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

作品数:258 被引量:842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9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6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9篇成像
  • 55篇磁共振
  • 38篇磁共振成像
  • 27篇血压
  • 27篇高血压
  • 24篇氨酸
  • 24篇半胱氨酸
  • 23篇动脉
  • 23篇血管
  • 23篇加权成像
  • 21篇同型半胱氨酸
  • 21篇帕金森
  • 19篇结核
  • 18篇扩散
  • 17篇原发性
  • 15篇原发性高血压
  • 14篇多态
  • 14篇多态性
  • 14篇老年
  • 14篇基因

机构

  • 152篇新疆医科大学...
  • 9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8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新益华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喀什地区第一...

作者

  • 240篇王红
  • 63篇王云玲
  • 61篇马景旭
  • 58篇贾文霄
  • 24篇王皓
  • 22篇张颖
  • 21篇张向阳
  • 20篇邓佳敏
  • 20篇赵丽萍
  • 14篇欧阳菊艳
  • 12篇刘莹
  • 11篇杨利霞
  • 9篇郝璐
  • 9篇丁爽
  • 9篇陈欢
  • 8篇陈玉岚
  • 8篇李瑜
  • 7篇张爱伦
  • 7篇张爱红
  • 6篇孙焕文

传媒

  • 31篇新疆医学
  • 2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4篇磁共振成像
  • 11篇中国医学计算...
  • 9篇中国CT和M...
  • 6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影像诊断与介...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分子影像学杂...
  • 4篇影像研究与医...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医学信息
  • 3篇科学大众(智...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3篇中华医学会放...
  • 3篇第六届中国放...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年份

  • 7篇2023
  • 19篇2022
  • 16篇2021
  • 14篇2020
  • 11篇2019
  • 7篇2018
  • 13篇2017
  • 16篇2016
  • 19篇2015
  • 19篇2014
  • 17篇2013
  • 14篇2012
  • 10篇2011
  • 19篇2010
  • 12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2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椎间盘变性定量分析的初步探讨
王红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初诊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急性期生存率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初诊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AMI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采用自制表格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指标。结果 160例AMI患者中58例(36.25%)确诊为首发心力衰竭。两组患者在年龄、心率、发病至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SCr)和血清尿素氮(BUN)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心力衰竭组患者总死亡率、心房颤动、心源性休克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A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因素由高至低依次为Killip分级、并发心源性休克、并发心力衰竭、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VEF、年龄和CKMB。结论 AMI首发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应及时检测相关指标,积极预防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孔巴提.沙提别克孟岩王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基于CT技术的成年人腰椎间盘及终板解剖参数研究
2023年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健康成年人腰椎间盘及椎体终板的解剖参数,为临床应用及腰椎间盘假体的个体化设计提供基本数据。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住院或门诊就诊腰椎正常椎间盘及椎体终板的解剖参数进行测量,男女各200例,年龄20~60(40.61±11.22)岁,测量节段为L_(1)-S_(1)椎间盘,测量指标包括椎间盘轴位前后径和横径、矢状位前中后高度、冠状位左右高度、椎间隙角度及各椎体上下终板的横径和前后径。结果:(1)在性别上,男性L_(1)-S_(1)椎间盘轴位前后径和横径、矢状位前中后高度、冠状位左右高度、椎间隙角度的解剖参数均大于女性(P<0.05),男性L_(1)-S_(1)椎体上下终板的解剖参数大于女性(P<0.001)。(2)在矢位前中后高度比较中,男性和女性L_(1)-L5各椎间盘矢位高度均为中高>前高>后高(P<0.001),而L5S_(1)椎间盘矢位高度为前高>中高>后高(P<0.001)。(3)在冠状位左右高比较中,男性和女性L_(1)-S_(1)椎间盘冠状位左右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男性和女性L_(1)-S_(1)各椎间隙夹角均随椎体节段的增加而增大。(5)男性L_(1)-S_(1)椎体上下终板的前后径及横径均大于女性(P<0.001)。结论:在成人腰椎间盘假体的设计中应考虑性别差异。各节段腰椎间盘的解剖参数随椎体序列的增加而变化,在人工椎间盘的设计中应考虑不同椎间盘的解剖参数,从矢位的高度变化判定椎间盘的设计应为楔形。
韩玺铭牛立盼刘凤霞马景旭王红
关键词:CT三维重建腰椎间盘椎体终板
CT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总结分析女性卵巢占位的CT特征,以寻求和探讨鉴别诊断依据及CT诊断的价值。通过CT诊断,鉴别卵巢良、恶性病变,对临床治疗及手术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最终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卵巢肿瘤及增强扫描后资料。结果:通过CT检查对病变形态、肿块密度、大小及边界、增强后强化的方式、有无转移征象、腹腔有无肿大的淋巴结等的CT表现分析明确病变性质。结论:CT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已成为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对卵巢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冯南南石洁王红赵广江
关键词: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血清SICAM-1检测在颅内动脉瘤及术后复查中的意义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其术后复查中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41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术前均行CTA与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且发病72h内获得血清sICAM-1检测水平结果,术后1~3d,共11例患者行CTA复查。结果 41例患者在动脉瘤夹闭术中共发现45个动脉瘤,其中4例为多发;37例为单发,术前CTA检查共发现40个,漏诊5个,检出率为88.89%;DSA共发现43个,漏诊2个,检出率为95.56%;CTA对直径≤3mm的动脉瘤检出效果低于DSA,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d,11例患者行CTA复查,发现1例未完全夹毕,再次手术调整瘤夹位置给予夹毕;CTA复查提示7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痉挛(CVS)现象,统计发现,术后CVS者入院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非痉挛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提示,入院时血清sICAM-1水平与患者术后CVS发生间呈正相关(r=0.364,P<0.05)。结论 CTA与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效果相当,且CTA具有检查方便、无创性的优势,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积极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sICAM-1水平在评估其术后CVS发生风险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刘莹曾辉姜磊王红
关键词:CT血管造影血清SICAM-1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
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评价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利用双源CT灌注技术评估兔肝纤维化程度并分析CT灌注参数在其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对46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随后行病检分期,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并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探讨对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影响最大的灌注参数。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PVP值呈下降趋势(P<0.05);S0、S1期分别与S2、S3、S4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HPI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r=-0.84,P<0.05;r=0.62,P<0.05)。其中,PVP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6.23)。结论: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能通过血流动力学变化反映肝纤维化程度。PVP以相对定量的方式对肝纤维化进行分期,有助于临床对肝纤维化进行合理评价。
谭凡王皓王云玲王红贾文霄
关键词:肝纤维化灌注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中远期变化的二维斑点追踪显像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中远期心功能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内行PCI术患者200例,于术前及术后1 w测量左室扭转角度与左室射血分数,根据术后1 w左室扭转角度与术前扭转角度的变化分为有改善组(136例)、无改善组(48例)、减低组(16例)。以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测量心尖水平与瓣环水平左室短轴心肌旋转角度及左室扭转角度,同时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室腔大小、LVEF等常规超声指标。结果 (1)PCI术后1、3、6、12个月各组LVEDD、LVESD、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w比较,术后1、3、6、12个月有改善组LVEF明显增高,减低组LVEF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改善组LVEF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术后1 w比较,术后1、3、6、12个月有改善组左室扭转角度明显增加,减低组扭转角度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改善组12个月心尖部旋转角度与左室扭转角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 w各组左室扭转角度与LVEF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30、0.708、0.755,P<0.05)。ROC曲线显示以左室整体扭转角度15.0°为临界值,预测LVEF<45%的曲线下面积、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0.963、95%、8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及时行PCI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远期心功能,心肌扭转角度可反映PCI术后心功能变化,亦可作为预测PCI术远期疗效的重要参数。
张爱红景江新王霞宋鹏远李君吴山王红
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术左室扭转心功能
多种影像学技术评价脊椎结核病理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兔腰椎结核动物模型的CT、MRI表现,为诊断腰椎结核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60只,通过腹部侧方入路手术方式将人型结核杆菌H37Rv标准菌株进行新西兰白兔腰椎种植,构建椎体结核动物模型,术后4、8w时行CT及MRI检查,并对病变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新西兰白兔腰椎结核动物模型。应用MRI常规检查方法及DWI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椎体是否感染结核;且在术后第4、8周时MRI诊断脊柱结核不同病变的敏感性高于CT;病理学HE染色检查显示实验组病变椎体、椎旁软组织内可见脓细胞、类上皮样细胞及坏死组织。结论在新西兰白兔腰椎椎体进行结核标准菌株的种植感染,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可以构建出脊柱结核动物模型;CT、MRI能够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磁共振成像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更为敏感。
王云玲牛桂华王红马景旭贾文霄
关键词:腰椎结核弥散加权成像
DTI和MRS在AIDS相关脑内结核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DTI和MRS定量指标对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脑内结核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17例AIDS合并颅内结核患者及16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DTI及多体素MRS扫描,观察病灶形态学表现,测量病例组病灶实质区、...
马景旭赵丽萍王红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AIP及TyG指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疾病负担快速增长。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及甘油三酯-血糖(TyG)指数是近年来提出的反映血脂、血糖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对于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从而改进危险分层和治疗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现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石宝兰王红张向阳
关键词: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