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平

作品数:22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肺癌
  • 3篇肿瘤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瘤
  • 2篇血亏
  • 2篇预后
  • 2篇增殖
  • 2篇诊治
  • 2篇诊治进展
  • 2篇治法
  • 2篇上皮
  • 2篇上皮样

机构

  • 21篇重庆市中医院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白平
  • 15篇胡陵静
  • 11篇郭婷婷
  • 10篇何苗
  • 8篇苏立
  • 8篇陈皎皎
  • 7篇张国铎
  • 7篇刘楠
  • 3篇彭爽
  • 2篇周颦
  • 2篇胡成琳
  • 2篇傅敏
  • 2篇李炯
  • 1篇杨丽
  • 1篇王怀碧
  • 1篇周燕
  • 1篇王智彪
  • 1篇汪宇宏
  • 1篇袁敏
  • 1篇徐健众

传媒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治进展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瘤,在1975年被Dail和Liebow描述成进展期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目前病因不清楚.常发生于肺、肝脏和骨,也可见于全身各个组织.因为它发病率极低,和其异质性表现,常常被误诊和不适当的治疗...
何苗白平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预后
健脾益肺散结方联合隔物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散结方联合隔物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该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每组均接受标准方案化疗(方案包括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用培美曲塞+顺铂、鳞癌用吉西他滨+顺铂),常规给予预处理,每21 d为1周期。试验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并使用隔物灸法,两组均分别于第1、3、5周期前及末次化疗4周后行CT或MRI检查,并于每周期前复查一般情况、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T淋巴细胞功能检测等,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中医疗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的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试验组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降低、体力状况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中医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后试验组CD_(3)^(+)、CD_(4)^(+)、CD_(4)^(+)/CD_(8)^(+)值均提高,而对照组均有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提示化疗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而该中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试验组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等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Ⅲ、Ⅳ度等严重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提示该中医疗法可降低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益肺散结方联合隔物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明显,可改善化疗药物导致的不良反�
郭婷婷张国铎胡陵静苏立白平何苗陈皎皎
关键词:隔物灸非小细胞肺癌
独活补骨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中药独活补骨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2月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独活补骨方口服。观察2组止痛效果、止痛药用量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KPS)变化情况,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止痛药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KP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NRS)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NTX、血BAL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唑来膦酸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中药能有效提高止痛效果,减少止痛药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肿瘤骨破坏具有协同作用的趋势。
白平陈皎皎胡陵静张国铎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唑来膦酸
胡陵静教授应用内外疗法综合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经验
2023年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是肿瘤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西医药物无法完全缓解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进程。胡陵静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认为,CINV的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但正虚是其根本;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健脾、和胃止呕。胡陵静教授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白平郭婷婷杨丽杨丽
关键词:中药内服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名医经验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月入院的100例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补中益气汤,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体温、卡氏评分、总体治疗效果、卡氏评分变化程度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总分(4.09±0.66)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对照组(7.18±1.09);治疗后体温(37.48±0.45)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对照组(38.10±0.48),KPS评分(79.40±8.26)显著性高于对照组(70.20±8.11),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84%)与卡氏评分增加稳定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62%,78%),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20%vs.12%)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陈皎皎胡陵静郭婷婷彭爽白平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癌性发热气虚血亏卡氏评分
一种升血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备而成:黄芪30‑60份、党参30‑60份、白术10‑20份、茯苓10‑20份、当归10‑20份、骨碎补10‑20份、鹿角胶(烊化)6‑9份、熟地10‑20份、陈皮10‑...
胡陵静郭婷婷苏立陈皎皎白平何苗
文献传递
胡陵静内外疗法综合治疗癌因性疲乏被引量:1
2021年
癌因性疲乏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尚未找到该病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传统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具有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介绍胡陵静主任中医师诊治癌因性疲乏的经验,其认为癌因性疲乏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但正虚为其根本。其还指出辨证应首辨虚实,次辨病位与病性之气血阴阳不足,治疗上提出内外疗法并重的原则,运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疗法,并配合督灸综合治疗癌因性疲乏,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附典型案例一则以证其效。
罗颖胡陵静白平李逸蓝曾玲玉叶海英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内治法外治法临证经验
健脾益肾法治疗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验案举隅
2022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我国的发病率为0.36/10万,占成人白血病的15%。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显著改善了CML的预后,但对于急变期CML、TKIs耐药和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半年。我们用健脾益肾法治疗CML 1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白平胡陵静
关键词:健脾益肾法骨髓造血干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验案举隅克隆性增殖
四君子汤加味对肺癌化疗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味对肺癌化疗骨髓抑制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中晚期肺癌患者10g例患者,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T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君子汤加味,化疗第1天开始内服,2次/d,化疗后继续服用l周。比较两组骨髓抑制程度、白细胞减少、中医症状积分及近期临床疗效。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使用量;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GM-CSF和G-CSF水平。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86.27%,显著高于对照组6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CD3+,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rhG.CSF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周血清中GM-CSF和G-C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君子汤加味辅助用于中晚期肺癌化疗气阴两虚证患者,能改善骨髓抑制程度,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提高免疫功能和血清中GM-CSF和G-CSF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陈皎皎胡陵静张国铎郭婷婷何苗白平
关键词:四君子汤肺癌化疗骨髓抑制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治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瘤,在所有血管瘤中比例小于1%,具有上皮样组织细胞外观,起源于血管内皮或前内皮细胞。最常发生于肝脏(21%),其次是肝和肺同时受累(18%),肺单独受累(12%),骨单独受累(14%)[1]。也可发生于头颈部、乳腺、淋巴结、纵膈、脑、脑膜、脊柱、皮肤、腹部和其他组织。
何苗白平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