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射波刀
  • 9篇外科
  • 8篇放射外科
  • 7篇分次
  • 7篇分次治疗
  • 6篇血管
  • 4篇血管瘤
  • 4篇海绵窦
  • 3篇单抗
  • 3篇射波刀治疗
  • 3篇肿瘤
  • 3篇静脉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畸形
  • 2篇神经瘤
  • 2篇手术
  • 2篇听神经
  • 2篇听神经瘤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科治疗

机构

  • 18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18篇王鑫
  • 17篇王恩敏
  • 15篇潘力
  • 14篇戴嘉中
  • 13篇刘晓霞
  • 11篇梅广海
  • 10篇汪洋
  • 4篇王朝壮
  • 4篇诸华光
  • 4篇徐雯倩
  • 3篇晋涛
  • 2篇孙磊
  • 1篇吴瀚峰
  • 1篇董亚非
  • 1篇张南
  • 1篇于同刚
  • 1篇王滨江
  • 1篇庄洪卿
  • 1篇郑余泽
  • 1篇周良辅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SRS联合贝伐单抗挽救性治疗放疗后原位复发脑转移瘤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 目前对于复发脑转移瘤的最佳治疗方案尚存争议。近期研究表明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FSRS)作为挽救性方案,治疗复发的大体积脑转移瘤及胶质瘤反应率较高,且安全性可耐受,研究认为其原因主要是FSRS 的高“治疗比”(...
关运诸华光王朝壮李晶徐雯倩潘力戴嘉中汪洋王恩敏王鑫
关键词:SRSBEVACIZUMAB
射波刀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结果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结果和设计治疗计划技巧。方法应用射波刀分次治疗29例听神经瘤。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31mm。肿瘤平均体积为13.2cm3(0.3~36.0cm3)。设计治疗计划时,将射线束控制在150~200条之间,使治疗计划有良好的适形性,同时提高肿瘤内高剂量区范围。2例巨大肿瘤照射4次,3例小肿瘤照射2次,其余24例照射3次。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结果1例巨大肿瘤患者在治疗后10个月死亡,其余28例肿瘤中,6例缩小50%以上,15例缩小20%,7例肿瘤无变化。13例保持原有有效听力,1例听力明显下降,1例听力从无效改善为有效,其余患者为无效听力。无面瘫,3例患者出现脑积水,1例出现脑干水肿,治疗后水肿消失。结论射波刀分次治疗听神经瘤的初步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轻;为高龄、不适合手术、部分肿瘤较大的听神经瘤患者提供又一治疗手段,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随访。
王恩敏潘力刘晓霞王鑫梅广海戴嘉中
关键词:听神经瘤放射外科射波刀
射波刀分次治疗海绵窦血管瘤的初步结果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射波刀分次治疗海绵窦血管瘤(CSH)的初步经验。方法应用射波刀治疗海绵窦血管瘤20例,肿瘤最大径为23.0~67.0mm,平均42.0mm。肿瘤平均体积为25.4cm3。1例肿瘤照射1次,3例照射2次,其余16例肿瘤照射3次,周边剂量分别为13Gy/1次;17.8~19.0Gy/2次;18.4—21.0Gy/3次。随访时间为7—36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5例巨大肿瘤射波刀治疗后有轻微的症状加重,需要脱水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4例视力受影响者治疗后6个月改善,12例其他脑神经受损者症状改善或恢复正常。4例肿瘤缩小90%以上,9例缩小50%以上,4例缩小30%左右,1例未缩小,2例未复查MRI,但是症状改善。结论射波刀治疗CSH的不良反应轻,初步疗效满意。对大型或巨大CSH,射波刀分次照射可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王恩敏王鑫潘力戴嘉中刘晓霞汪洋
关键词:海绵窦血管瘤放射外科射波刀
射波刀在神经外科应用2年的经验总结
目的总结华山医院应用射波刀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2年经验,提出射波刀分次治疗颅底肿瘤、颅颈交界肿瘤、某些复发脑膜瘤、鞍区复发肿瘤、海绵窦肿瘤和脊索瘤的优势。
王恩敏梅广海刘晓霞王鑫潘力戴嘉中汪洋
射波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靶区勾画和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总结射波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靶区勾画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华山医院射波刀治疗的AVM病人,共51例.51例中联合栓塞治疗24例;伽玛刀后残留2例;直接射波刀治疗25例.AVM照射靶区:包括了AVM血管巢、少量引流静脉.如果AVM较大已经做过栓塞治疗,照射靶区包括部分已经栓塞AVM、少量引流静脉和全部未栓塞AVM,但是照射在引流静脉和已经栓塞AVM的剂量适度降低.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46(36 ~70)个月.结果 射波刀治疗后3年复查MRI和DSA显示40例(78%)AVM基本闭塞消失.11例AVM未闭塞,但明显缩小.通过分析射波刀治疗计划发现,联合栓塞治疗的中等到大体积AVM,射波刀照射范围包括未闭塞AVM、已经栓塞的AVM和少量引流静脉者,治疗后AVM闭塞率高.结论 射波刀治疗小体积AVM不良反应轻,完全闭塞.栓塞联合射波刀治疗中等到大体积AVM时,照射靶区范围与闭塞率直接相关.
王鑫王恩敏梅广海刘晓霞诸华光潘力戴嘉中汪洋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
抗血管药物治疗放射性脑坏死专家共识被引量:3
2022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高水平表达是放射性脑坏死(cerebral radiation necrosis,CRN)发生的重要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作用于脑坏死区域周围的血管组织,减轻CRN引起的脑水肿。许多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可有效缓解脑坏死症状,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以及减轻影像学上脑水肿范围。抗血管治疗的疗效主要与药物作用时长相关,低剂量抗血管药物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预防是最好的治疗,CRN的发生与肿瘤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相关,通过控制两方面因素,可有效预防CRN。
陈意王鑫孙冰孟茂斌王恩敏袁智勇庄洪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
关键词:放射性脑坏死抗血管生成药物
不同厚度CT图像重建的DRR对射波刀治疗头部肿瘤精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1、2、3、4、5 mm共5种不同厚度的头部CT图像,将1 mm CT设计的计划作为基础,把基础计划中勾画的结构及靶区复制到其它4种不同的CT上生成相同剂量线分布的治疗计划。然后利用不同厚度CT图像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六维(6D)引导定位治疗照射胶片,分析照射后胶片,得到1、2、3、4、5 mm层厚CT生成的DRR来定位6D追踪治疗头部病灶时产生的总误差是随着CT层厚的增加而增加。在1~4 mm层厚CT生成的DRR定位6D追踪治疗头部病灶产生的总误差随CT层厚的增加而变化较小,5 mm层厚CT生成的DRR定位6D追踪治疗头部病灶产生的误差较大,远大于系统要求误差。
王朝壮王鑫王恩敏徐雯倩孙磊晋涛
关键词:头部肿瘤射波刀CT
射波刀分次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中长期结果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射波刀分次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中长期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共45例CSH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了射波刀分次治疗,其中男性10例,女性35例;年龄26 ~ 80岁,平均53岁.肿瘤最大径23.0 ~ 75.0 mm,平均47.0 mm.肿瘤体积2.9~140.1 cm3,平均40.1 cm3.2例小型肿瘤(体积≤5.0 cm3)照射1次,4例中型肿瘤(5.0 cm3<体积< 10.0 cm3)照射2次,28例大型肿瘤(10.0 cm3≤体积< 40.0 cm3)照射3次,11例巨大肿瘤(体积≥40.0 cm3)照射4次.患者治疗结束后每6个月随访1次,进行MRI检查,评估临床症状改善及肿瘤局部控制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 ~ 70个月,平均37.7个月.射波刀治疗后3年1例死于脑梗死,但是肿瘤缩小.8例巨大肿瘤在治疗后有轻微的症状加重,经脱水治疗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颅神经受损症状,而原有症状均改善.15例患者肿瘤体积缩小>80%,18例(包括1例死亡者)体积缩小>60%~80%,12例肿瘤体积缩小40% ~ 60%.2例出现癫痫,予抗癫痫药对症处理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射波刀分次治疗CSH安全有效,中长期疗效好.
王鑫王恩敏刘晓霞潘力戴嘉中汪洋
关键词:海绵窦放射外科手术
射波刀分次治疗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射波刀分次治疗鞍区或鞍旁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术后残留、复发或不适合手术的鞍区或鞍旁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瘤8例,脑膜瘤9例,颅咽管瘤、海绵窦血管瘤和三叉神经鞘瘤各4例,脊索瘤1例。均应用射波刀分次治疗,照射肿瘤的周边剂量15~24 Gy,平均19 Gy;中心剂量23~35 Gy,平均29 Gy;等剂量曲线62%~70%,平均67%。结果术后视力障碍改善3例,无变化2例;眼球运动障碍改善4例,无变化1例;面部麻木改善3例,未改善2例,无新增脑神经受损症状。随访12~27个月,平均17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缩小21例,保持原有大小9例。结论射波刀分次治疗鞍区或鞍旁肿瘤初步疗效满意,可提高脑神经对射线的耐受剂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王恩敏刘晓霞梅广海王鑫潘力戴嘉中汪洋
关键词:脑肿瘤鞍区放射外科手术
肺部肿瘤射波刀治疗前模拟追踪结果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射波刀VSI治疗肺部肿瘤可采用同步呼吸肺追踪(Xsight lung)方法来提高治疗精确度,而治疗前需采用模拟追踪(simulation)程序来区分能否用肺部追踪方法追踪。研究通过记录患者肺部病灶位置、大小、CT值等差异,分析模拟追踪结果与以上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使用CT定位,选取吸气末和呼气末的图像并以此来制订模拟追踪计划。对患者完成模拟追踪计划,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划靶区体积(PTV)、肿瘤最大直径、病灶位置等因素与成功进行肺追踪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9例患者进行模拟追踪,24例患者未实现肺病灶追踪(仅脊柱追踪或单侧肺追踪),45例患者实现双侧肺追踪。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OR=1.53,P=0.022)、肺部病灶位于上肺(OR=4.5,P=0.015)者,更容易得到双侧肺追踪扫描结果。结论:肿瘤直径越大、病灶位置位于上肺者更容易进行双侧肺追踪,从而可以在射波刀治疗期间使用Xsight lung追踪方法。
邱禄伟王恩敏戴嘉中潘力王鑫崔峰巍艾雄雄晋涛
关键词:肺癌射波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