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通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传教
  • 2篇生锈
  • 2篇民国
  • 2篇民国时期
  • 2篇铰链
  • 2篇教士
  • 2篇传教士
  • 1篇帝制
  • 1篇兴衰
  • 1篇英国人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内涵
  • 1篇史学
  • 1篇史学价值
  • 1篇事变
  • 1篇枢纽
  • 1篇司令
  • 1篇司令部
  • 1篇土司
  • 1篇区域经济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8篇王志通
  • 1篇杨红伟
  • 1篇左滕慧子
  • 1篇李亚平

传媒

  • 3篇青海民族研究
  • 2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青藏高原论坛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上海”的兴衰——以近代甘肃碧口镇为例
2023年
碧口镇是近代川甘贸易中著名的商业重镇,有着“小上海”之称。在乾隆年间,碧口成为白龙江航运的起点,加之与传统的陆上川甘商路交汇,水陆相交的优势使得碧口镇发展迅速,熙熙攘攘间一跃成为川甘商路上的“小上海”,位居甘肃四大名镇之首,繁荣百年。1949年后,川甘两省铁路与公路的大规模兴建,使得碧口原有的良好区位优势逐步丧失,传统川甘贸易逐渐向现代转型,因交通优势而兴的碧口最终也因交通失势而衰落。
王志通
关键词:交通枢纽区域经济
论甘肃省回教教育促进会的产生、发展与嬗变
2015年
甘肃省回教教育促进会是民国时期甘肃回民社团的一个缩影。该促进会诞生于20世纪初,终结于50年代,最盛时其分会几乎遍及甘肃省各县,是近代回族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文化团体之一。促进会近40年的风雨路程展示了近代甘肃回族教育现代化转型发展的艰难历程,更是反映了近代以来西北地区回族社会团体的发展演变。
王志通左滕慧子
关键词:民国时期回族教育
改土归流与民国卓尼藏区的权力纷争(1937-1944)
处于汉藏边界的卓尼是一个典型的藏文化区,也是一个具有多种地理形态、多种经济生产方式、多族群聚居之地。以杨土司为核心的政教合一制因1937年博峪事变的发生,而开始走向崩解。事变后,甘肃省政府派田崐山前往调查处理,最终决定实...
王志通
关键词:改土归流权力博弈
文献传递
近代中国内地会青海传教策略与方式被引量:4
2014年
近代中国内地会传教士深入青海传教。他们既坚持了内地会传统的传教策略与方式,也针对地域社会的特点,加入了独创性的探索性经验,从而将基督宗教传教史上的上层和下层路线、间接和直接的传教方式融为一体,进而形成了一种集综合性、灵活性、多样性于一体的传教模式。由此,在近代青海的差会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相对而言较好的效果。
李亚平王志通
关键词:传教策略传教方式
论英国人连福川青海传教与《生锈的铰链》的史学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英籍内地会传教士连福川前往青海传教20多年,将其所观所感写成《生锈的铰链》一书。该书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海藏区地理、经济、族群、藏传佛教等状况,介绍了连福川在青海藏区传教的经过、遇到的困难及其应对策略,这为研究基督教在青藏高原的传播和近代青海藏区的社会史、环境史和经济史等提供了珍贵史料。作为外来者的连福川比较客观地记录当时青海藏区的社会概貌及其传教经历,因宗教文化和认知差异,“他者”记载中存有一些不足,故我们在研究利用时须加以考辨。
王志通
关键词:史学价值
英籍传教士连福川眼中的青海藏区——《生锈的铰链:青海藏区的门户初开》述介被引量:1
2014年
内地会传教士连福川集其在青海藏区20余年之布道经历,著成《生锈的铰链:青海藏区的门户初开》一书,从政治、经济、社会与人文诸角度,尤以深厚的地理学涵养,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代青海藏区的社会概貌。虽然连福川运笔不免有其偏颇之处,但重读其文字,不仅可以重新审视近代基督教在青海藏区布道之历史,增进对近代青海藏区社会的认识,亦可在对青海藏区自然与人文社会影像的认识的再认识、理解的再理解中,窥知在传教士将西方的知识和观念带到东方的过程中,因文化和族际差异产生的交流与碰撞。
杨红伟王志通
从帝制到共和:青海湖祭祀历史变迁的政治内涵被引量:4
2016年
祭祀青海湖被纳入国家祭祀的千多年间多次发生变化,在清代和民国年间变迁较为突出。雍正初年改遥祭为近祭,祭祀时间和地点逐渐固定,清中期蒙藏各族参与到祭海、会盟中,晚清时还出现近祭和遥祭交替、并举的情况。从帝制到共和的鼎革之际,地方势力延续了祭海、会盟,在具体仪式上也变得更加符合现代国家的特点。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仪式变迁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体现出不同时段的现实要求。可见,祭海会盟仪式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国家政治权力的务实性,且这种务实性在帝制与共和两个不同时代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仪式在不同时期变得更加符合不同性质的国家的现实环境和政权的自身诉求。
王志通
关键词:祭海会盟
民国时期甘南地区交通建设与民族交融
2023年
位处汉藏边界地带的甘南地区是民国时期人们眼中的“边疆地区”,交通向来不便,当地民众一直为改善传统交通积极努力,但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国民政府积极倡导和推进以交通为先导的边疆建设,调动甘南地区汉、回、藏族民众,克服人力匮乏和工程难度,共同修建了从岷县连通夏河的现代公路。在公路修建期间,甘肃省政府、第一区行政督察专署、甘南各县局负责规划、协调和实施,汉族地方官员、民族精英和各民族普通民众积极配合,促进了汉回藏民族、同一民族不同层次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增进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王志通
关键词:民国时期交通建设边疆治理民族交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