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钦胜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鼻咽
  • 4篇鼻咽癌
  • 3篇肿瘤
  • 3篇癌组织
  • 3篇鼻咽癌组织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端粒酶活性
  • 2篇咽肿瘤
  • 2篇活性
  • 2篇鼻咽肿瘤
  • 1篇引流淋巴结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 1篇增殖细胞核
  • 1篇增殖细胞核抗...
  • 1篇食道
  • 1篇食道癌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机构

  • 6篇潮州市中心医...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石钦胜
  • 4篇陈锦生
  • 3篇章金灿
  • 3篇曹锡标
  • 3篇苏小雪
  • 2篇苏少雪
  • 2篇郑佳坤
  • 1篇张敏
  • 1篇洪瑞
  • 1篇刘俊斌
  • 1篇梁碧玲
  • 1篇黄致治
  • 1篇杨深泉
  • 1篇黄宏辉
  • 1篇吴平彬
  • 1篇陈成武
  • 1篇谢燕凤
  • 1篇叶绍光
  • 1篇刘祥治

传媒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04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PCNA的表达与其临床进展、病理组织分型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3例NPC和25例鼻咽慢性炎的PCNA表达。结果:103例NPC和3例鼻咽慢性炎呈PCNA阳性。NPC呈PCNA低增殖频率者,倾向于Ⅰ、Ⅱ期临床分期(87.1%)及无淋巴结转移(70.96%)。高增殖频率者,倾向于Ⅲ、Ⅳ期临床分期(82.1%)及有淋巴结转移(79.49%)。增殖频率与NP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反映细胞增殖的PCNA增殖频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NPC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石钦胜黄致治苏少雪
关键词:鼻咽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免法 (PCR -ELISA)检测鼻咽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PCR -ELISA以地高辛标记端粒重复片段特异的探针与PCR变性产物杂交 ,通过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3 0例鼻咽癌组织中有 2 2例检出端粒酶活性 ,阳性率 73 3 % ;18例对照组中 3例检出端粒酶活性 ,阳性率16 6%。结论 检测端粒酶活性对阐明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癌变危险性的估测可能有重要意义。
陈锦生章金灿曹锡标郑佳坤石钦胜苏小雪
关键词:鼻咽肿瘤端粒酶活性PCR-ELISA
食管癌MR表现与手术切除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通过观察食管癌及其周围结构浸润的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来了解MR对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行性的评价作用。方法  12 4例经吞钡透视检查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进行MR检查 ,包括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 ,观察食管癌的MR表现及其对主动脉、气管及心包压迫、黏连及浸润的MR表现 ,并与手术进行比较。结果 MR显示主动脉受压 3例 ,黏连 2 4例 ,侵犯 5例 ;气管受压 7例 ,黏连 2 1例 ,侵犯 2 6例 ;心包黏连 5例 ,侵犯10例 ;MR诊断主动脉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为 10 0 %、10 0 %、10 0 % ,气管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10 0 %、97.0 %及 97.5 % ,心包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也为 10 0 %、10 0 %、10 0 %。结论 MR能很好地显示食管癌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术前常规检查能对选择手术治疗方式起较大指导作用。
刘祥治黄宏辉洪瑞陈锦生杨深泉梁碧玲谢燕凤石钦胜刘俊斌
关键词:食管肿瘤磁共振成像
食道癌引流淋巴结的免疫组化研究
2004年
病理外检中常用的淋巴结检查方法为常规1~2张病理切片法,有关评价常规检查的转移淋巴结漏诊及从分子病理学角度研究癌引流淋巴结的免疫组化报道甚少。我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食道癌引流淋巴结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石钦胜苏少雪
关键词:食道癌淋巴结免疫组化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鼻咽癌的病因学探讨被引量:2
1996年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改良二次扩增法,检测48例鼻咽癌(NP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PV-DNA,阳性率14.6%(7/48);与18例慢性鼻咽炎患者对照,其阳性率为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同时检测EBV-DNA,NPC组阳性率为66.7%(32/48),对照组为27.8%(5/18)。两组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P<0.01)。7例HPV阳性患者中有6例EBV阳性,并且HPV阴性者均发生在低分化型NPC者中。故认为,HPV与EBV在NPC的病因学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因而可为临床监测NPC的分化程度及预后、治疗等提供依据;改良二次扩增法为检测HPV及EBV提供了一种更特异、更准确的新方法。
陈锦生章金灿曹锡标石钦胜苏小雪
关键词:鼻咽癌病因学聚合酶链反应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酶法检测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
陈锦生章金灿曹锡标郑佳坤石钦胜苏小雪吴平彬张敏叶绍光陈成武
该技术应用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为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技术关键是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酶法检测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该法应用先进而灵敏,无放射性污染,易掌握及推广,学术价值高,科学性强,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
关键词:鼻咽癌基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