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赛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2篇毛囊
  • 2篇干细胞
  • 1篇单因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多潜能干细胞
  • 1篇烟酰胺
  • 1篇胰蛋白酶
  • 1篇胰酶
  • 1篇诱导性多潜能...
  • 1篇原代细胞
  • 1篇人胎
  • 1篇人胎儿
  • 1篇乳头
  • 1篇上清
  • 1篇受性
  • 1篇胎儿
  • 1篇体外
  • 1篇体细胞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附属...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程赛
  • 7篇张汝芝
  • 5篇朱静
  • 5篇金慧玲
  • 3篇刘小明
  • 2篇柳琦
  • 1篇徐春兴
  • 1篇田婷
  • 1篇李洪洲

传媒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烟酰胺对角质形成细胞吞噬黑素体抑制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吞噬黑素体(melanosome,MS),并验证烟酰胺对吞噬的抑制作用。方法从人毛发中提取的MS经透射电镜检测后,加到角质形成细胞中,观察MS是否被吞噬,用HMB-45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同时利用Millicell建立了黑素细胞(melanocyte,MC)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用HMB-45荧光抗体标记KC吞噬的MS,并分别加烟酰胺进行干预。结果角质形成细胞能吞噬从人毛发中提取的MS,在共培养模型中,MC产生的MS可以通过孔径为8μm的孔膜,并被其下的KC所吞噬。两者均验证了烟酰胺抑制吞噬作用。结论从毛发中提取的MS及Millicell共培养模型可以用于MS转运的研究中,并为MS转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朱静张汝芝李洪洲程赛金慧玲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
人毛囊外根鞘及毛乳头细胞的迁移和生长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连续观察成人头皮毛囊外根鞘(ORS)和毛乳头(DP)细胞的生长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利用两步酶消化获得正常人头皮毛囊的ORS和DP,采用添加HKGS和HMGS的K-SFM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毛囊ORS和DP的迁移和生长。结果将单个毛囊置于预先涂布血清的培养板2h,然后添加少量培养基,毛囊黏附于培养板的几率增加,数小时后,即可见细胞从ORS及DP处迁移生长,以角质形成细胞(KCs)、成纤维细胞(FBs)为主,黑素细胞(MCs)较少。并且,ORS和DP的迁出和生长有明显不同。如果培养基过多,则多数毛囊悬浮,无细胞迁出,最终死亡。结论预先涂布血清和开始仅添加少量培养基,有利于毛囊黏附,随后细胞迁移生长。
程赛张汝芝朱静徐春兴金慧玲柳琦刘小明
关键词:毛囊毛乳头
体外Oct4单因子转染诱导人胎儿头皮细胞克隆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Oct4单因子转染人胎儿头皮来源的原代混杂细胞和第3代黑素细胞后,形成多能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培养人胎儿头皮来源的原代混杂细胞和第3代黑素细胞,应用慢病毒介导Oct4单因子诱导这些细胞。所生成的克隆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Oct4单因子诱导的第8和第12天,被转染的原代细胞和第3代黑素细胞出现克隆。转染后第18天,人工挑取的克隆接种于基质胶包被板,克隆很快贴壁生长,荧光显微镜下显现出绿色荧光,碱性磷酸酶染色呈紫色。结论 Oct4单因子可以诱导人胎儿头皮来源的混杂细胞及第3代黑素细胞产生克隆,但产生效率很低。
田婷程赛柳琦张汝芝
关键词:OCT4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胎儿头皮
毛囊隆突区干细胞壁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组织中干细胞的微环境壁龛的作用受到关注。毛囊的精细结构为研究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极好的体系,毛囊隆突区内包含许多干细胞,它们各有自己的壁龛,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表皮干细胞壁龛和黑素干细胞壁龛。毛囊干细胞的功能受其内在因子调节,而后者受到周围细胞产生的外在信号分子调控。探索干细胞及其壁龛在皮肤肿瘤的作用,可能为临床治疗皮肤肿瘤提供新思路。
程赛张汝芝
关键词:毛囊干细胞微循环
体外人表皮细胞对胰蛋白酶耐受的探讨
2015年
目的:观察人表皮细胞对胰酶消化的耐受能力,通过不同细胞恢复贴壁时间不同来探索分离和纯化表皮细胞的新方法,并探讨胰酶耐受细胞的干性表达,及其与muse细胞的可能相关性。方法:中性蛋白酶及胰酶消化获取表皮细胞,用0.25%的胰酶悬浮表皮细胞,以3.0×105/m L的细胞密度种植于12孔板,每间隔半小时或1小时终止胰酶1孔,其中胰酶作用时间最长达46小时。记录不同细胞贴壁时间、生长状态,并在接种后第7天,对贴壁细胞进行Nestin、Sox10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随着胰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贴壁细胞数目递减,细胞贴壁所用时间也延长。所有孔中最早出现的贴壁细胞为树突状细胞,这些细胞开始生长缓慢,大约4天后生长迅速,10天后部分孔出现鱼群样细胞团。部分孔经Nestin、SOX10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其中以Nestin抗体较明显。结论:人表皮细胞对胰酶消化的耐受能达46小时,从形态学观察判断,黑素细胞贴壁早于角质形成细胞,大多数贴壁后细胞增殖力强,干细胞表面标记显示部分阳性。
朱静张汝芝程赛刘小明金慧玲
关键词:人表皮细胞耐受性
皮肤组织块培养获取原代细胞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从皮肤组织块培养获取原代细胞。方法:将皮肤组织块修剪成2mm×2mm大小,放置到培养皿中,真皮层向下,观察细胞爬出的情况。结果:组织块培养第3天,有角质形成细胞从组织块爬出,第7天左右组织块周围出现黑素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组织块周围出现大量成纤维细胞。结论:在组织块培养过程中,早期可以收集较纯的角质形成细胞,含血清的DMEM培养20d后,可以得到大量成纤维细胞。
朱静张汝芝程赛金慧玲
关键词:组织块培养原代细胞前体细胞
表皮细胞培养上清中ET-1和SCF含量的检测
2014年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在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检测不同时间点培养基中内皮素-1(ET-1)和干细胞因子(SCF)的水平。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培养表皮细胞,分别在培养24h,48h,72h,96h时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ET-1和SCF水平,同时比较不同培养基中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三组培养上清中,培养基2(M2)中上清ET-1的含量最高;随着时间延长ET-1含量均增加,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培养上清中SCF含量在第24—48h显著下降,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换液后ET-1和SCF变化趋势基本同换液前(P均〈0.01)。M2中细胞增殖最快,角质形成细胞呈集落样生长,黑素细胞的树突较多。培养基1(M1)中贴壁细胞数目少,死亡细胞多,细胞增殖缓慢,角质形成细胞散在,黑素细胞多是双极。培养基3(M3)细胞生长情况介于M1和M2两组之间。结论培养基中的高水平ET.1有利于表皮细胞的贴壁、增殖和分化。在培养过程中表皮细胞能够分泌ET-1,并释放进入培养上清,表皮细胞培养消耗SCF,但无明显分泌作用。
程赛张汝芝朱静刘小明金慧玲
关键词:表皮细胞ET-1SC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