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晓东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教育局科研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管圆线虫
  • 3篇广州管圆线虫
  • 1篇亚群
  • 1篇鼠类
  • 1篇屋尘螨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亚群
  • 1篇细胞因子
  • 1篇线虫感染
  • 1篇小鼠
  • 1篇小鼠脾脏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淋巴细胞亚群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广州管圆线虫...
  • 1篇合酶

机构

  • 4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罗晓东
  • 4篇陈代雄
  • 3篇丁雪
  • 2篇沈浩贤
  • 1篇沈二霞
  • 1篇李小敏
  • 1篇罗洁琳
  • 1篇陈玉嫦
  • 1篇钟秀明
  • 1篇林焘
  • 1篇何惠芳
  • 1篇李芳慧
  • 1篇李诗群
  • 1篇殷竹
  • 1篇李晓梅
  • 1篇陈楚炫
  • 1篇贾洵
  • 1篇陈炯民
  • 1篇陈婉彤
  • 1篇杨凯莹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2012年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用从感染褐云玛瑙螺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第19d及第25d分批处死小鼠,分离脾细胞,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荧光染色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亚群的含量,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小鼠脾脏CD4+、CD4+IL-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上升,而CD4+IL-17+、CD4+IFN-γ+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脾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4水平明显升高,而IL-17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感染程度和感染时间等因素也可造成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结论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表现以脾脏CD4+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和Th2型淋巴细胞极化为特点。
罗晓东沈二霞陈代雄丁雪李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广州市番禺地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地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方法用人工胃液消化法对采集到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处理,镜下观察和计数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螺种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将螺体内检获的幼虫感染健康SD大鼠并解剖,以验证之前的检查结果。结果共检测褐云玛瑙螺367只,福寿螺357只,其中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22.62%,阳性螺感染度为57.00条/螺;福寿螺感染率为3.08%,阳性螺感染度为1.64条/螺。大岗、石碁、化龙、榄核4镇和南沙区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3.33%、15.00%、20.93%、73.68%和8.41%,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5.88%、2.88%、1.89%、0%和3.96%。结论番禺地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且以褐云玛瑙螺感染较为严重。不同调查区域间螺的感染情况亦存在一定差异。
陈楚炫何惠芳殷竹周锦桓李诗群李芳慧陈炯民朱伟金钟秀明杨凯莹刘桂平贾洵陈婉彤李晓梅陈玉嫦罗晓东陈代雄沈浩贤
关键词: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粉尘螨和屋尘螨进行鉴别和检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粉尘螨和屋尘螨进行鉴别和检测。方法用随机引物PCR对粉尘螨和屋尘螨的DNA进行扩增,选择3个扩增条带进行测序和分析。根据测序结果再次设计PCR引物用于粉尘螨和屋尘螨的鉴别和检测,并对该引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随机引物扩增反应,粉尘螨在750bp和500bp左右均有明显条带;而屋尘螨仅500bp左右条带较清晰,无大于500bp的扩增产物出现。测定了3个新的尘螨DNA片段的序列结构。新设计的引物用于两种尘螨的检测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随机引物PCR技术可用于粉尘螨和屋尘螨的鉴别。本研究方法具有检测环境中粉尘螨和屋尘螨的潜力。
丁雪罗晓东罗洁琳李小敏沈浩贤陈代雄
关键词:粉尘螨屋尘螨PCR
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方法用捕鼠笼或鼠夹等方法在室内外捕捉老鼠。检查鼠心肺组织内的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检查3种鼠共113只,其平均感染率为26.55%。其中板齿鼠的感染率为29.41%(30/102),而小家鼠、褐家鼠体内未能检查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属于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在当地板齿鼠是该虫重要的终宿主。
林焘石伟哲聂钊源丁雪罗晓东陈代雄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鼠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