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尤清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谭克敏与抗战时期贵州的新县制改革被引量:1
- 2013年
- 国民政府于1935年结束地方军绅势力长期控制贵州的局面,随后在县以下推行保甲制,加大国家权力向地方社会渗透的力度,希望将基层社会全面纳入国民政府的掌控之中,但收效甚微。1940年,谭克敏就任贵州省政府民政厅长后,开始大力推行新县制,内容包括整理行政区域、调整行政机构、创建民意机关、训练基层干部等诸多方面。谭克敏作为贵州出生的本土官员,其主持的民政厅成为贯彻中央意志和协调地方利益的关键机构。在人才缺乏、经费拮据的情况下,通过新县制的实施,国家权力在贵州基层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下渗透。
- 王尤清
- 关键词:新县制国民政府
- 国民政府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战动员被引量:3
- 2013年
- 国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战动员,既是国家政策的贯彻过程,也是国民党政权向基层渗透的过程。作为多民族共居的省份,贵州又是抗战大后方的组成部分,具有拱卫陪都重庆的作用,国民政府高度重视该地区的社会动员。动员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主要由国民政府、国民党以及半官方的社会团体组织发起,通过抗战宣传、教育强化、组建抗战团体和兵役动员等方式,使少数民族同胞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形成社会共识,同时增强少数民族对国民党政权合法性的认同,加强国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控制。
- 王尤清
- 关键词:国民政府少数民族地区
- 和而不同:张君劢与张东荪对民主认知的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作为民国时期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张君劢与张东荪对民主思想有不同的系统认知,张君劢主张民主是有章可寻的制度,故重视宪法对权力的匡正;张东荪认为民主是一种文明,因而强调培养民主的生活方式。治学兴趣取向和民主思想渊源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民主认知的差异。张君劢对政治学感兴趣,其民主思想倾向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而张东荪以哲学为治学起点,受卢梭以及西方大陆理性派的影响较大。由此引出二人的不同民主理念,加之对时局看法的分歧,最终导致张君劢和张东荪在抗战胜利后的政治选择中分道扬镳。
- 王尤清申晓云
- 关键词:张君劢张东荪民主
- 国家·社团·个人——《政治典范》之译介与张君劢的秩序选择被引量:2
- 2012年
- 作为西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倡导者,张君劢的思想脉络承接于拉斯基,但对自由主义理念在社会层面的落实,张君劢有其独到的见解。《政治典范》一书涵盖了拉斯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他在《政治典范》中所构建调和国家、社会与个人的系统学说,给苦苦寻求中国出路的张君劢极大的启发。张君劢译介《政治典范》,既有为自己寻求建构民族国家的理论支持的想法,也有为当时知识界提供参考样本的考量。通过译介《政治典范》,张君劢形成了其立国思想中"国家、社会和个人"三元并存的学理框架。此外,张君劢民主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的提出,显然也受到拉斯基的影响。
- 王尤清申晓云
- 关键词:张君劢拉斯基社团
- 观念的呈现与功效——评闾小波著《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
- 2012年
- 社会的进步是理性成长的结果,自西方启蒙运动开始,观念在引领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就引起了知识精英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理性、观念从何而来?是神的启示(人的灵感),还是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也许,正是在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答案,或者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18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对观念本身及其形成历史的求索中,一个独立的、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发展了起来,这就是观念史研究。
- 申晓云王尤清
- 关键词:民主观念小波社会变革启蒙运动
- 调适与转化:清末民初黔中教育简论
- 2012年
- 近代学制的确立和新式学堂的兴办,使贵州教育开始踏上现代化的历程,但现代性质的教育仍然凭借了传统教育的基础,表现出对传统教育的调适与转化。到20世纪20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贵州教育在社团、士绅、新兴知识份子的努力和推动下,不断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调适,初步建立起了国民通识教育体系,并逐渐完成向现代教育的转化。
- 王尤清
- 关键词:贵州教育新政社团
- 西方民主的中国诠释:张君劢民主思想论析
- 2013年
- 张君劢一生致力于民主政治运动和宪法的起草工作,并提出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他留学日本时编译密尔的《代议制政府》,奠定了民主政治的思想基础,后来又根据中国政局的演进提出民主的制度化构想;20世纪30年代结合世界政治潮流的发展修正民主政治;抗战胜利前后,他从自由和人权的角度系统诠释民主政治的价值理念。
- 王尤清
- 关键词:张君劢民主政党
- 民国前期南北地缘话语与政治演进
- 2012年
- 南北地域观念原本只是乡土性的文化地缘差异,民国前期,这种差异随着政治势力的介入而不断强化。政治人物用鲜明话语来表述自己与对方的不同,深化民众的地缘意识。进入20世纪20年代,南北对立话语表述尤为明显,南方斥北方腐败落后,阻碍民主宪政的实施;北方则视南方为"叛党",以"南征"、"反赤"为自己正名。带有分裂性质的南北地缘话语虽不足以让我们过分地去加以强调,但它在民国前期的政治军事发展脉络中,一直或隐或显地存在,追溯南北对立话语表述的缘起与形成,有助于审视表象之下的事实演变和民初的历史发展进程。
- 王尤清
- 关键词:地缘军阀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