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式功

作品数:571 被引量:6,377H指数:42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3篇期刊文章
  • 122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9篇天文地球
  • 1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81篇医药卫生
  • 18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6篇水利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军事

主题

  • 107篇污染
  • 101篇气象
  • 89篇降水
  • 84篇气候
  • 78篇沙尘
  • 67篇空气污染
  • 43篇沙尘暴
  • 43篇尘暴
  • 38篇气象条件
  • 38篇呼吸系
  • 37篇系统疾病
  • 35篇呼吸系统疾病
  • 29篇环流
  • 27篇沙尘天气
  • 27篇气象要素
  • 26篇气候变化
  • 23篇气温
  • 22篇气候特征
  • 22篇干旱
  • 21篇气象因子

机构

  • 531篇兰州大学
  • 98篇成都信息工程...
  • 31篇中国气象局兰...
  • 28篇中国气象局
  • 24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5篇甘肃省气象局
  • 12篇陕西省气象局
  • 1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邯郸市气象局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中国电力科学...
  • 6篇宁夏气象防灾...
  • 6篇兰州中心气象...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71篇王式功
  • 261篇尚可政
  • 90篇杨德保
  • 44篇张莹
  • 27篇程一帆
  • 26篇马玉霞
  • 24篇李旭
  • 21篇李艳
  • 19篇马盼
  • 19篇王金艳
  • 18篇张志薇
  • 18篇黎檀实
  • 18篇尹岭
  • 17篇董继元
  • 15篇王敏珍
  • 14篇马敏劲
  • 13篇李江萍
  • 12篇杜亮亮
  • 12篇赵文婧
  • 11篇张宇

传媒

  • 92篇兰州大学学报...
  • 57篇中国沙漠
  • 34篇高原气象
  • 32篇干旱气象
  • 17篇环境与健康杂...
  • 1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1篇气象
  • 10篇第30届中国...
  • 8篇气象科技
  • 8篇应用气象学报
  • 7篇干旱区资源与...
  • 7篇第29届中国...
  • 6篇干旱区地理
  • 5篇卫生研究
  • 5篇冰川冻土
  • 5篇科学.经济....
  • 5篇干旱区研究
  • 5篇高等理科教育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12篇2019
  • 17篇2018
  • 32篇2017
  • 29篇2016
  • 54篇2015
  • 40篇2014
  • 59篇2013
  • 64篇2012
  • 36篇2011
  • 39篇2010
  • 30篇2009
  • 24篇2008
  • 16篇2007
  • 17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5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南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
利用西南地区103个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的空间异常分布、演变规律、突变及周期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
熊光洁王式功尚可政庄少伟张志薇
关键词:夏季降水气候特征
2000—2008年兰州市大气污染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解兰州市大气污染特征,对兰州市2000—2008年空气污染指数(AP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PI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夏季低;兰州市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其次是二氧化硫。2000—2008年,兰州市空气质量重度污染、中度污染及轻度污染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而空气质量为优、良日数呈增加趋势。中度或重度污染日数多出现在冬春两季,可能与兰州市冬季取暖和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有关。
马玉霞王式功王娟怀张军
关键词: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指数沙尘暴
位涡及位涡反演被引量:26
2001年
对位涡概念发展史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位涡反演原理 ,讨论了不同近似模式的位涡表达式及其拉格朗日守恒形式 ;对位涡特性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作了总结 ;考察大量应用实例并指出存在的不足 ;
张述文王式功
关键词:位涡反演大气运动
甘肃河西太阳能光伏组件最佳倾角及辐射量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民勤气象站和敦煌气象站1963—1992年太阳总辐射量、水平面直接辐射量和水平面散射辐射量及其他气象条件的观测数据,采用斜面总辐射量计算公式、RETScreen软件、PVsyst软件方法,对河西两座光伏电站所在地区太阳能光伏组件最佳倾角及其光伏阵列面的辐射量数值变化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3种估算方法对河西两座光伏电站的计算结果虽然略有差异,但各月变化整体趋势一致,全年可接收到的斜面总辐射量1号光伏发电站为7 590MJ/m2,2号光伏发电站为8 454MJ/m2;各月调节至最佳倾角与全年固定倾角相比,夏、冬季节接收到的斜面总辐射量明显提高,春、秋季节的变化不大,全年接收到的斜面总辐射量提高6.0%~9.1%;对比两电站太阳能辐射转化率,发现两电站对接收到的太阳能辐射转化为电量的转化率差异较大,1号光伏发电站转化率为82.2%,2号光伏发电站转化率为65.3%,电站对接收到的辐射量转化效率对电站发电量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王嘉媛尚可政王式功赵斌陈红宝李雁军
关键词:光伏电站光伏发电
华中地区近50年高温事件及大气环流成因分析被引量:23
2011年
基于中国气象局信息中心整编的1960-009年逐日地面最高气温的站点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中地区85个站点的年平均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时间、空间变化,同时分析了高温日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高温日数和高温日年平均最高气温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增暖的趋势,在20世纪60-0年代中期呈降低趋势,之后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00年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年平均高温日数(>35℃)和年平均高温日数(>37℃)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扩大趋势,部分地区年平均高温日数(>35℃)增加10天,但是高温日(>40℃)年平均气温呈弱下降趋势.从大范围高温事件的环流形势来看,7月与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至25°~35°N之间.8月586线经向变化,西伸至90°E,100hPa南亚高压发展强大.由此,在对流层中、上层两个高压系统相互配合,并且二者高度场均呈现强大的正距平,这便是形成华中大范围极端高温事件的大气环流形势场.
张志薇王式功尚可政陈磊王宏斌陈晓燕王敏珍
关键词:大气环流特征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不同类型和等级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被引量:30
2013年
利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和逐日温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和不同类型(雨和雪)各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和变异场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1987年气温发生突变现象之后升温加剧;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降水日数的减少更加显著,其中年降雨量(日数)呈减少趋势,主要是小雨量(日数)的减少所致;年降雪量(日数)则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具有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年降水日数分布则是东部和北部较多。1987年气温突变后强降水量及各等级降雪量对总降水量贡献率增加,并且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波动幅度也明显变大,即变率增大。这可能是导致该区大旱大涝事件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也预示其洪涝灾害的风险在增大。降雨(雪)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秋季降雨量(日数)呈减少趋势,而春季降雨量(日数)和冬季降雪量(日数)呈增加趋势。
李邦东周旭赵中军汪结华王式功尚可政李沛
关键词:降水事件气候特征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气象因素预测高血压发病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以影响高血压发病率的气象因素建立高血压发病预测模型。方法选取银川地区1998—2000年日平均相对湿度、48h变温、日较差和日平均气压的标准化数据(以周为单位共100个样本)作为前馈型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输入层的节点输入,以同期高血压发病率的标准化数据作为网络输出,经多层BP神经网络进行网络学习训练,建立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结果建立的高血压病神经网络模型结构为4-14-1(即有4个输入、14个隐含节点和1个输出),训练精度为0.005,训练了46步达到目的,最终误差为0.0048992。神经网络预报模型所得预报量的同一级平均拟合率为62.4%,差一级平均拟合率为99.2%,均高于统计预报方程(47.7%,98.3%);其同一级平均预报率为58.2%,差一级平均预报率为91.3%,均高于统计预报方程(50.5%,84.6%)。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误差、绝对误差分别为25.2%,21.0%,16.2%,均低于统计预报方程(47.6%,26.2%,21.1%)。若以拟合值绝对误差小于20%为拟合正确,则统计预报方程拟合率为51.3%,而神经网络拟合率为71.2%。对56个未参加建立预报模型的独立样本进行预报和比较,神经网络预报模型预报效果优于统计预报方程。结论该方法计算简便,误差较小,有更高的历史样本拟合和独立样本预报能力,为高血压发病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马玉霞谢月玉王式功尚可政
关键词:气象因素高血压BP神经网络
辽宁葫芦岛1~10d雷暴天气预报方法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葫芦岛附近4个站点(兴城、绥中、建昌和锦州)2000~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结合雷暴发生时的高空图,对雷暴发生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划分;在天气分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预报产品计算了与雷暴相关的物理量,作为雷暴预报的进一步判别指标,得到了葫芦岛1~10 d雷暴预报方法。结果表明:1)发现雷暴主要出现在5~9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1.3%;2)雷暴发生的天气形势划分为4种类型:高空槽型、高空冷涡型、西北气流型和副高边缘型;3)运用天气分型和物理量指标叠加,可起到双重消空作用,提高预报准确率,降低空报率;4)预报结果检验显示,24~72 h预报,TS评分在50.00%~88.89%之间,空报率在37.50%以下,漏报率在28.57%以下;96~168 h预报,TS评分在43.48%~83.33%之间,空报率在52.38%以下,漏报率在33.33%以下;192~240 h预报,TS评分在39.13%~82.61%之间,空报率在52.38%以下,漏报率在37.50%以下。
秦春明尚可政王式功李艳杨德保陈亿
关键词:雷暴T213天气分型
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68
2013年
利用1981-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EOF分解和主值函数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年平均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及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的地理分布可大致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东南高发区、西南高发区、东北次高区和西北低发区。年平均雷暴日的时间分布表现为夏季多、冬季少;一天之中雷暴出现的时间集中在下午到晚上。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出1980年代和2000年代2个相对多发期和1990年代相对少发期,其中2000年代雷暴事件的相对多发表现为下午和夜间雷暴事件的增加。近30年中国北方地区的雷暴整体呈现出减少趋势,而南方则是先减后增,其距平场的年代际变化较为明显。EOF分解后距平场第一向量的方差贡献达到32.4%,在空间上表现为南北相异型,其余各向量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区域性异常,前12个向量累积方差贡献达到80.9%。此外,ENSO事件对中国雷暴尤其是南方地区影响较为明显,两广和云贵地区呈现出相反的距平变化。
巩崇水曾淑玲王嘉媛张博凯尚可政王式功
关键词:雷暴气候特征EOF分解ENSO
近50年渭河流域秋雨的特征与成因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利用渭河流域64个测站1960-2009年秋季(9~10月)的月降水量和≥0.1mm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EOF、Morlet小波分析、SVD及相关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渭河流域秋雨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着重研究了与此相关的欧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以及渭河流域秋雨与前期海温、青藏高原积雪和大气环流特征量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渭河流域秋雨呈线性减少趋势,其中中雨和暴雨减少趋势明显,突变发生在1985年前后,1960-1985年为偏多时段,1986-2000年为偏少时段,2001年以来又趋向偏多。渭河流域秋雨从南到北呈递减分布,该流域内各站秋雨主要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其上游的漳县、甘谷和北部的合水呈增加趋势。欧亚大陆秋季大气环流明显的年代际变化造成了渭河流域秋雨多寡模态的变化。欧洲西部高压脊、西风带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渭河流域降水多寡的主要影响系统。根据渭河流域秋雨与大气内外部因子的关系,初步建立了渭河流域秋雨预测的概念模型。
薛春芳董文杰李青王式功
关键词:秋雨渭河流域气候特征
共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