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压
  • 3篇儿童
  • 2篇血糖
  • 2篇血糖生成指数
  • 2篇营养
  • 2篇膳食
  • 2篇膳食干预
  • 2篇巨大儿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2篇甲基化
  • 2篇高血压
  • 2篇DNA甲基化
  • 2篇病患
  • 2篇出生体重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低血糖
  • 1篇电子血压计

机构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福利会国...
  • 2篇昆山市妇幼保...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程毅
  • 8篇张羿
  • 8篇严卫丽
  • 5篇赵倩
  • 3篇陈少科
  • 3篇曹芳
  • 2篇喻茜
  • 2篇王丽萍
  • 2篇杨文红
  • 1篇周欢庆
  • 1篇施鹏
  • 1篇刘芳
  • 1篇顾青
  • 1篇马小玲
  • 1篇李春英

传媒

  • 8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LMS法构建2~6岁儿童电子血压计血压百分位数曲线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妇幼保健院常规体检数据,构建儿童血压百分位数,为儿童血压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上海闵行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于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接受常规体检的2~6岁儿童4619名,截取体检中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血压(电子血压计测量)数据,身高、体重和血压测量严格按照医院常规要求。应用LMS方法分别拟合男女童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随年龄变化的百分位曲线,采用SBP、DBP的P5、P50、P90、P95、P99作为参考曲线,并与日本学龄前儿童正常血压(电子血压计测量)和高血压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男、女儿童的SBP、DBP各百分位曲线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平均SBP水平增长高于DBP(男:6.62mmHgvs4.62mmHg;女:5.55mmHgvs2.05mmHg)。日本男、女童SBP水平在2~6岁明显高于本研究人群(差值为6~11mmHg);日本男、女童DBP水平在5岁后与本研究人群吻合度好。比较本研究人群与日本人群身高发现,日本男、女童2~6岁身高均高于本研究人群(差值分别为:男1.16,3.16,6.06,7.54和6.3cm;女1.15,2.27,6.68,8.23和7.33cm)。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单中心、大样本资料的基于电子血压计测量的2~6岁儿童SBP、DBP的P50、P90和P95参考值,对儿童高血压预防保健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程毅张羿李云肖丽萍黄俊严卫丽
关键词:儿童血压
模拟随机对照试验——一种新的用于疗效比较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处理混杂因素的手段,创造一种新的用于观察性数据疗效比较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本方法基于以下原理:针对诊断为同种疾病接受不同治疗的一组患者,采用反复多次模拟随机化分组并根据RCT的统计分析策略进行疗效比较,以拒绝H0的试验频率和不拒绝H0的试验频率之比(odds值)及其95%CI作为判断不同治疗方法间疗效差异的依据。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获得统计量odds值的分布。对包含结局变量和混杂因素变量的模拟数据库进行随机化分组,对根据符合方案集分析(PP)策略保留下来的样本进行结局变量比较。重复100次随机化分组,并对每次随机化分组后结局变量进行比较,同时也对混杂因素变量的组间均衡性进行分析。计算100次结局变量比较分析结果中拒绝H0与不拒绝H0的比值,即odds值,重复100次odds值的计算过程得到odds值的点估计值及其95%CI。根据样本量(n1=n2=50,100,500和1000)、组间差异的把握度和效应量产生多个模拟数据库,观察分析得到的odds值及其95%CI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验证混杂因素在根据PP策略保留下来的样本的组间均衡性。结果①对不同样本量下疗效有差异数据库分析得到的odds值均>1,odds值及其95%CI均随把握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②对不同样本量下疗效无差异数据库分析得到的odds值均<1,odds值及其95%CI均随把握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二者变化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③同时验证样本量相等和不相等的情况下,混杂因素组间均衡的概率均>95%。结论将本文发明的方法命名为模拟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简称sRCT。运用sRCT对模拟数据库分析得到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高,实现了在均衡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用于观察性数据疗效比较研究的新方法。
陈少科赵倩张羿程毅曹芳严卫丽
关键词:疗效比较研究随机化分组把握度
母亲孕早期代谢性危险因素与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昆山市孕妇孕早期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各组分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省昆山市妇幼保健所围产期保健监测平台上,收集2009至2010年常规围产期保健数据,筛选并分析在孕早期(孕20周以内)行初次产检且体格测量数据完整(包括孕妇体重、身高和血压),同时采集孕早期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测数据。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有关MS的标准进行分组,其中超重/肥胖采用BMI≥24kg·m-2作为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母亲孕早期MS及其各组分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结果共有1405名孕妇围产期信息进入数据分析。孕妇初次产检时平均年龄为(26.5±3.2)岁,平均BMI(20.8±2.7)kg·m-2,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07.7±10.0)和(69.3±7.0)mmHg。孕早期平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空腹血糖(FPG)分别为(2.4±1.0)、(2.0±0.4)和(4.5±0.5)mmol·L-1。共有25名(1.8%)孕妇符合MS的诊断标准,其中超重/肥胖、高TG、低HDL-C、高血压和高FPG的患病率分别为12.0%、76.2%、2.8%、2.6%和2.3%。孕妇分娩时平均孕周为(39.0±1.4)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65.0±418.6)g,其中巨大儿的发生率为7.0%。497名具完整的孕早期和出生结局数据,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孕早期超重/肥胖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95%CI:1.0~5.5)。结论昆山市2009至2010年孕妇孕早期MS患病率为1.8%,其最主要的两个组分是超重/肥胖和高TG,并且孕早期超重/肥胖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对孕妇应考虑进行更早期的孕期代谢性危险因素的管理,有望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赵倩杨文红喻茜李春英马小玲施鹏陈少科曹芳张羿程毅严卫丽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巨大儿孕早期超重肥胖血脂患病率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差异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  为了探讨新疆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D)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血浆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差异基因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1ncRNA基因位点,并在人群中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
程毅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差异基因表达谱基因筛选
低血糖负荷膳食干预对超重、肥胖孕妇营养和新生儿DNA甲基化影响研究
目的:通过对超重孕妇实施低GI膳食的干预,了解孕期妇女膳食营养素摄入变化情况,探讨胎盘组织和脐血中体重增长有关基因甲基化的改变,为我国特殊人群/(超重、肥胖孕妇/)的疾病预防提供一种新的干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程毅
关键词:膳食干预血糖生成指数甲基化
文献传递
川崎病患儿恢复期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期C-反应蛋白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性研究川崎病(KD)患儿恢复期外周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探讨外周血管内皮功能测定作为KD患儿血管内膜功能康复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心内科住院、具备完整的急性期临床资料、病程>2个月,并于我院心内科随访的KD患儿。采用EndoPat2000仪器测定外周血管内皮功能,记录反应性充血-外周动脉张力指数(RHI)。将血清CRP值转化为有序多分类资料进行分析,划分切点为第20、40、60、80和100百分位,分为5组。观察KD患儿RHI分布的特征。调整患儿年龄和性别后,分析RHI与急性期血清CRP的关系;比较发生和未发生CAL的KD患儿血清CRP和RHI水平的差异。结果 26例KD患儿进入本研究,男21例。平均年龄(83±24)个月,平均病程(27±17)个月。急性期CRP平均水平为91.9 mg·L-1。平均RHI为1.3 mL·mm-1Hg×100。调整了年龄和BMI Z评分后,RHI与CRP呈负相关(R2=0.411 9,Pmodel=0.025 3,b=-0.483,PCRP=0.019)。发生CAL的KD患儿的RHI水平低于未发生CAL患儿,(1.04±1.10)vs(1.34±0.08)mL·mm-1Hg×100,P=0.054,急性期的CRP水平在发生和未发生CAL的KD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CRP水平与KD恢复期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存在负相关,即CRP水平越高,内皮功能受损越严重;发生CAL患儿内皮功能损伤更严重。
顾青张羿程毅穆铠刘芳严卫丽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川崎病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损伤
超重孕妇低生糖负荷膳食干预对新生儿DNA甲基化影响的探索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对超重孕妇实施低血糖生成指数(GI)膳食的干预,探讨胎盘组织和脐血中与体重增长有关基因的甲基化的改变。方法采用随机化单盲对照干预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初次产检孕周≤12周且体重超重的孕妇。以研究对象纳入的顺序号为随机序列号,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中国孕妇保健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孕妇的膳食和体力活动规范实施低GI膳食指导干预,对照组仅按照国家规范给予指导,不给予低GI膳食的指导。两组分别在孕早期、中期和晚期干预3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纳入25例。孕妇分娩时收集胎盘组织和脐血,提取DNA,采用Illumina甲基化芯片进行两步法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定。结果孕妇孕期相关暴露因素在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出生体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3.7±0.5)vs(3.5±0.4)k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本研究结果结合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筛选出19个基因位点,所属18个基因,其中5个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2个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其余基因分布分散。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甲基化的改变,发现脐血中2个差异的甲基化CpG位点,分别位于TEKT5和MIR378C基因上,胎盘组织中1个差异的甲基化CpG位点,所属PGBD5基因。结论通过对超重孕妇采取低GI膳食干预,胎盘组织和脐血中基因的甲基化可以发生改变,为中国超重、肥胖孕妇疾病的预防提供新的方法,对子代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程毅王丽萍杨文红王鹂麟喻茜赵倩张羿严卫丽
关键词:膳食干预血糖生成指数甲基化
孕期营养干预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0
2013年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和孕期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接受常规产检并且分娩的孕妇。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在确诊为妊娠糖尿病(GDM)的孕妇中比较膳食干预组(接受膳食咨询)和对照组(未接受膳食咨询)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GDM诊断采用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推荐标准。采用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母亲孕期危险因素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及作用大小。结果①10421名孕妇的围生期信息进入数据分析。孕妇初诊时平均孕周20.8(19.4—22.4)周,初诊时空腹血糖(FBS)、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CHOL)平均水平分别为(4.3±0.4)、(1.3±0.6)和(4.7±0.8)mmol·L^-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11.3±11.5)和(67.9±13.3)mmHg。高危孕妇的GDM的患病率为15.8%。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355.4±426.0)g,巨大儿发生率6.2%。@812名GDM孕妇中,干预组570例,对照组242例。两组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孕20周体重、初诊时血糖、血脂等基线水平均衡可比。干预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47.4±19.6)傩(3450.3±35.6)g(P=0.007)、6.7%vs15.6%(P=0.001)和26.3%w47.9%(P〈0.001)。随着营养干预次数的增加,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下降趋势(r=-0.126,P=0.003;r=-0.112,P=0.002),巨大儿的发生率也依次降低。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20周时体重(OR=1.08,95%CI:1.07—1.09)、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OR=1.10,95%CI:1.07~1.12)和GDM(OR=1.63,95%CI:1.22~2.19)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孕妇应考虑进行更早期的孕期危险因素管理以及
王丽萍赵倩王鹂麟周欢庆夏英倩张羿程毅严卫丽
关键词:营养干预巨大儿妊娠糖尿病出生体重
应用不同参考标准评估2010年上海市7—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别应用基于年龄和性别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NBPR)和基于年龄、性别和身高百分位数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BPCH),评估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方法样本人群来自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2010年的常规数据,包含7—17岁男女生各3300名。NBPR是我国儿童青少年基于性别和年龄的血压参考标准(2010),BPCH是应用GAMLSS技术参考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1991至2009年的数据构建的基于性别、年龄和身高百分位数的儿童血压参考标准。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其性别、年龄和身高相应的%界值定义为高血压。对两种标准下结果不一致的研究对象进行特征分析,计算身高的z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NBPR,男生、女生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3%、10.0%,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应用BPCH,男生、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9%、6.0%,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大致稳定。187名(5.6%)男生和190名(5.7%)女生应用NBPR和BPCH均被诊断为高血压,42名男生(1.3%)、8名女生(0.2%)仅被BPCH诊断为高血压,其平均身高[男:(138.1±2.1)cm,女:(139.4±9.8)cm]分别低于总体样本的平均身高[男:17cm(Z=-0.78,P〈0.0001);女:11cm(Z=-1.29,P=0.0159)]。188名男生(5.7%)、141名女生(4.3%)仅被NBPR诊断为高血压,平均身高[男生:(169.0±17.6)cm,女生:(160.6±6.5)cm]分别高于总体样本的平均身高[男生:13.9em(Z=0.31,P〈0.0001);女生:10.2cm(Z=0.39,P〈0.0001)]。结论通过对NBPR和BPCH的比较结果显示,血压标准考虑身高与否直接影响着男生4.42%和女生4.03%血压的判定,建议我国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考虑性别、年龄和身高的血压参考值。
张羿吴艳强赵倩陈少科曹芳程毅杨漾严卫丽
关键词:高血压年龄患病率身高
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血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上海市闵行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于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2—6岁儿童,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SBP、DBP和心率,并测量身高和体重。血压评价参照1997年“日本学龄前儿童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参考值”,以SBP或DBP≥其性别、年龄相对应的%诊断为高血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与血压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患高血压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4642名学龄前儿童进入分析,其中男性2458例(53%);低出生体重儿占3.2%(148/4642),巨大儿占5.4%(251/4642)。男童S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女童(P分别为〈0.001和0.002)。低出生体重儿SBP、DBP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492和0.398);巨大儿DBP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与发生儿童高血压无统计学关联,而心率高于平均水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OR=2.55,95%CI=1.96~3.3l。结论在学龄前儿童中,男童SBP高于女童。未发现低出生体重、巨大儿与儿童期患高血压有统计学关联;心率、体重对血压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
肖丽萍黄俊程毅张羿李云严卫丽
关键词:出生体重学龄前儿童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