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时EphB4/ephrinB2表达异常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与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共培养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对MSC EphB4/ephrinB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培养体系,将正常骨髓MSC分别与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细胞共培养7、12 d后分别应用实时定量RT-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骨髓MSC的EphB4/ephrinB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骨髓MSC与U266、RPMI8226共培养后,与对照组MSC相比,生长和形态未见明显改变,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骨髓MSC EphB4/ephrinB2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在共培养7 d的时间点上除EphB4在RPMI8226共培养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 d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共培养组MSC胞膜胞浆EphB4/ephrinB2表达下降。结论: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在与正常骨髓MSC共培养后,诱导骨髓MSC EphB4/ephrinB2表达的下调,可能通过MSC成骨-破骨活动的脱耦合,参与骨髓瘤骨病的发生。
- 王欢李皎朱彦陆化童珊珊余先球王丽霞汤郁费小明
- 关键词:骨髓瘤骨病间充质干细胞EPHB4EPHRINB2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态造血及细胞遗传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细胞中病态造血状况与骨髓单个核细胞遗传学异常变化特征,判断其在该类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经骨髓涂片检查及骨髓组织切片活检确诊的57例MDS患者同时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培养法R带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该类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病态造血、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患者生存期关系。结果 MDS的病态造血以三系病态造血为多见,其骨髓活检阳性检出率高,尤其对巨核细胞病态造血检出更突出。MDS患者多易出现染色体异常,常见为5 q-、11 q-、20 q-、+8、-7和染色体异位、复杂异常核型,复杂异常染色体核型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骨髓活检是准确反映MDS患者病态造血的特异性检查方法。三系病态造血及复杂异常染色体患者转为急性白血病概率大、生存期短,预后差。
- 罗鸣巴荣王欢李姣余先球费小明陆益龙朱彦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染色体预后
- 骨髓瘤细胞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发生暂时和(或)长期性改变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与骨髓瘤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MSC的全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目前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就对此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索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方法:正常人骨髓MSC与骨髓瘤细胞株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培养前后,用全基因表达芯片检测MSC全基因mRNA的表达谱,比较正常MSC在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MC组)或共培养后去除骨髓瘤细胞后继续单独培养的MSC(MA组),和MSC单独培养的对照组(MK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MC组与MK组相比较,在所有分析的10 000个基因中共发现837个差异基因(837/10 000,8.37%),其中有472个基因表达上调(472/837,56.39%),365个基因表达下调(365/837,43.61%)。而MA组与MK组相比较,共发现367个差异基因,其中有218个基因表达上调(218/367,59.40%),149个基因表达下调(149/367,40.60%)。从芯片结果中筛选出MMP1、FGFR2、ANGPTL4、MFAP5、TGM2、STC1、CCL7和IL-32这8个基因,经定量PCR验证后的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一致。结论:骨髓瘤细胞可以诱导正常骨髓MSC多种基因表达改变,并且有些改变即使在骨髓MSC脱离骨髓瘤细胞后仍可存在;此外,初步筛选到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个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既往未见报道,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 李俊霞李皎王欢汤郁杨姣夏雷朱彦陆化王丽霞费小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基因表达谱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成骨与破骨脱耦合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是骨骼被破坏,其发生机制涉及到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的成骨活动,二者不能互相配合、顺序发生。产生成骨与破骨的不平衡或称脱耦合。在生理情况下,骨代谢过程中成骨与破骨的耦合包括两种形式,即因子耦合(coupling factors)和位置特异性耦合(positionspecific coordination)。骨代谢脱耦合机制分为因子脱耦合和位置特异性脱耦合,前者包括膜结合形式、分泌形式及二者兼备的混合形式。趋化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也参与了脱耦合的发生。本文就其脱耦合的具体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欢费小明朱彦
- 关键词:骨髓瘤骨病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TGF-β1和SCF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基因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例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BMMSCs体外培养,RT-PCR法测定两组BMMSCs的SCF、TGF-β1基因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性期CML患者BMMSCs中SCF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TGF-β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内SCF与TGF-β1表达量呈负相关(r=0.948,P<0.05),对照组两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CML患者BMMSCs的SCF高表达和TGF-β1低表达有相互影响并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发生影响,对CML发病有促进作用。
- 罗鸣陆益龙王欢李姣余先球薛红梅巴荣朱彦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干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 三氧化二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体外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的作用及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法分离CML患者BMMSCs,培养体系中加入ATO,ATO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μmol/L,MTT法测定BMMSCs生长抑制率;裂解BMMSCs并提取总RNA,Real-time PCR法测定其干细胞因子(SCF)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2.5、5.0μmol/L ATO浓度组抑制率大于1.0μmol/L ATO浓度组(P均<0.05),1.0、2.5μmol/L ATO浓度组SCF基因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1.0、2.5μmol/L ATO浓度组SCF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O显著抑制BMMSCs生长活性,低浓度ATO促使BMMSCs高表达SCF,从而拮抗ATO的诱导凋亡作用;高浓度ATO使BMMSCs表达SCF降低,有利于细胞凋亡。
- 陆益龙张广莲王欢李姣余先球巴荣朱彦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NF-κB基因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体外生长特性和核转化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5例慢性期CML患者为A组和6例健康人为B组,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BMMSCs体外培养,观察BMMSCs体外生长形态并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4代BMMSCs提取总RNA、逆转录RT-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量。结果CML患者BMMSCs生长活性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其NF-κB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CML患者BMMSCs中NF-κB基因高表达影响CML发病。
- 朱彦陆益龙薛红梅张广莲王欢余先球费小明罗鸣巴荣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
- 骨髓瘤细胞株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AP和APRIL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骨髓瘤细胞株共培养对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增殖诱导配体(APRIL)和B细胞激活因子(BAF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其成骨分化能力。实验分为BMSCs单独培养的阴性对照组(A组)、BMSCs与U266细胞共培养组(B组)和BMSCs与RPMI8226细胞共培养组(C组)。培养7d和12d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BMSCs中FAP、APRIL和BAF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BMSCs形态相似,均具有成骨分化能力。与A组相比,B、C组培养7d后,APRIL、FAP mRNA表达降低(P<0.05),而7d和12d后的BAFF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MSCs与骨髓瘤细胞株U266或RPMI8226共培养后,改变FAP和APRIL表达,从而参与骨髓瘤的病理过程。
- 李皎王欢朱彦陆化童姗姗余先球王丽霞汤郁费小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增殖诱导配体
-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量同质骨髓标本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量同质骨髓标本流式细胞术(FCM)浆细胞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MM标本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和FCM动态检测76例次,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和尿M蛋白水平。结果 FCM检测浆细胞百分比和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呈直线正相关(r=0.874,P<0.05)。FCM检测IgG型和IgA型各1例患者的异常浆细胞变化较检测M蛋白快(P<0.01);FCM检测骨髓瘤细胞比例变化较检测M蛋白快(P<0.01)。结论 FCM检测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进一步提高MM诊疗水平。
- 朱彦王欢李皎雷芳王丽霞王韵尤海燕蒋茜陆益龙罗鸣费小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流式细胞术
- G22.小量同质骨髓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过程中的作用
- 王欢罗鸣费小明李皎雷芳王丽霞朱彦王韵尤海燕蒋茜陆益龙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