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郁杰

作品数:34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南省科技厅一般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8篇慢性
  • 8篇肝炎
  • 7篇树突
  • 7篇树突状
  • 7篇树突状细胞
  • 7篇免疫
  • 6篇慢性乙型
  • 6篇肠癌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癌
  • 4篇蛋白
  • 4篇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治疗慢性乙型...
  • 3篇吲哚
  • 3篇吲哚美辛

机构

  • 20篇郑州人民医院
  • 7篇中南大学
  • 5篇郑州市第五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4篇王郁杰
  • 9篇马应杰
  • 9篇马英杰
  • 8篇秦宝山
  • 8篇杨丽
  • 8篇王志凌
  • 8篇韩莉
  • 7篇郭云霞
  • 7篇韩际奥
  • 4篇冯军安
  • 3篇张意兰
  • 3篇肖志强
  • 3篇白璐
  • 3篇冯素萍
  • 3篇贾克丽
  • 2篇姜海波
  • 2篇陈方平
  • 2篇王俊梅
  • 2篇杨轶轩
  • 2篇郭娜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肝脏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内科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爽颗粒对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肝爽颗粒对肝损伤模型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D大鼠均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肝爽颗粒组(1.8 g/kg、3.6 g/kg、7.2 g/kg),采用LPS/D-GalN腹腔注射法建立肝损伤SD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情况、肝组织凋亡及其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各组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爽颗粒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70.48±24.05)U/mg、(366.57±23.81)U/mg比(542.62±23.88)U/mg]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23.37±2.90)U/mg、(31.36±3.07)U/mg比(82.99±4.27)U/mg]低于对照组,而丙二醛(MDA)[(7.26±0.34)nmol/mg、(5.43±0.36)nmol/mg比(2.57±0.22)nmol/m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肝爽颗粒组SOD与GSHPx活性高于模型组,而MDA含量低于模型组,存在剂量效应(P<0.05)。各组大鼠肝组织炎性反应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爽颗粒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爽颗粒组TNF-α、IL-1β、IL-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且存在剂量效应(P<0.05)。Tunnel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30.95±2.01)%、肝爽颗粒组(22.74±1.98)%肝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6±0.68)%,肝爽颗粒组肝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存在剂量效应(P<0.05);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模型组、肝爽颗粒组肝组织中Bcl-2相关X(Bax)、TLR4、MyD88、核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肝爽颗粒组肝组织中Bax、TLR4、MyD88、NF-κB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而Bcl-2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存在剂量效应(P<0.05)。结论肝爽颗粒可以改善LPS/D-GalN诱导的肝损伤,可能与调节肝组织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有关。
白璐马英杰王郁杰
关键词:肝爽颗粒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性反应
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树突状细胞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效应差异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DC和CIK,在DC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刺激,并再与同一来源的CIK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表型,用ELISA法检测DC、CIK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浓度,用CCK-8比色法测定DC诱导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未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DC表面标志CDla、CD80及CD83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5);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DC表面标志均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者经HBsAg致敏的DC表面标志与未经HBsAg致敏无显著性差异.CIK细胞CD3、CD8、CD3、CD56的双阳性表达率,健康人HBsAg致敏者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及未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P<0.01,P<0.05);慢性HBV感染组HBsAg致敏与未经HBsAg致敏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BsAg致敏DC诱导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健康人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1).健康人HBsAg致敏DC、CIK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浓度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01);慢性HBV感染者HBsAg致敏与未经HBsAg致敏IL-1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DC经HBsAg活化后对HepG2.2.15细胞的免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人高于慢性HBV感染者.
马应杰韩际奥杨丽王志凌韩莉王郁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树突状细胞免疫效应
慢性HBV感染者树突状细胞体外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效应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经HBsAg活化后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慢性HBV感染组及健康组外周血中培养扩增(以HBsAg刺激)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的表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C、CIK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浓度,用CCK-8比色法测定DC共培养的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HBsAg致敏的健康组DC表面标志CD1a、CD80、HLA-DR及CD83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组中经HBsAg致敏的DC表面标志阳性率与未经HBsAg致敏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DC经HBsAg致敏后诱导的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组(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组与健康组DC经HBsAg活化后,对HepG2.2.15细胞的免疫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组高于慢性HBV感染组。
韩际奥马应杰杨丽王志凌韩莉王郁杰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树突状细胞免疫效应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05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214例乙型肝炎患者及同期200例HBV携带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普适性量表SF-36得分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医院2005年9月-2011年9月共确诊HBV携带者3 129例,其中277例发展为乙型肝炎,发生率8.85%;共对11 597份标本进行HBV检测,发现3 129份HBV携带,感染率26.98%;除躯体疼痛外,观察组其他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P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婚姻满意度、总胆红素状态、经济状况、肝炎史和并发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生命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婚姻不满意、总胆红素升高、经济状况差、有肝炎史及有并发疾病是导致其生命质量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今后的防治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并发症处理及费用减免等多项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秦宝山冯素萍王郁杰冯军安
关键词:乙型肝炎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钙激活蛋白在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钙激活蛋白(calcium actived protein,Cap43)基因又名N_myc下游调节基因(N_myc down regulated gene1,NDRG1),可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作为有效的诊治指标.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ap43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表达的差异.
马应杰王水红王郁杰韩际奥杨丽秦宝山韩莉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CAP43免疫组化法DOWN肠组织
pCMV-tag2B-HBX质粒的构建和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的真核表达质粒,诱导并鉴定其表达。方法将克隆获得的HBX全长cDNA片段插入带有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tag2B,构建HBX的重组表达载体pCMV-tag2B-HBX,经DNA测序证明HBX的cDNA片段的插入方向和其全长cDNA的碱基顺序,将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系,诱导其表达,用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CMV-tag2B-HBX经双酶切表明有相应大小的DNA片断,序列分析证实为正确的有完整读码框的X基因,用脂质体转染法可将pC-MV-tag2B-HBX导入HepG2细胞并成功表达,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HBX真核表达质粒pC-MV-tag2B-HBX,重组质粒能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BX蛋白,为研究HBX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王郁杰
关键词:重组质粒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DC-CIK共培养细胞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置于37 ℃,5% CO2培养箱培养2 h,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按1∶4的比例混合培养3 d,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对Caco-2人结肠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 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DC-CIK细胞群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较单纯的CIK细胞更高.结论 DC与CIK共培养细胞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均高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
王黎张海三王郁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结肠癌免疫治疗
胃癌耐药研究中二维电泳凝胶显色方法的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胃癌耐药相关蛋白质中双向电泳凝胶的染色显示。方法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和长春新碱诱导的耐药胃癌细胞SGC7901/VCR,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总蛋白,银染及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Image Scanner扫描仪扫描凝胶。结果获得了背景清晰、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两种染色凝胶相比,硝酸银染色在样品少时显示更佳,过量则影响图像质量,而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在上样量增加时的凝胶蛋白质点数目及丰度均增加,并无明显拖尾。结论两种显色方法受样品量影响较大,恰当选用有利于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胃癌耐药机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王郁杰苏同福杨轶轩
关键词:长春新碱胃癌多药耐药二维凝胶电泳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50
2014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为胃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和100例非胃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非胃癌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13 C呼气试验结果和胃镜病理活检结果,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胃癌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发布的《胃癌诊断标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胃癌组患者13 C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78例,阳性率为78.0%,高于非胃癌组的45.0%;胃癌组患者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67例,阳性率为67.0%,高于非胃癌组的3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和非胃癌组13 C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均高于胃镜检查,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关系,13 C呼气试验可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方法,早起发现幽门螺杆菌并根治,有助于防止胃癌的发生。
郭云霞王郁杰朱莹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
miR-129-3p靶向LPAR3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miR-129-3p靶向LPAR3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肝细胞HL-7702和3种肝癌细胞SMMC-7721、HepG2和BEL-7402中miR-129-3p和LPAR3的表达情况。构建过表达miR-129-3p的SMMC-7721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LPAR3、Cyclin D1、MMP-2、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miR-129-3p和LPAR3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肝细胞相比,肝癌细胞中miR-129-3p的表达显著降低,LPAR3的表达显著升高。过表达miR-129-3p可抑制SMMC-772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LPAR3是miR-129-3p的靶基因,miR-129-3p可负性调控LPAR3的表达。过表达LPAR3可部分逆转miR-129-3p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miR-129-3p通过调控LPAR3抑制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结论miR-129-3p通过靶向下调LPAR3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白璐马英杰王郁杰
关键词:肝癌PI3K/AKT增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