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鹰

作品数:12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角质
  • 4篇角质形成
  • 4篇角质形成细胞
  • 4篇黑素
  • 4篇黑素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慢性
  • 2篇NB-UVB
  • 1篇多糖核酸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性感染性疾病
  • 1篇性疾病
  • 1篇寻常性
  • 1篇寻常性痤疮
  • 1篇盐酸

机构

  • 6篇解放军324...
  • 3篇解放军第三二...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0篇王鹰
  • 4篇廖军
  • 3篇孙仁美
  • 3篇李海东
  • 2篇刘树雷
  • 2篇曾志华
  • 1篇刘树雷
  • 1篇刘树雷
  • 1篇李安信
  • 1篇赵庆波
  • 1篇张程
  • 1篇贺旭
  • 1篇邓晓玲

传媒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重庆医学
  • 2篇激光杂志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第五届川渝皮...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B-UVB对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SCF/Kit/MITF表达的调控作用
目的 探讨NB-UVB对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SCF/Kit/MITF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用200mJ/cm2强度的311nm UVB垂直照射共培养细胞,3d后收获细胞,RT-PC...
王鹰廖军孙仁美刘树雷张程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对白癜风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至2013年门诊共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分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组及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组。随访6个月,分析两组患者治愈率,并对不同部位、不同期、不同类型白癜风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对白癜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用他克莫司软膏组,头面部白癜风治疗有效率优于肢端部、躯干四肢部,肢端部白癜风治疗效果最差。寻常型白癜风的疗效较节段型白癜风疗效好。进展期白癜风较稳定期疗效好。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对白癜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刘树雷廖军邓晓玲王鹰孙仁美贺旭
关键词:白癜风窄谱中波紫外线他克莫司
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体外建立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体系。方法分别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建立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左旋多巴(L-Dopa)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对共培养体系中的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单独培养时,角质形成细胞呈圆形、"铺路石样"生长,黑素细胞呈两极或多级树突状生长;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培养后,2种细胞均迅速增殖,黑素细胞树突多为3~5个,与数十个角质形成细胞呈团块状生长,形成类似黑素单元的结构。共培养体系中的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物学功能。结论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体系为黑素细胞提供了更接近生理状态的体外研究模型。
李海东王鹰
关键词: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培养技术生物学鉴定法
NB-UVB对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SCF、Kit、MITF表达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NB-UVB对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因子(SCF)、Kit、MITF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用NB-UVB照射共培养细胞3d,RT-PCR法检测对照组和照射组酪氨酸酶、SCF、c-Kit、MITFmRNA的表达。NB-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3d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对照组和照射组SCF蛋白的表达。黑素细胞爬片培养,加入经UVB照射3d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上清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对照组和照射组MITF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和照射组提取细胞总RNA经RT-PCR检测,结果发现照射组SCF、c-Kit、MITF、酪氨酸酶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NB-UVB照射后的角质形成细胞SCF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加入经NB-UVB照射后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后的黑素细胞MITF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正常培养黑素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NB-UVB照射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SCF,进而上调MITF的表达,促进酪氨酸酶表达增加。
王鹰李海东刘树雷
关键词: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
补骨脂对SCF/Kit/MITF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补骨脂对SCF/Kit/MITF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加入终浓度为2mg/mL的补骨脂醇提物,每24h更换新鲜培养基和补骨脂素1次,连续3d后收集细胞,RT-PCR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补骨脂组SCF,c-kit,MITF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用终浓度2mg/mL的补骨脂处理角质形成细胞爬片,连续3d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补骨脂组SCF蛋白的表达。黑素细胞爬片,加入经补骨脂处理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上清,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补骨脂组MITF蛋白的表达。结果补骨脂组SCF,c-kit,MITF和酪氨酸酶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00)。经补骨脂处理后的角质形成细胞SC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浆呈深棕黄色着色,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加入经补骨脂处理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后的黑素细胞MIT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核呈深棕黄色着色,与正常培养黑素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中药单体补骨脂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SCF,进而促进MITF的表达,使酪氨酸酶表达增加。
王鹰李海东孙仁美曾志华
关键词:补骨脂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
重庆江北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分析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7年度收治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采用衣原体快速检测,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方法检测我院妇产科、皮肤科、泌尿外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结果等资料。结果2007年全院检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1 446例,衣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0.93%,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23.24%。支原体药敏结果表明,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比较敏感,对四环素、氧氟沙星耐药明显。结论支原体(尤其是解脲支原体)感染已成为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王鹰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药物敏感试验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次,2d/次;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mg,1次/晚;对照组单用盐酸左西替利嗪5mg,1次/晚。两组均连续用药30d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有效率为59.52%,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9,P=0.000)。两组不良反应小。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王鹰曾志华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卡介菌多糖核酸盐酸左西替利嗪
成人手足口病2例
2013年
1临床资料 例1男,30岁。发热,手掌、足底、口腔散在丘疱疹伴疼痛5d。
王鹰廖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成人丘疱疹
红蓝光联合维胺脂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重度痤疮8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红蓝光联合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独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分别计算两组的治愈率及治疗前后的GAG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60%,两组患者治疗后GAGS综合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4周后试验组GAGS综合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红蓝光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好,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维胺酯胶囊治疗,其不良反应少。
刘树雷赵庆波廖军王鹰
关键词:寻常性痤疮维胺脂
梅毒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被引量:28
2007年
梅毒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几乎可以累及所有器官和系统,其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梅毒在欧洲流行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迅速蔓延。20世纪60年代后,性观念的变化和避孕药的推广使梅毒的发病率显著上升,70年代末,随着AIDS的出现,性传播疾病(STD)逐渐得到重视,而梅毒作为促进HIV传播的因素之一,引起世界各国新的研究兴趣。WHO估计每年有3.4亿例次新发性传播疾病。梅毒是热带地区居第二或第三位的引起生殖器溃疡的病因,在爱尔兰、德国和美国的危险人群中,
李安信王鹰
关键词:梅毒慢性感染性疾病公共卫生问题传播疾病HIV传播生殖器溃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