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希勇

作品数:120 被引量:42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4篇钻井
  • 22篇钻头
  • 16篇气体钻井
  • 12篇PDC钻头
  • 10篇钻具
  • 8篇地层
  • 8篇钻井液
  • 7篇深井
  • 7篇钻井技术
  • 7篇固井
  • 6篇大斜度
  • 6篇牙轮
  • 6篇牙轮钻头
  • 6篇页岩
  • 6篇随钻
  • 6篇天然气
  • 5篇大斜度井
  • 5篇油田
  • 5篇破岩
  • 5篇钻柱

机构

  • 48篇西南石油大学
  • 39篇中国石油化工...
  • 30篇中国石化
  • 29篇中国石油天然...
  • 2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7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石化西南石...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青海石油管理...
  • 1篇中石化西南石...

作者

  • 117篇王希勇
  • 21篇熊继有
  • 19篇蒋祖军
  • 15篇胡大梁
  • 13篇朱礼平
  • 12篇朱化蜀
  • 12篇李群生
  • 11篇李皋
  • 10篇严焱诚
  • 9篇肖国益
  • 9篇杨迎新
  • 9篇袁宗明
  • 7篇朱澄清
  • 7篇林敏
  • 7篇任海涛
  • 7篇练章华
  • 7篇欧彪
  • 7篇陈炼
  • 7篇龙刚
  • 6篇孟英峰

传媒

  • 18篇钻采工艺
  • 13篇天然气工业
  • 7篇天然气技术
  • 5篇西部探矿工程
  • 4篇石油钻采工艺
  • 4篇天然气技术与...
  • 3篇河南石油
  • 3篇石油钻探技术
  • 3篇天然气勘探与...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矿场机械
  • 2篇管道技术与设...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钻井液与完井...
  • 2篇2011年度...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电子技术应用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石油机械
  • 1篇石油工业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钻具减震器研制及在气体钻井中的应用
气体钻井作为四川地区陆相地层提高钻井速度的主流技术,已得到普及和推广应用,但气体钻井过程中由于井下钻具受到复杂交变应力的影响,同时没有钻井液介质的润滑降温作用,钻具失效频繁,为有效缓解气体钻井过程中的钻具疲劳损害,设计并...
王希勇朱化蜀朱礼平练章华
关键词:油田开采气体钻井
文献传递
川东北地区陆相地层防斜打快技术被引量:1
2009年
川东北地区气藏受多期地质构造运动和沉积条件的影响,其大部分地层为复杂小褶皱高陡构造,特别是陆相地层普遍为大倾角地层,其岩性变化大且自然造斜能力较强,因此在该地层钻井时的井斜问题十分突出,给钻头选型以及防斜钻具组合的应用增加了难度。基于此,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影响防斜打快的地质和工程因素,推荐了大尺寸钻铤钻具组合、垂直钻井系统技术以及空气锤钻井等技术方案,并通过各方案应用效果的分析和评价,综合利用以上钻井技术在防斜打快中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在该地区施工中陆相地层井斜控制和提速之间的矛盾,加快了川东北地区的勘探步伐。
谭玮廖忠会王希勇刘伟李玲
关键词:井斜防斜空气钻井垂直钻井
河坝构造嘉二段高含硫气藏水平井旋转导向钻井技术被引量:4
2010年
河坝构造嘉二段气藏储层埋藏深、厚度薄、非均质性强,气藏温度高、异常高压、含硫化氢,易井漏,水平井中靶及水平段轨迹控制难度大。根据嘉二段气藏的工程地质特征,优选旋转导向钻井技术进行水平段钻进,通过强化钻井液优选、摩阻与扭矩分析、钻具组合以及钻井参数优化,实现了准确中靶及水平段轨迹的精确控制,进尺2012m,平均机械钻速2.85m/h,提速提效明显,为河坝嘉二段气藏薄气层高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顾战宇杨志彬王希勇胡永章李勇邓明杰
关键词:水平井旋转导向钻井
复合钻井防斜打快机理探讨被引量:24
2008年
油气井的防斜打快问题是钻井工程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经典性难题之一。分析了钻井参数与钻速的关系,揭示了复合钻井通过提高钻头转速,从而增加钻头破岩能量来提高机械钻速的机理;在分析井斜原因和钟摆钻具防斜打直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直螺杆钻具和弯外壳螺杆钻具组合的防斜机理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在地层倾角较小时采用直螺杆钻具组合,地层倾角较大时采用弯外壳螺杆钻具组合,以达到防斜打快的目的。在LS001井的应用实例表明,复合钻井有较好防斜作用,机械钻速与常规转盘钻井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马立付建红王希勇罗飞涂茂川
关键词:复合钻井防斜打快螺杆钻具钟摆钻具钻速
流固耦合作用下页岩地层液相侵入机理
2018年
页岩地层液相侵入将会导致井壁失稳等井下事故的发生,但目前关于页岩地层液相侵入及流固耦合现象研究尚不深入。建立了流固耦合作用下的页岩地层液相侵入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侵入初期,液相在人工裂缝内的渗流占据主导作用,但随着侵入时间的延长,复杂孔隙介质内的压力差将逐渐减弱,基质及裂缝系统内的渗流压力将趋于一致;流固耦合作用在液相侵入过程中影响显著,裂缝系统及基质的渗透率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增大,同时间段内耦合工况下的渗流压力大于非耦合工况下的渗流压力。将基质、天然裂缝、人工裂缝视为3个不同压力系统基础上得到的研究结果对科学认识流固耦合作用下的页岩地层液相侵入机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泽李皋杨旭王希勇刘林戴成
关键词:页岩流固耦合
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行优化及压气站负荷调度研究
随着世界对天然气这种优质清洁能源和燃料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大批边远气田的开发,天然气长输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天然气管道系统也日趋庞大和复杂。这一方面使得人们更难于了解和掌握管道系统的运行规律、分析和处理管道系统的事故工...
王希勇
关键词:天然气长输管道压气站负荷调度
文献传递
模拟下套管技术在河坝区块大斜度井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为解决河坝区块大斜度定向井在实钻过程中由于井眼轨迹不规则、盐膏地层缩径,大斜度井段下套管作业的实际难题,在调研大斜度井下套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河坝区块大斜度井特点,建立了井眼、套管相容性模型并总结出下套管过程的模拟步骤:①依据收集的实钻井眼资料,计算套管串和井眼两种最小曲率半径,分析无接箍套管能否下入井眼;②针对实际套管接箍或扶正器尺寸,以实钻井眼数据反算出允许通过的套管串的不变形长度;③分析不同管串所对应的不变形长度与井眼曲率的关系,然后确定出与套管柱刚度相当的通井管柱结构。模拟下套管技术在HB1-1D等井的成功应用,为大斜度井现场模拟下套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礼平肖国益廖忠会王希勇黎昌华
关键词:深井大斜度井井斜角
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砂岩高温后微组构特征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高温热处理致密砂岩能改善其渗流能力,是致密气开发的潜在技术,但同时会改变岩石力学特性,导致井壁失稳等工程问题。选取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试样,对常温及100℃~1200℃热处理后的试样开展三轴压缩实验,结合热失重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获取的微组构特征,探究致密砂岩高温后微组构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温度升高,微裂纹萌生与扩展机制包括黏土失水收缩扩大喉道、片状伊利石剥离、长石解理面分离、微裂纹沿晶间扩展形成网络并逐渐诱导产生更小尺度微裂纹网络、颗粒内部崩裂形成层状裂纹等;在裂纹损伤温度区(400℃~1000℃),试样在外力作用下更易破坏,压密、弹性阶段扩大;在常温~200℃,300℃~1000℃以及1100℃~1200℃范围,分别由矿物热膨胀、热诱导微裂纹产生与扩展、试样釉化等物理过程主导岩石力学性能的变化,导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呈现出先上升,再降低,后回升的趋势;400℃热处理后黏土矿物失去层间水,收缩形成绒球状,对孔喉充填作用更强,导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呈现异常高值,绿泥石高温(800℃)脱水对试样脆性的提高抑制了弹性模量的降低。
张毅李皋王希勇陈泽李泽王睿
关键词:岩石力学致密砂岩力学性能
一种孕镶式单牙轮钻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孕镶式单牙轮钻头,包括钻头体和牙轮,所述钻头体的上部具有钻具连接头、下部具有斜面结构的轮掌,所述牙轮通过轮掌上的装配轴装配在轮掌上,所述钻头体的圆周上设有钻头胎体,在钻头胎体上以孕镶金刚石颗粒的方式间...
王希勇蒋祖军肖国益戚斌胡大梁杨迎新雷炜任海涛林敏房舟谢晓永谭玮江波张继尹
文献传递
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天然气工业体系问题的思考被引量:6
2005年
中国进入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西气东输”工程等建设为我国中、西部天然气大规模开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上、中、下游一体化是由天然气的性质所决定的。要逐步形成全国型大供气系统,实现多气源、多通路、可靠、均衡、经济地向用户供气;要夯实资源基础;输气管道是产地和用户的纽带,它使气区内成组气田开发、大气区间勘探开发和市场配置的优化成为可能,管道的安全问题,应受到政府、企业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地下储气库的规划和建设要加强;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有着广阔的天然气市场,天然气的利用除发电、天然气汽车外,化工利用要重视;天然气与其它能源如何合理配置要规划,中国能源发展要走多元化道路;天然气作为特殊商品必须制定相关法规、定价机制、税收政策和其它激励政策,以加速天然气工业发展,改变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
李士伦汤勇王希勇
关键词:天然气工业产品价格地下储气库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