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涛

作品数:3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人间
  • 4篇人间词话
  • 4篇《人间词话》
  • 4篇词话
  • 3篇叙事
  • 3篇文化
  • 3篇文论
  • 3篇文艺
  • 3篇美学
  • 3篇长篇
  • 2篇代文
  • 2篇学史
  • 2篇人性
  • 2篇文艺思想
  • 2篇现代文
  • 2篇刘熙载
  • 2篇教育
  • 2篇传统文论
  • 2篇词派

机构

  • 31篇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31篇王海涛
  • 3篇张纪娥
  • 2篇张昭兵
  • 1篇陈晓春
  • 1篇陈俐

传媒

  • 5篇郭沫若学刊
  • 4篇小说评论
  • 4篇电影评介
  • 1篇作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求索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成都教育学院...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郑州师范教育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郭沫若与钟嵘
2005年
郭沫若与钟嵘在文学起源论、本体论、创作论等方面均有非常相近的论述,这种相近相通之处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是郭沫若借鉴钟嵘理论观点的明证,也是郭沫若深受传统文论影响的具体表现。而二人在创作主体人格修养问题上的差异则可看出这种影响的复杂性。
王海涛
关键词:传统文论
没有完成的突破——评第12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我的长征》
2008年
《我的长征》是近年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新创获。该片在叙述视角、人物设置、主题呈现方式等方面较以往同类影片有明显突破,但也存在对特殊历史境遇下的人性缺乏深度挖掘的不足。
王海涛
关键词:《我的长征》革命历史题材第一人称视角人性
论李长之的现代文化建设构想
2012年
李长之关于中国文艺复兴的文化构想在现代文化出路的讨论中独树一帜。他通过重释"五四",立足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在对"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三种典型文化观的反思中确立了现代文化建构的方向。他关于现代文化建构的思想是现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参照价值。
王海涛
关键词:现代文化文艺复兴五四运动
知识精英的失落与自救——评张者的长篇新作《桃花》被引量:2
2008年
《桃花》延续了《桃李》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令人警醒地提出了知识分子精英地位丧失后的自救问题,拓展了此类题材小说创作的空间。但由于零距离叙事方式的局限,《桃花》对所涉问题的思考仍流于表层,也没有塑造出真正成功的典型人物形象。
王海涛
关键词:张者自救
人文知识分子的命运悲歌——评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被引量:5
2004年
人文知识分子的现实困境是当前思想界颇为关注的问题。文学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之进行了反思。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的主题即奠基于此。《沧浪之水》的思想价值在于谱写了一曲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命运悲歌。从人物设置、情节展开、知识分子心态等几方面揭示小说的主题意蕴,重点剖析的是主人公池大为作为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典型意义。
王海涛
关键词:人文知识分子主题意蕴坚守悖离
论李长之建国后的鲁迅研究
2013年
李长之建国后的鲁迅研究是其整个鲁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建国前的鲁迅研究之间有接续关系,也有明显差异,折射出他在特殊时代语境中的复杂心态和学术个性。他的研究理路是客观评价鲁迅研究史和中国文学研究在建国前后的话语转变的重要参照。
王海涛
关键词:建国后《鲁迅批判》
论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过程。郭沫若直接参与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建构,其文艺功用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人民文艺论、民族形式论等理论主张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内涵,成为《讲话》借鉴...
王海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革命文学
文献传递
论《年日如草》的叙事伦理
2012年
当代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这给当代文学创作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代作家理应直面当前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担负起文学的神圣使命。正如路遥曾说的:"作为一个当代作家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创造天地无疑比过去年代的作家们广阔得多。但同时,我们的工作也更加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复杂而又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深刻而有力地反映我们时代的生活面貌,要求当代作家具有更先进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更宽阔的生活眼界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王海涛
关键词:叙事伦理社会转型期当代作家文学创作社会存在
论李长之的文学史理论与实践
2013年
李长之广泛借鉴以玛尔霍兹为代表的西方文学史理论并将之应用于文学史著作的写作,形成文学史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色。其文学史理论虽不够系统全面,也存在前后期的变化,但他对文学史品格及价值诉求等问题的看法仍颇具参考价值,可作为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和学术史的重要参照。
王海涛
关键词:文学史理论中国文学史
李长之文学批评的科学理性精神
2009年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是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学批评家中,李长之是富于理论建树的一位。他的文学批评理论透射出鲜明的科学理性精神,这主要体现在求真、重体系、明概念等方面。他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对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构工作亦具有启发意义。
王海涛
关键词:文学批评理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