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练琚愉

作品数:32 被引量:46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亚热带
  • 18篇阔叶
  • 18篇阔叶林
  • 18篇常绿
  • 18篇常绿阔叶
  • 18篇常绿阔叶林
  • 17篇南亚热带
  • 15篇亚热带常绿阔...
  • 15篇物种
  • 15篇南亚热带常绿...
  • 12篇群落
  • 7篇植物
  • 6篇物种多样性
  • 5篇样地
  • 4篇功能性状
  • 3篇性状
  • 3篇亚热带森林
  • 3篇群落物种
  • 3篇热带森林
  • 3篇物种共存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华...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广西师范大学
  • 7篇桂林电子科技...
  • 7篇南方海洋科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交通运输部天...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 1篇交通运输部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32篇练琚愉
  • 25篇叶万辉
  • 9篇曹洪麟
  • 8篇李林
  • 4篇黄忠良
  • 3篇胡健波
  • 3篇李林
  • 3篇沈浩
  • 3篇李艳朋
  • 2篇魏识广
  • 2篇王峥峰
  • 2篇王志高
  • 2篇刘慧
  • 2篇黄建雄
  • 2篇王悦
  • 2篇叶清
  • 1篇范宗骥
  • 1篇宾粤
  • 1篇王章明
  • 1篇马姜明

传媒

  • 1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3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森林冠层生物多样性监测被引量:11
2017年
林冠作为森林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和最活跃的关键生态界面,承载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体,在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以及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地球的"第八大洲"。同时,林冠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高度敏感,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首当其冲的就是森林冠层。气候变化下的林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森林生态学、气候学、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据此,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以网络内拥有森林冠层塔吊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为平台,建立了林冠生物多样性监测专项网。该专项网将参照国际标准,统一监测指标,规范监测标准,通过大尺度地带性森林冠层内植物(包括附生种子植物和附生孢子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的长期监测,结合林冠小气候环境特征监测,建立林冠小环境特征、植物多样性、节肢动物多样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等4个动态更新的数据库,以阐明我国典型森林林冠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规律,揭示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的影响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沈浩蔡佳宁李萌姣陈青叶万辉王峥峰练琚愉宋亮
关键词:塔吊全球变化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鼎湖山地处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内环境异质性高,群落结构复杂。以根据海拔等地形因素,利用MRT(多元回归树)的方法,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20 hm2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群落监测样地划分为5种生境类型;通过比较各生境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讨论环境异质性与局域群落内物种分布的关系,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的构建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刘文平曹洪麟刘卫练琚愉吴林芳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成熟度群落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6
2015年
研究不同成熟度群落物种的共存状态,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结构的动态变化,对揭示森林不同发育时期的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a固定监测样地(以下简称鼎湖山大样地)2010年植被调查的数据,根据径级与林龄将鼎湖山大样地划分为成熟林和过熟林两个斑块,对其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及径级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发现:(1)成熟林和过熟林种类组成的群落相似性系数高、物种多样性指数相近,以及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重要值相似,但物种数、密度、总胸高断面积、物种重要值等有所不同;(2)热带区系成分在两个斑块均占优势,但以过熟林的比例较高;(3)两个斑块虽然所有活立木径级结构分布均呈倒"J"型,但在同径级个体群重要值比较中,成熟林中径级个体群重要值较高,而过熟林则是大径级个体群重要值较高。由此可见,鼎湖山大样地的成熟林与过熟林虽属于同一类群落的演替顶极阶段,但群落结构上却存在差异,推测在林窗作用下不同发育时期的群落存在不同的构建过程。
练琚愉陈灿黄忠良曹洪麟叶万辉
关键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林窗
基于枝条木材密度分级的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高曲线模型被引量:3
2021年
如何便捷准确地测量树高一直是林学及群落生态学所关心的问题。由于木材密度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因此基于木材密度建立树高曲线模型能够为测量树高提供新的方法。本文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44 ha塔吊样地内119个物种的4,032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树高、胸径和木材密度数据来探究基于枝条木材密度分级的树高曲线模型。首先,对个体进行随机抽样,将其划分为建模样本(占总样本量的70%)和检验样本(占总样本量的30%),并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个体的木材密度划分为4级。其次,基于建模样本利用常见的5种理论生长方程(Richards、Korf、Logistic、Gompertz和Weibull方程)对不同分级建立树高–胸径模型;基于检验样本检验模型精度,并确定各分级的最适模型。最后,构建基于物种分类的树高曲线模型,并比较其与木材密度分级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木材密度分级的模型,各分级小组检验样本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值所对应的模型类型与建模样本结果一致,确定Gompertz模型和Weibull模型为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适树高模型类型。比较基于木材密度分级的模型与基于物种分类的模型,发现二者的MAE、RMSE指数差异小。综上,基于木材密度分级的树高曲线模型对树高估测精度高,使用方便,为树高预测提供了新方法,可以更好服务森林调查等生产实践。
张剑坛李艳朋张入匀倪云龙周文莹练琚愉叶万辉
亚热带不同纬度森林群落物种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讨我国亚热带森林群落中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特点及其成因,揭示其共性规律和个性差异,为相关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我国亚热带不同纬度的6个1 hm^(2)典型森林群落中所有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1 cm的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L(t)方程统计所有监测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为满足L(t)方程的统计精度,将各群落中多度≥10株的植物以物种为单位统计,多度<10株的低多度物种和单个体物种则以种组为单位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并对物种多度、胸径与空间聚集程度的度量指标L_(1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亚热带不同纬度群落中多度≥10株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相似的尺度依赖性规律:显著聚集分布比例随尺度增大而降低,不同纬度群落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纬度较低的群落稳定性更强。(2)各群落中低多度种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小尺度显著聚集分布,大尺度随机分布的尺度效应,但尺度效应在不同纬度群落间存在差异;各群落的单个体种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3)不同纬度群落物种多度与空间聚集程度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物种多度对空间聚集程度的影响随纬度从高到低逐渐减弱。(4)较高纬度群落物种胸径与空间聚集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纬度从高到低,物种胸径对空间聚集程度影响水平逐渐降低。对亚热带不同纬度森林群落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原因的进一步探讨,认为由纬度差异引起的生境异质性是影响群落物种空间分布格局产生过程的主要因素,此外,林型、扩散限制、密度制约和随机作用是影响各群落物种空间格局成因及多样性维持的次要因素。
温智峰魏识广李林叶万辉练琚愉
冠层垂直高度对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例被引量:7
2022年
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叶片是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研究对象,但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解释植物对所处环境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树种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比叶面积(SLA)、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碳含量(LCC)、叶片氮含量(LNC)、叶片磷含量(LPC)、叶片氮磷比(N:P)、等效水厚度(EWT)、氮平衡指数(NBI)、类黄酮含量(FLAV)共10个功能性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随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叶干物质含量、类黄酮含量、等效水厚度和叶片磷含量呈增加趋势,比叶面积和氮平衡指数呈减小趋势;在冠层垂直方向上,类黄酮含量与氮平衡指数、比叶面积与等效水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氮含量与叶片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差异显著,可能受植物自身特性和群落树种演替进程的影响。(3)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差异沿垂直层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67%的树种的类黄酮含量随树冠垂直高度增加而显著增加,67%的树种的氮平衡指数随树冠垂直高度增加而显著减小。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随树冠垂直高度增加产生的变化,反映了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以及对水资源和能量利用的不同策略。
罗恬俞方圆练琚愉王俊杰申健吴志峰吴志峰
关键词:优势树种物种共存
外来种对群落的入侵与入侵种群落的调控恢复
外来植物的入侵在全球范围内正以较快的速度发生,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复杂多变的自然特征使得许多外来种在我国很容易找到其适宜的栖息地。因此研究生物入侵的合理尺度应建立在群落的层次上,以群落生态学为基...
练琚愉
关键词:外来植物可入侵性
中国亚热带4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数据集
2021年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由于亚热带森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林冠郁闭度高,对常绿阔叶林冠层的研究尚缺乏高质量的监测数据。本数据集包含浙江天童山、浙江百山祖、广东车八岭、广东鼎湖山4个大于20 ha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14年8月或2016年9月采集的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本数据集是通过将无人机影像、地面控制点和地面调查数据相结合而获得的。每个样地的数据集包括4个文件:~5 cm空间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和数字表面模型、1 m空间分辨率的森林冠层高度数据和正射影像质量报告。本数据集可为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张昭臣胡健波杨庆松练琚愉李步杭王希华叶万辉张健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常绿阔叶林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与不同垂直层次个体生长的关联被引量:8
2021年
建立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动态之间的关联是功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鼎湖山1.44 ha塔吊样地的两次调查数据,通过采集样地内所有4,142株个体的6种植物功能性状,对比分析了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和物种水平功能性状均值对不同垂直层次(灌木层、亚冠层和林冠层)个体生长的影响差异。首先,分析了不同垂直层次下各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化趋势;其次,计算了不同垂直层次下各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水平;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光竞争以及地下竞争对不同垂直层次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垂直层次下的植物功能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由灌木层至林冠层,叶面积、比叶面积和能量供求关系指数显著降低,而叶片厚度和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升高;(2)不同垂直层次下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变异均大于种内变异,且林冠层的种内功能性状变异均大于灌木层和亚冠层;(3)基于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结构方程模型较物种水平功能性状均值对生长具有更高的解释程度,且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引入更有利于提高对灌木层个体生长的预测能力;(4)光竞争和地下竞争主要通过影响功能性状间接影响植物生长。由灌木层至林冠层,同种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异种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综上,将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纳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李艳朋李艳朋许涵许涵练琚愉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被引量:38
2019年
群落结构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构建机制一直是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核心。群落结构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物种分布格局,还包括垂直方向上的物种分层结构。本文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塔吊样地,利用林冠塔吊和测高杆精准测量样地内每个个体(胸径大于1cm)的树高,并划分群落的垂直层次,研究了每层的群落多样性特征(α多样性)和林层间的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β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群落垂直层次由下至上分为5层:灌木层、亚冠层、林冠下层、林冠中层和林冠上层。(2)随林层向上,物种丰富度、多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下降,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林冠下层最大。(3)利用POD法计算并分解β多样性,发现随林层向上,β多样性在灌木层与其他各层间呈递增趋势,在相邻林层间呈单峰型,不同林层间的物种组成差异主要由丰富度差异造成。但在林冠下层与林冠中层间丰富度差异较小,物种替换组分增大,可能与林冠下层所处特殊位置有关。(4)各林层内微环境从灌木层向上,趋于高温、强光照和低空气相对湿度,但林冠下层平均日光强最低。综上,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冠下层可能存在强烈的环境筛选作用,且光照可能是影响群落垂直结构形成的限制因子。
桂旭君练琚愉张入匀李艳朋沈浩倪云龙叶万辉
关键词:Β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