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腾蛟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小麦
  • 4篇栽培
  • 2篇选育
  • 2篇增产
  • 1篇冻害
  • 1篇选育途径
  • 1篇栽培要点
  • 1篇增产技术
  • 1篇增产途径
  • 1篇时策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暖
  • 1篇综合评估
  • 1篇稳产
  • 1篇稳产性
  • 1篇稳产性分析
  • 1篇小麦产量
  • 1篇小麦干热风
  • 1篇小麦生产
  • 1篇抗白粉病

机构

  • 10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濉溪县农业技...
  • 2篇濉溪县科技局

作者

  • 10篇王腾蛟
  • 8篇王瑞
  • 8篇季昌好
  • 2篇杨光
  • 2篇李琦
  • 2篇汪芝寿
  • 2篇吴根娣
  • 2篇周宗民
  • 2篇訾秀华
  • 2篇刘良柏
  • 2篇张芳
  • 1篇范荣喜
  • 1篇周毅
  • 1篇汪建来
  • 1篇张平治

传媒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3
  • 4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皖麦29小麦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分析及其综合评估
1999年
利用1994和1995年安徽省淮北片半冬性组小麦区试资料,分析了皖麦29等小麦品种(系)的丰产性稳产性,并对参试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皖麦292a区试和1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741.4kg/hm2,3a平均较时照博爱7422增产7.81%,是2a区试中唯一较对照增产的品种。皖麦292ab值分别为0.9786和1.0543,均接近于1;2aS2di分别为0.1694和0.0035,表现出了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2a综合评估的ri值分别为0.7203和0.7432,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排序均为第1位。结合近年生产实际,对皖麦29丰产稳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王瑞季昌好王腾蛟
关键词:小麦丰产稳产综合评估
高蛋白粉质小麦新品种皖麦31
1999年
小麦新品种皖麦31由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原名安徽13,亲本组合为:栽培一粒/阿夫乐尔∥77R-1246/3/0723/5/栽培一粒/阿夫乐尔∥NPFP-5442/3/0703/4/郑引761。1991年系选稳定,1997年8月3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
王瑞季昌好王腾蛟
关键词:小麦栽培
抗白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皖麦29”的选育途径及体会
1998年
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气候变暖的变化,小麦白粉病已成为淮北地区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选育和推广抗白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成为淮北小麦生产上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经过多年精心组配和选育,已于1997年6月完成全部选育程序选育出抗白...
季昌好王瑞王腾蛟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选育
冻害冷害对淮北市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20
2003年
利用濉溪县 1949~ 2 0 0 2年小麦单产资料 ,划分出该县小麦产量丰歉年景 ;运用农业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小麦单产歉收或严重歉收年景与气象灾害的关系 ,结果表明 ,冻害冷害是造成该县小麦歉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探讨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相应对策。
李琦王腾蛟汪芝寿杨恒仁孙建平秦晓光杨光张芳訾秀华周宗民
关键词:小麦冻害冷害时策
气候变暖对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对砀山(北纬34°25′)、宿县(北纬33°39′)、蚌埠(北纬32°57′)三地自五十年代初期至1994年四十年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十年来淮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0.65℃,小麦生育期间气温也相应上升,其中12、1、2、三个月平均气温上升0.75~2.93℃,超过年平均气温上升值。同时,极端最低气温上升,-10℃以下低温出现频率降低。针对淮北地区气候变暖的情况,结合1994-1995年暖冬及春霜冻害对小麦造成较严重冻害的实际,提出了调整小麦品种类型布局,扩大冬性和半冬性小麦品种面积,加强病虫测报防治等意见,并对淮北地区小麦育种目标提出了建议。
吴根娣季昌好王瑞王腾蛟
关键词:小麦
皖麦29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增产途径被引量:3
1999年
利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专家大田测产有关资料,对皖麦29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皖麦29的产量变异主要由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变异引起;皖麦29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均有正向作用,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贡献大小的排列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皖麦29每公顷6750kg以上的产量结构为:穗数600~675万/hm2,平均每穗30~33粒,千粒重42~43g。同时指出为达到上述群体结构,皖麦29在高产栽培中应注意的3个问题。
王瑞季昌好王腾蛟
关键词:小麦栽培
皖麦29号(皖8550)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被引量:1
1998年
皖麦29号(皖8550)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半冬偏冬,单产6750~7500kg/hm2,适于皖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早、中茬麦田种值,在相似生态区可以试种。株高85cm左右,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千粒重41~46克;高抗白粉病,中抗叶锈,纹枯病轻;抗寒性好,较抗干热风。适宜播期为9月底至10月中旬,播种量可根据播期早晚控制在90~150kg/hm2。
季昌好王瑞王腾蛟王腾蛟刘良柏殷秀亮
关键词:栽培小麦
淮北市小麦干热风发生特点及对策被引量:8
2003年
阐述了淮北市小麦干热风发生特点 ,提出了防御对策。
李琦王腾蛟汪芝寿杨恒仁孙建平秦晓光杨光张芳訾秀华周宗民
关键词:小麦干热风
小麦皖麦31产量结构分析及增产技术
1999年
本文利用1993-1995年安徽省淮北片春性组区试及生产试验等资料,对皖麦31产量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皖麦31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公顷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皖麦31每公顷600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525万左右,平均每穗33-35粒,千粒重45-50克。
王瑞季昌好王腾蛟谢玉迁
关键词:增产技术小麦栽培
皖麦29、皖麦31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
王腾蛟王瑞季昌好范荣喜吴根娣张平治汪建来刘良柏周毅
皖麦29半冬偏冬性,经过三年省区试、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亩产439.5公斤,较对照种增产6.97%。白粒、蛋白质含量13.2%,具有矮秆、多穗、抗倒力强等特点。综合抗病、抗逆性及抗寒力强,拔节迟,可避开春霜冻害,适合淮北地...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选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