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欢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纳米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制备
  • 1篇叶状
  • 1篇荧光
  • 1篇阵列
  • 1篇探测器
  • 1篇柠檬酸钠
  • 1篇紫外探测
  • 1篇紫外探测器
  • 1篇纳米银
  • 1篇壳结构
  • 1篇拉曼
  • 1篇拉曼散射
  • 1篇化学制备
  • 1篇隔离层
  • 1篇核壳
  • 1篇核壳结构
  • 1篇二氧化锰
  • 1篇P-N结

机构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王欢
  • 3篇易国斌
  • 2篇张斯
  • 2篇俎喜红
  • 1篇黄海亮
  • 1篇张政
  • 1篇蒋雪梅
  • 1篇罗洪盛
  • 1篇王翠

传媒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树叶状纳米银的电化学制备及表面拉曼增强效应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以柠檬酸钠为配位剂和稳定剂,在FTO导电玻璃上成功合成树枝状,球状和树叶状纳米银。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纳米银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了柠檬酸钠和沉积电压对纳米银形貌和尺寸的影响。以罗丹明B为探针,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形状纳米银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沉积电压为0.5 V,柠檬酸钠浓度为0.001 mol/L,沉积时间为1800 s合成的树叶状纳米银具有良好的SERS效应,可探测罗丹明B分子的特征结构。该合成方法简单,方便,快速,合成的银纳米基底有望用于环境监测和材料结构分析等领域。
刘顺彭梁真飞王欢张斯俎喜红易国斌
关键词:电化学柠檬酸钠纳米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Ag纳米粒子表面BSA隔离层对聚苯乙烯荧光的增强效应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氧化还原法制备了粒径处于50-65nm的球形银(Ag)纳米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其形貌及单分散性.在Ag纳米粒子基础上采用沉积自组装法合成了有效粒径为80.8nm 的Ag/牛血清白蛋白(BSA)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结合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发射光谱(FL)分析发现,BSA 有效地包覆在Ag 纳米粒子的外层,Ag/BSA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良好,加入Ag/BSA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聚苯乙烯(PS)的荧光强度从100增强到6000.研究结果表明,BSA隔离层对位于Ag表面附近的PS分子的荧光强度有显著的增强效应.
梁真飞王欢刘顺鹏张斯黄海亮易国斌
关键词:表面增强荧光
高密度聚苯胺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在紫外探测器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间的特殊p-n结效应可有效提高紫外探测器的紫外光敏性能,研究了高密度p型聚苯胺(PANI)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及其与n型单晶硅片组装为具有p-n结效应的高性能紫外探测器的方法.采用旋涂煅烧法在单晶硅片表面制备了二氧化锰层,研究了以其为种子层制备高密度聚苯胺纳米线阵列的方法,并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聚苯胺形貌的影响,揭示了聚苯胺纳米线阵列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利用二氧化锰种子层对溶液中苯胺的氧化作用,可优先在二氧化锰层表面形成聚苯胺纳米粒子,然后再向溶液中加入另一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可使聚苯胺纳米粒子沿垂直于衬底方向进一步生长,从而制得了分布均匀的高密度p型聚苯胺纳米线阵列.利用p型聚苯胺纳米线阵列与n型单晶硅片间特殊的p-n结效应,构筑了性能优良的紫外探测器,对紫外光响应速度快、恢复时间短、稳定性好.当外置偏压为0 V时,光电流可达9.2×10-8A;且随外置偏压提高,光电流强度大大增强,当外置偏压提高至5 V时,光电流可达3.2×10-5A,比0 V时提高了约1000倍.
俎喜红张政蒋雪梅王欢罗洪盛王翠易国斌
关键词:二氧化锰阵列P-N结紫外探测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