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筠筠
- 作品数:42 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嵇康其人其艺其学
- 嵇康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美学家,约生于公元224年,死于262年,他生活于我国1700多年前的魏末晋初时代,是当时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他虽然仅仅活了39岁,却在各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留下的...
- 罗筠筠
- 文献传递
- 作为知识和学问的中国传统美学
- 2007年
- 作为“知识”的中国传统美学,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但是,在当今时代,从传统遭遇现代、中国(东方)遭遇西方(全球化)、精神(人文)遭遇物质(科技)3个方面来看,其现实处境不容乐观。而作为“学问”的中国传统美学,因为审美观念转变和治学方法改变,给研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从而要求学者增强自身文学艺术修养并潜心于学术积累。
- 罗筠筠
-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知识学问
- 苏轼古琴美学思想发微被引量:4
- 2019年
- 士人之琴可谓中国琴文化主流,许多风流雅士在琴史上流传了众多美妙传说,同时也有许多文人学士以对琴道的高妙领悟、琴学的深入理解、琴德的身体力行、琴艺的精妙演绎,把中国琴文化引向至上的境界。苏轼是士人琴的代表,对琴学琴德有深刻的理解与弘扬,与德士也贴近。本文从知琴与惜琴、琴与人生境界、琴诗中的审美意象三个方面,探讨苏轼琴学美学思想。
- 罗筠筠肖伊谷
- 关键词:琴文化
- 《中国美学与民族艺术》研讨会综述
- 2001年
- 罗筠筠
- 关键词:学科建设审美文化审美教育
- 论新世纪审美文化的建构被引量:6
- 1996年
- 本文在大文化的理论前提之下,面向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将审美文化建构视为可操作的系统工程,从设计者、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四个方面,论述审美文化建构的意义、所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对策,以构建一种适合人的本性的审美生活与审美的存在方式。
- 罗筠筠
- 关键词:审美文化文化建构审美趣味审美功能文化传媒期待视界
- 中有万古无穷音——欧阳修的琴学思想
- 2021年
- 宋代是中国古琴文化发展重要的转折期,一方面士人琴与艺人琴的分化更加突出;另一方面,琴派的分化也更为明晰,出现了阁谱、江西谱、浙谱为代表的京派、江西派和浙派。欧阳修不仅是当时士人琴的杰出代表,也是江西琴派形成的关键人物。欧阳修琴学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琴学观念主要体现于琴以载道、琴养身心、琴之审美三个方面。
- 罗筠筠
- 关键词:琴学美学
- 21世纪我国学校美育的操作设计被引量:13
- 2002年
- 面向 2 1世纪的学校美育课程应是一组课群 ,而不是一门课程。这些课群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从小学至大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又包括学校第二课堂 ;它既包括活动类课程、赏析类课程 ,又包括理论类课程和渗透类课程 ;它的内容既涉及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类型的人类艺术经典作品 ,涉及到青少年的艺术能力培养 ,又涉及到美学、美育、艺术史、艺术批评、审美文化等基本知识。小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感性教育 (敏锐感知 ,激发情感与想象 ) ;中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趣味教育 (在审美赏析中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 ;大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人格教育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塑造健康人格 )。
- 樊美筠罗筠筠王德胜
- 关键词:美育感性教育理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
- “仓颉造字”说的形成与汉字内涵的演变被引量:1
- 2021年
-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关汉字起源的一个重要学说,"仓颉造字"说诞生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在先秦时期有关"仓颉造字"说的讨论中,造字是一门为人称道的技艺,且具备象征自然万物和设立社会法则的"道"与"法"的内涵。到了两汉时期,"仓颉造字"说的叙事在先秦的基础上,增添了与天相感而生以及辅助王政的要素,并最终在许慎的调和与综合中得到了权威性的确定。伴随着"仓颉造字"说的形成,汉字确立了其融体现技艺、象征自然万物、设立社会法则、与天相感而生以及辅助王政为一体的多维度内涵。
- 罗筠筠庄谦之
- 关键词:仓颉造字汉字先秦两汉
- 司马承祯的“道”与“琴”
- 2023年
- 司马承祯是唐代著名道士,在琴学方面有很深造诣,不仅善弹琴、能作曲,还精通斫琴,著有《坐忘论》一文,由此作琴曲《坐忘引》,另有《蓬莱操》《白云引》等道家琴曲。本文通过分析他的名著《坐忘论》《素琴传》,说明他的道家思想对于他的琴学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其在琴学方面的成就,也是他整个人生在道家审美境界上的延伸。他在《坐忘论》中提出的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修道的关键阶段,与他在《素琴传》中所主张的禁邪僻之情、存雅正之志、修身理性、返其天真的思想是相互印证的。
- 罗筠筠
- 关键词:司马承祯修道
- 言不尽的琴诗意境
- 2020年
- 以琴入诗,以诗颂琴,自先秦《诗经》就已经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发展出独特的琴诗文化。琴诗作为一种特殊主题的文学作品,具有言志、放怀、悟道等审美作用。诗人通过"琴"这一对古代文人最重要的修身养性之器的吟诵,抒发内心的情怀,感悟人生的道理,获得心灵上的解放与对道的形而上之体悟。诗与琴是中国古人言志缘情的最佳途径,通过优美感人的琴诗,古人将诗乐文化的精髓表达得淋漓尽致,也在其中寄托了其审美理想与人生哲理。
- 罗筠筠杨赟
- 关键词:琴诗意境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