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13篇冠状
  • 13篇冠状动脉
  • 12篇老年
  • 8篇介入
  • 8篇冠状动脉介入
  • 7篇远期
  • 6篇造影
  • 6篇洗脱支架
  • 6篇介入治疗
  • 5篇心病
  • 5篇血管
  • 5篇远期效果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护理
  • 5篇冠心病
  • 4篇动脉介入
  • 4篇动脉介入治疗
  • 4篇药物洗脱
  • 4篇药物洗脱支架

机构

  • 3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11...
  • 1篇解放军第一一...

作者

  • 32篇翟金月
  • 22篇卢才义
  • 20篇薛桥
  • 16篇陈瑞
  • 15篇高磊
  • 14篇张玉霄
  • 14篇周圣华
  • 11篇颜伟
  • 10篇刘鹏
  • 8篇王士雯
  • 6篇田进文
  • 6篇高伟
  • 5篇赵忠仁
  • 5篇吴兴利
  • 4篇李丽君
  • 4篇刘鹏
  • 3篇贾利新
  • 3篇罗学胜
  • 3篇张建
  • 3篇李帼英

传媒

  • 9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现代护理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护理研究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宽QRS波心房颤动的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宽QRS波心房颤动(房颤)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下列条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持续性宽QRS波房颤(QRS>120 ms)合并心动过缓或药物能...
卢才义王士雯高磊颜伟王悦喜胡桃红刘鹏陈瑞翟金月
文献传递
心肌桥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观察分析心肌桥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上心肌桥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检测心肌桥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30~63岁。结果:120例具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87例(72.5%)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前降支肌桥114例(95%),回旋支肌桥6例(5%)。狭窄Ⅰ级:6例(5%),Ⅱ级.78例(65%),Ⅲ级:36例(30%)。120例中,药物治疗117例,置入支架3例。随访1年,大部分患者症状减轻,无恶化及死亡病例。结论:心肌桥并非罕见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治疗应首选药物治疗。
李玉峰王士雯卢才义赵玉生刘鹏吴兴利薛桥翟金月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
高干病房护士惧怕否定心理调查分析
2007年
目的探求高干病房护士心理压力源及相关对策。方法应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对高干病房护士(A组)和普通病房护士(B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干病房护士FNE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得分,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普通病房护士相比,高干病房护士有非常明显的惧怕他人否定的心理倾向。
马小娜刘云霞翟金月
关键词:惧怕否定心理
根据冠状动脉分支参考直径和病变对称性评价分叉病变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具有介入操作指导意义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型方法。方法根据冠状动脉分支参考直径和病变对称性对分叉病变进行分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介入治疗原则。(1)首先根据分支参考直径将分叉病变分为分支对等型和分支优势型。(2)然后根据分叉处病变是否对称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个亚类。(3)对于分支优势型非对称分叉病变再根据病变部位分为A、B两个亚型。(4)对等对称型分叉病变原则上采用双支架术,全部对吻扩张;其他类型原则上采用单支架术,非支架分支开口70%残余狭窄者对吻扩张。结果按照新分型法的使用时间将连续300例老年冠心病分叉病变分为传统分型组(Lefevre组)和新分型组(ERDALS组)各150例,两组手术成功率都是100%,与Lefevre组相比,分叉病变支架使用率(1.2%比1.5%)、双支架率(23.3%比52%)、操作时间(15.3min比21.6min)和随访心脏事件率(1.3%比3.3%)明显优于Lefevre组(P<0.05)。结论按照分支参考直径和病变对称性设计分叉病变分型法具有简便、直观、系统和操作性强的优点,对临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卢才义张玉霄薛桥吴兴利高伟田进文刘鹏陈瑞翟金月
关键词:冠心病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对复杂冠脉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亚急性血栓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对药物洗脱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并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复杂冠脉病变患者289例,根据围手术期替罗非班使用率的多少分为第一阶段(即使用率较少组)171例和第二阶段(即使用率较多组)118例,分别记录两个不同阶段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情况、支架植入情况、替罗非班使用率、出血并发症及亚急性血栓发生情况,观察并分析替罗非班对复杂冠脉病变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对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情况。结果两个阶段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个阶段冠脉病变为B2和C型病变的患者分别为108、63例比78、40例,无统计学差异,两个阶段平均植入支架的数量分别为(3.1±1.3)枚和(2.9±1.2)枚,平均植入支架的总长度分别为(34.4±14.3)mm和(36.5±16.3)mm,均无统计学差异。两个阶段替罗非班使用率分别为15.2%比62.7%,有显著性差异。两个阶段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67%和4.23%,无统计学差异。两个阶段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0%,无统计学差异,但有减少的趋势。结论复杂冠脉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围手术期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且降低了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发生的趋势。
周圣华卢才义张玉霄颜伟薛桥高伟高磊翟金月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替罗非班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143例围术期护理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4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右桡动脉穿刺135例(94.4%),左桡动脉穿刺8例(5.59%),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4.2±0.4)d;发生皮下血肿3例,桡动脉痉挛6例,造影剂过敏1例,出血6例,经积极治疗,均症状缓解出院。结论: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加强围术期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翟金月安春秀刘晓娟李帼英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护理
不同聚合物载体对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人分叉病变远期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聚合物载体对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人分叉病变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冠状动脉Ⅰ型分叉病变的远期效果,这两种支架都属于传统的缠绕型monorail支架,都采用相同的金属平台(316L...
卢才义王士雯薛桥张玉霄吴兴利田进文高伟周圣华刘鹏翟金月陈瑞赵忠仁
文献传递
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非顺应球囊后扩张对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08年9月住院并植入DES共305例,根据是否采用非顺应球囊后扩张分为非后扩张组及后扩张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情况、DES植入情况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情况,观察并分析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患者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情况、支架植入数量及平均长度均无统计学差异。非后扩张组及后扩张组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2%和0%,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张不能显著降低DES植入后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周圣华卢才义张玉霄薛桥颜伟高磊翟金月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
老年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Perclose血管缝合的临床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评价老年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诊疗术后Perclose血管缝合止血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4例老年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97例应用Perclose缝合器止血(称缝合组),107例应用手工压迫止血方法止血(称对照组)。分别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缝合组:缝合成功率92.8%;止血时间1.9±1.2min;下肢制动时间4.0±0.9h;并发症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一次止血成功率93.5%;止血时间27.5±10.5min;下肢制动时间22.0±4.3h;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8.7%。统计学处理显示:缝合组与对照组的止血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16,P>0.05);缝合组的止血时间和下肢制动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t止血=17.3熏t制动=29.3熏P<0.01);对照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缝合组(χ2=8.7熏P<0.01)。结论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处理老年冠脉介入诊疗术后穿刺血管安全有效,与手工压迫止血比有以下优点:①止血时间和下肢制动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因制动给患者带来的不适;②明显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缺点:Perclose血管缝合的直接费用较高。
张玉霄卢才义刘鹏刘玲玲黄广勇晏沐阳翟金月吴兴利薛桥
关键词:止血血管造影
围手术期补液速度对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不同补液速度对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应用统计软件随机入选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连续在本研究所住院并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7例,根据补液速度分为常规补液组和快速补液组。常规补液组和快速补液组的围手术期补液速度分别为1.5~2.0ml.kg-1.h-1和6~9ml.kg-1.h-1。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病情变化、血压及心室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结果快速补液组共有20例患者顺利完成试验,有5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常规补液组共有17例患者完成试验,有4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另有3例患者因术后4h内出现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伴低血压状态被排除本试验。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的心室率、收缩压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均与补液速度关系不大。常规补液组术前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后4h相比无明显改变(16.90%±5.15%比14.20%±5.05%,P>0.05)。快速补液组术后4h、术后次日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5%±5.85%比20.55%±4.97%,7.00%±6.78%比20.55%±4.97%,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的围手术期予快速补液是安全可行的,且较常规补液相比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周圣华卢才义翟金月张玉霄颜伟薛桥高磊李丽君赵忠仁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聚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