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任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运城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从鲁国臧氏家族看春秋时代的文化及文学
- 2011年
- 鲁国的臧氏家族是一个文化修养深厚的大家族,这一家族的盛衰起落,即是春秋时代文化与文学状况的缩影。随着臧氏家族的崛起、鼎盛和衰落,春秋时代的文化与文学也随之发生了不少变化。贵族世家与文化、文学的关联,为我们认识春秋时代文学的提供了新视角。
- 王崇任
- 关公崇拜中“义”观念的多重内涵被引量:2
- 2018年
- 千余年来"义"一直是关公崇拜中最为重要的道德观念。"义"的内涵复杂多变,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对"义"的理解也大不相同。作为历史人物的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身上体现的主要是坚守节操的"节义"。到宋代之后,关公逐渐被神化,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着力宣扬关公忠君报国的"忠义"。社会下层的游民群体则推崇关公与刘备、张飞手足同心的"义气"。明清时期,山西的晋商群体也崇拜关公,他们更看重关公一诺千金的"信义"。关公崇拜中的"义"观念涵盖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吸收、继承。
- 王崇任
- 关键词:关公崇拜传统美德
- 关羽与汉末的节义风尚
- 2021年
- 历史上的名将关羽主要活动于东汉末年,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崛起无数豪强,刘备也是地方豪强之一。关羽早年与刘备的关系,主要是一种部曲与豪强之间的依附关系。关羽受汉末“节义”风尚的影响,始终忠诚追随刘备。汉末的“节义”观念强调部曲对豪强的忠心,没有上升到对国家、民族的忠诚,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关羽身上所表现的高度忠诚的道德情操、光明磊落的人格,却超越了时代局限,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 王崇任
- 关键词:关羽节义豪强部曲
- 关公崇拜与《春秋》大义
- 2022年
- 千余年来,关公形象一直与《左传》和《春秋》有密切关系。《三国志》记载历史上的名将关羽“好《左氏传》”,但是元代以后,在各种文艺作品及传说故事中关公却与《春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春秋》和《左传》是两部有联系却也有很大差异的儒家经典,《左传》侧重记载历史,《春秋》却侧重于阐发儒家的政治理念。元代以后的文人学者把关公和《春秋》联系在一起,主要也是为了借助关公崇拜传达儒家的“大一统”“讨贼”“君臣之义”等政治理念。
- 王崇任
- 关键词:关公《左传》
- 《左传》政变描写艺术研究
- 《左传》一书中除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的战争之外,也详细地记叙了东周各国国内所发生的种种政治变乱事件。与战争篇章不同的是,《左传》的政变篇章中用大量的篇幅来详细地记叙了政治斗争中的各种阴谋诡计以及各种谋杀、刺杀等暴...
- 王崇任
- 关键词:《左传》叙事艺术小说笔法
- 文献传递
- 《左传》文学专题研究
- 《左传》这部集经学、史学和文学于一身的重要典籍,深受后世学者推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魏晋时代人们已开始对《左传》的文学特点作出分析研究,直至现当代,相关研究论著数量甚多。近30年来,《左传》文学研究...
- 王崇任
- 关键词:《左传》贵族文化叙事艺术家族叙事
- 《左传》中的志人小品与春秋时代的贵族文化
- 2011年
- 《左传》在记叙战争、政变等宏大的历史事件的同时,也零零散散地收录了大量的贵族生活的轶闻趣事,它们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源头。《左传》中的志人小品与春秋时代的贵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了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左传》志人小品大多语言简练,韵味悠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们对同属贵族文化产物的《世说新语》有深刻的影响。
- 王崇任
- 关键词:《左传》贵族文化审美《世说新语》
- 排律诗体文献研究领域的“地图”和“指南针”——沈文凡教授《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篇)》读后
- 2011年
- 排律研究的成果与排律创作主体人数和作品数量极不相称,可以说,排律研究基本上处于荒漠化状态。《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卷)》之出,极大地填补了排律研究的空白,并为后来者导夫先路。是书构架庞大严谨、资料宏富翔实,文风朴质健朗,颇有"所向无空阔"之气度。而其移步换形,为唐代文学研究开疆拓土的学术启示则更具深刻的学理价值。本文仅就阅读此书的感受来论证沈文凡教授《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卷)》筚路樵轮,泽被学人的重要意义。
- 魏耕原王崇任
- 关键词:排律
- 《豳风·七月》中的时间结构与时间意识被引量:4
- 2008年
- 《诗经》中著名的《豳风.七月》一诗中的时间在纵向与横向上都存在着一种有序的变化,这样一种形式变化在诗中形成了一种时间结构。诗歌当中的这种时间结构很好地体现了上古先民的时间意识。先民们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把握时间,他们的时间是一种感性的时间。先民们对抽象的时间进行了一种人为的分割,从而使其具有了明显的节奏感。他们的时间又是一种循环性的时间,具有可把握性和可预见性的特点。同时,对于先民们而言,时间又是一种秩序的象征,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 王崇任
- 关键词:《豳风·七月》
- 从谏到说:中国早期论说文文体功能的转变
- 2012年
- 春秋战国时代论说文体的功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由一开始的"谏",渐渐地转变成了后来的"说"。春秋时代早期和中期流行的是由周代礼乐文化土壤滋生出来的"劝谏之文"。春秋后期,"劝谏文"的艺术技巧有了较大提高,开始悄然转型。战国时代开始后,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崩溃,风格多样的"游说之文"风靡一时。战国末叶,逻辑严密的学术论文出现时,中国古代的论说文体完成了自身的转变。
- 王崇任
- 关键词:劝谏游说礼乐文化士人文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