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2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抽取关节液进行培养,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38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0株占58.8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别占18.43%、13.33%、10.98%和7.84%;革兰阳性菌105株占41.1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16.08%、10.59%和7.84%;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较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感染的影响因素很多,应以预防为主;一旦术后发生假体感染,应迅速抽取关节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并在第一时间根据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待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后根据结果对治疗进行调整。
- 王加利张燕蔺伟王石磊谷增泉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假体感染病原学
- 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本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36例:行横突间植骨融合19例,椎体间Cage融合17例.L4-5节段滑脱及椎管狭窄25例,-S1 11例;其中退变型24例,峡部裂12例.结果:随访3~5年.采用Kim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级.本组优25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3%;X线复查32例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90%,平均融合时间为7个月(4~11个月),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疗效满意.
- 王石磊王加利孙燕
- 关键词:腰椎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PRP与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通过PRP与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对比,观察富含血小板血浆对膝关节关节软骨修复作用是否优于玻璃酸钠。方法采用随机选择和对照的方法,以及结合患者自愿的原则,将该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4例)注射膝关节腔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组,B组(68例)注射玻璃酸钠组,有关节积液者尽量抽出积液后再注药。对比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及半年后的10 m步行时间、视觉模拟(VAS)评分和HSS膝关节评分。结果治疗1月后,A组、B组在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在治疗1月、2月后,A组在10 m步行时间和VAS评分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个月后,A组在HSS膝关节评分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B组在VAS评分和HSS膝关节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B组在10 m步行时间、VAS评分和HSS膝关节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腔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修复效果较好,特别是长期效果优于玻璃酸钠注射。
- 蔺伟李瑞欣宋振房师强刘长鹏王石磊
- 关键词:富含血小板血浆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5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分别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二期翻修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29.52±3.73)分、术后为(83.74±5.83)分,平均提高了(54.22±2.1)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73%;实验室检查中术前血沉为(38.53±8.93)mm/h、CRP为(65.94±34.95)mg/L,术后分别为(21.52±4.36)mm/h、(5.36±1.74)mg/L,而术前培养出病原菌55株,术后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上,术前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骨膜反应、内固定不稳等表现分布率,分别为61.82%、43.64%、23.64%、45.45%、16.36%,而术后均无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内固定不稳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 董长军王石磊张伟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 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采用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术进行治疗的26例退行性椎管狭窄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进行治疗的26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椎管测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分别为(4.0±0.7)分、(1.8±0.4)分及(1.2±0.2)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椎间隙前缘高度为(16.87±1.82)mm和(16.59±1.77)mm,椎间隙后缘高度为(10.93±1.71)mm和(10.46±1.64)mm,椎管面积为(157.14±16.23)mm2和(155.58±16.11)mm2,椎管矢状径为(13.62±1.59)mm和(13.54±1.56)mm,硬膜囊面积为(110.47±13.56)mm2和(109.59±13.24)mm2,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椎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佳。
- 王石磊
- 关键词:后路减压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疗效安全性
- 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36例:行横突间植骨融合19例,椎体间Cage融合17例。L4—5节段滑脱及椎管狭窄25例,L5~S1 11例;其中退变型24例,峡部裂12例。结果随访12~15个月。采用Kim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4级。结果优25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4.4%;X线显示32例达到骨性融合患者,平均融合时间为7个月(4~11个月),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疗效满意。
- 王石磊孙燕谷增泉
- 关键词: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5例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拇指桡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2007年利用拇指背侧皮神经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5例,并将其与受区指神经吻合恢复其感觉。结果21例成活,4例出现因静脉回流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吻合神经者恢复部分感觉。结论拇指桡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形好,操作简便,能部分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良好办法。
- 王石磊谷增泉
- 关键词:皮神经皮瓣指腹缺损
- 丹鹿通督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丹鹿通督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丹鹿通督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2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治愈率为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愈率为38%。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鹿通督片治疗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 王石磊王加利孙燕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丹鹿通督片疗效观察
- 综合康复早期干预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臂丛神经损伤在周围神经损伤中较为常见,多为单侧发病,表现为活动障碍,上肢无力,肌肉呈进行性萎缩等症状。目前,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是世界医学难题之一,早期多以保守治疗为主。近年来,我科采用综合康复早期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王加利蔺学燕赵先伟谷增泉王石磊
-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早期干预综合康复周围神经损伤保守治疗
- 腹茧症致肠梗阻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王石磊樊琦孙立红
- 关键词:腹茧症肠梗阻腹部疾病手术中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