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蕾 作品数:17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自制单克隆抗体检测糖尿病大鼠肾脏和心脏糖基化终产物 2010年 目的为探讨糖基化终产物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采用本实验室所制备的7F、5F、8A三株单抗,检测高血压糖尿病大鼠肾脏和心脏糖基化终产物。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所制备单抗与对照物(人血清白蛋白、孵育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交叉反应性及其针对的抗原表位。用所得单抗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和心脏进行糖基化终产物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所得抗体与糖基化终产物结合能力和特异性较强,初步鉴别其抗原表位非羧甲基赖氨酸。在糖尿病大鼠肾脏和心脏探查到葡萄糖源性糖基化终产物,而正常对照组不明显。结论3株抗糖基化终产物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具较高抗原特异性,可定性显示组织中的糖基化终产物。 王碧蕾 刘乃丰 杨笛 张寄南关键词:糖基化终产物 人血清白蛋白 单克隆抗体 糖尿病 电刺激结合咽部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结合咽部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临床症状、睡眠呼吸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脑卒中并发OSAS住院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VocaStim?-Master电刺激,包括咽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舌下神经分支刺激,以及咽部肌群训练,共4周。记录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变化,采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及简明精神状况检查(MM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P <0.05),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下降(t> 2.270, P <0.05),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增高(t> 3.095, P <0.01),氧减指数显著下降(t> 3.044, P <0.01),MMSE评分明显增高(t> 2.859, 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AHI、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和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VocaStim?-Master电刺激结合咽部肌群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并发OSAS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和认知功能。 王碧蕾 夏扬 马明 杨玺 刘进 陆雪松 黄嘉 刘乃丰关键词:脑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电刺激 康复 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血清和组织糖基化终产物的初步应用 目的为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本研究对已获得的5株抗 AGEs 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及抗原表位的鉴定,并进一步制备出三株抗 AGEs 单克隆抗体,用所得单抗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 王碧蕾 刘乃丰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人血清白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抗原表位鉴定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我们制备的5株抗糖基化终产物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及抗原表位鉴定。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蛋白印迹术分析所制备单克隆抗体与对照物(人血清白蛋白、孵育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交叉反应性及其针对的抗原表位。用所得单克隆抗体对正常对照、糖尿病及透析病人血清和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进行糖基化终产物的蛋白印迹分析。结果所得抗体与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性结合,而与对照物结合较低,提示它们与糖基化终产物结合能力和特异性较强。初步鉴别其抗原表位非羧甲基赖氨酸。在正常对照、糖尿病及透析病人血清中检测到葡萄糖源性糖基化终产物。用所得单克隆抗体行蛋白印迹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含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显色,而正常对照组不明显。结论5株抗糖基化终产物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具较高抗原特异性,可定性发现血清和组织中的糖基化终产物。 王碧蕾 魏芹 刘乃丰 杨笛 张寄南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人血清白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主动脉 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个案讨论 庄鑫 王碧蕾BDNF/TrkB通路介导的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第一部分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大鼠外周血及心脏BDNF/TrkB通路的影响及其心脏保护效应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外周血及心脏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同时探查BDNF的高亲和力受体-酪氨... 王碧蕾关键词:有氧运动 酪氨酸激酶受体B 流体剪切力 文献传递 不同浓度乙醇神经内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及周围肌肉的影响 王碧蕾 夏扬 王岩 曹震宇 王蓓蓓不同浓度乙醇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醇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健康SD大鼠1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大组,即空白组、对照组、50%乙醇阻滞组、75%乙醇阻滞组、99.9%乙醇阻滞组,空白组6只大鼠,其余4组各3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造模(对照组假造模)并分成阻滞前、阻滞后24h、72h、1周、4周、12周共6个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分别于阻滞前及阻滞后5个时间点对坐骨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运动功能、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阻滞后神经肌肉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并作组间和组内比较,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及其修复情况。结果①50%乙醇阻滞组、75%乙醇阻滞组、99.9%乙醇阻滞组大鼠均于阻滞后24h出现运动功能下降及坐骨神经MCV减慢,于72h时达损伤高峰,1周时开始恢复,其恢复过程可延续至第12周时(P〈0.05),但第12周时MCV仍显著低于阻滞前的水平(P〈0.01)。②99.9%浓度组在阻滞后各时间点大鼠的运动功能及坐骨神经MCV均低于其它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各组大鼠阻滞部位的神经、肌肉变性及肌肉坏死严重程度也相应增加。④阻滞后72h时神经形态损伤达高峰,1周时已出现修复反应,持续至12周时。结论①99.9%浓度乙醇坐骨神经周围阻滞造成的神经肌肉组织损害以及对运动功能及MCV的影响大于50%和75%浓度组。②乙醇阻滞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持续时间可达12周以上,且神经修复过程也持续12周以匕。 王蓓蓓 王碧蕾 曹震宇 王岩关键词:乙醇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运动传导速度 无水乙醇神经内及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与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无水乙醇神经内及神经周围阻滞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与形态学的影响并对两种阻滞效果的差异进行比较。方法:72只雌性健康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成神经内和神经周围无水乙醇阻滞两大组,每组36只。每大组又分为阻滞前、阻滞后24h、72h、1周、4周、12周六个观察组,每组6只,分别在阻滞前及阻滞后五个时间点评估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测试其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以及神经肌肉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及其修复情况。结果:①神经内阻滞组大鼠各时间点运动功能学指标和坐骨神经MCV均较神经周围阻滞组低(P<0.01);②两组大鼠均于阻滞后24h出现运动功能显著下降(P<0.05)和MCV减慢(P<0.01),72h损伤最重,1周后可见恢复,并延续至第12周;③阻滞后12周时,两组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和运动传导速度均未恢复到阻滞前的水平(P<0.01);④两组大鼠于阻滞后早期局部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阻滞后12周,周围阻滞组可见阻滞局部瘢痕形成,内阻滞组可见阻滞局部肌纤维萎缩;⑤阻滞后72h,神经组织结构损伤达高峰;阻滞后1周,出现修复反应,并持续至12周;内阻滞组神经结构在阻滞后12周仍难以恢复正常。结论:①坐骨神经内阻滞较周围阻滞造成的神经结构损害更加难以修复,运动功能下降更加显著;②无水乙醇阻滞造成的神经损伤持续时间达12周以上。 王蓓蓓 王碧蕾 曹震宇 王岩关键词:无水乙醇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运动传导速度 微电子神经/肌电桥基于传感、通信和功能电刺激技术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系统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采用微电子器件构成的桥接系统实现因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或全瘫痪者和因脑卒中造成的偏瘫患者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再生和康复。所提出的"微电子神经/肌电桥"系统包括神经/肌电信号探测电极、信号放... 王志功 杨敬东 王碧蕾 马明 吕晓迎 夏扬 李文渊 黄宗浩 周宇轩 赵鑫泰 王苏阳 宗思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