案件为起点的调查与分析
对于中国的刑事判决的形成,理论上尽管讨论很多,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尚无一个具有充足说服力的解释与说明。本文在对西方理论界的法律/社会分析工具进行必要的概念转换之后,将法院(法官)作为一个有着自己利益的行动者,以法律...
肖仕卫
关键词:刑事判决无罪辩护法院
文献传递
被追诉者近亲属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完善被引量:1
2014年
我国被追诉者近亲属权利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际上,被追诉者近亲属权利保护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应当受到刑事诉讼法的认真对待。新刑事诉讼法在被追诉者近亲属保护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未来应当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围绕被追诉者近亲属的探视权、拒证特权等关键权利进行改革和完善。
肖仕卫王一洲
关键词:近亲属权利保护探视权拒证特权
论和谐社会语境下中国刑事司法模式的转型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目前这种过渡式、转型式的国家本位主义诉讼模式难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回应型刑事司法模式提供了一种替代选择。但是囿于中国当下的现实语境和条件,对于这种替代性的回应型刑事司法的未来发展前景,我们不宜抱过高的期望。
肖仕卫吴卫军
关键词:和谐社会
穿梭于两种知识之间:律师作用新解读——以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例被引量:8
2007年
从知识类型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背景是国家法与地方性规则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张力。在农村社会,这种张力更为突出。律师作为当事人的代理人,在两种知识的沟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作用尤其重要。律师的这种作用,对于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合法化意义。
郭松肖仕卫
关键词:律师沟通合法化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放权”改革的过程研究——以对某法院法官的访谈为素材被引量:16
2007年
从过程的角度来看,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的“放权”是法院内部各层次行动者以最高法院推行的审判委员会改革为契机,在审判委员会自身功能逐渐弱化、其他替代性机制功能逐渐强大的条件下,以法院的组织利益、中间组织的部门利益以及法官的个人利益为中心进行公共选择的结果。这样一种公共选择的逻辑,最终使得审判委员会的“放权”被异化“放权”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法院对法官的控制,法官的独立审判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了一种“咨询型”审判。
肖仕卫
关键词:异化
刑事诉讼目的理论重构——基于刑事诉讼规则构成的考察被引量:3
2022年
刑事诉讼目的理论研究近年来没有新的进展,概与研究者未将其与中国立法现实关联起来有关。暂时悬置各种理论,立足于立法事实,通过梳理刑事诉讼条文,发现刑事诉讼规则实际由调整“国家—加害方”关系、“国家—被害方”关系和“加害方—被害方”关系的三类规则体系构成,且调整后两类关系的规则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这一立法现实对已有诸刑事诉讼目的理论构成了重大挑战,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必须作出相应回应。基于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论关系,在充分关照“国家—加害方”“国家—被害方”“加害方—被害方”三组关系的基础上,刑事诉讼目的应当明确为通过正当程序查明事实真相和通过正当程序解决冲突。
肖仕卫
关键词:刑事诉讼目的正当程序
中国刑事和解的独特功能——以刑事案件“私了”问题之解决为起点的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对中国刑事和解的功能尚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必要。以刑事案件"私了"这一中国本土问题之解决为分析起点,可以发现,中国刑事和解有其独特功能,它不仅有扬弃"私了"这一本土法治资源利弊的潜能,而且有沟通国家法与民间规则以助益刑事法治建设、增强国家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大价值。
肖仕卫马静华
关键词:刑事和解基层社会治理
法院如何思考——刑事判决形成过程的经验研究
对于中国的刑事判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知之甚少。不仅学界很少关注,实务人士也因各种原因而三缄其口。鉴于法律和实践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实践对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不了解实践已经导致的诸多问题,非常有必要弄清楚判决形成过程的...
肖仕卫
文献传递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研究
2017年
长期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人民"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反,法院的组织目标逐渐替代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应有的"人民"内容,从而掏空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内核。本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应当以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之"人民"关键词的理解为基础展开,以人民陪审员制度"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之实现为目标,扩大人民陪审员的来源,改革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机制,增强人民陪审员足够的独立性和话语权,赋予人民陪审员符合其外行身份的职责和履职方式。
肖仕卫张嘉源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民主
移植法背景下中国律师的作用
2006年
本文从中国法制建设的移植法背景出发,首先从知识的类型学角度指出了国家法与地方性规则知识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张力;其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律师在缓解这种张力上的沟通作用;最后基于对“律师”这种沟通作用性质的进一步追问,指出中国律师在整个国家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这种沟通作用实际上是一种合法化作用。
汪振林张蓓肖仕卫
关键词:移植法沟通合法化律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