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家传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老子
  • 3篇后殖民
  • 2篇殖民
  • 2篇视域
  • 2篇主义
  • 2篇五行学说
  • 2篇非理性
  • 1篇德里达
  • 1篇东方学
  • 1篇东方主义
  • 1篇延异
  • 1篇有为
  • 1篇哲学
  • 1篇证法
  • 1篇殖民文化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人文主义
  • 1篇软权力
  • 1篇生命

机构

  • 12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王家传

传媒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沿着延异的踪迹走向“有”——用德里达的延异理论诠释老子的“无”
2010年
"无"沿着延异的踪迹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有","无"就是"有"。"无"这一能指符号是对感性直观上缺席的事物的不在场的替补,感性直观上缺席的事物在非理性直观上却是在场之物。从感性直观来看,"无"是无形的;从非理性直观来说,"无"却是有形的。正是因为"无"就是"有",并且"无"还是有形的,所以人们才能以"无"为用、以"无为"为"有为"。虽然"无"就是"有",但是"无"又不同于"有",不同形式的"无"是不同形式的"有","无"和"有"构成差异的嬉戏系统。"无"和"有"都不能单独存在,二者只能存在于这一差异的嬉戏系统之中。"无"和"有"的关系体现了语言的游戏性。游戏性的语言为人们建构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诗意的生活世界提供了可能。
王家传
关键词:老子延异
论五行学说的三元连环辩证法——兼论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被引量:2
2008年
在中国哲学史上,辩证法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但真正代表中国传统辩证法精髓的是五行学说的三元连环辩证法。三元连环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分别是东方和西方两大辩证法体系的代表。黑格尔的辩证法关注的是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的是对立双方交替性的相互压倒,遵循的是优存劣汰的推动原则,反映了西方辩证法思想以争强为主旨的特点,体现了西方人好胜的心态。三元连环辩证法关注的是三者之间的连环关系,强调通过一物降一物、一物生一物、环环相扣的方式来实现总体平衡,遵循的是生生不息的和谐原则,反映了东方辩证法思想以抑强扶弱为宗旨的特征,体现了东方人平和的心态。三元连环辩证法对实现社会平等、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王家传
关键词:辩证法
“天人合一”与马克思早期自然观解读——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谈起被引量:2
2006年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形而上的层面考察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他早期独具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人与自然之间是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关系,“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然的本质”统一于社会。马克思的早期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王家传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理性之“德”与非理性之“德”——从反理性主义视域看老子关于“德”的思想
2008年
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和"德"之间并不是"体"和"用"的关系。"德"有"上德"和"下德"之分,"上德"是非理性之"德",即自然无为之"德",它就是"道"本身;而"下德"则是理性之"德",即人为之"德",它是对"道"的反动。在老子那里,"德"要么就是"道"本身,要么就与"道"相对立。老子反对理性之"德"而崇尚非理性之"德"。理性之"德"是人给自己制定的精神枷锁,实乃"无德"。非理性之"德"就是自由地体验内在的生命,是以"有德"。老子所主张的非理性之"德"对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家传
关键词:老子
赛义德与葛兰西文化革命思想之比较被引量:1
2004年
赛义德和葛兰西都主张在文化领域发动一场非暴力性的软权力革命。葛兰西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上对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鼓动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中把文化领导权夺过来。赛义德从后现代性的立场出发,对西方文化中的霸权进行了揭露,主张把西方的文化领导权给彻底消解掉。
王家传
关键词:文化革命软权力
论五行学说中矛盾双方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结合被引量:4
2007年
五行学说所探讨的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都是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结合。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结合是矛盾双方相互作用三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本文对五行学说中矛盾双方之间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合的形式、实质、方法论意义、理论意义及其不足之处作一番探讨。将五行学说的合理内核与唯物辩证法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具体表现。
王家传
无为是生命的家园——有为主义时代背景下对老子生命观的反思被引量:1
2009年
哲学的终极关怀应当是人的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人最根本的东西。人的生命在时间上具有双重结构:生物体存续的时间和生命体验的时间。在通常情况下,这两种生命时间并不是一致的,生物体存续时间长的人,不等于他的生命体验时间也长;生物体存续时间相同的人,在生命体验时间上往往差距很大。人的生命的长短,重要的不在于生物体存续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生命体验时间的长短,只有生命体验的时间才是生命的本真时间。人的生命在内容上也具有双重结构:本真内容和非本真内容。有为之人是在实中求实、动中求动、刚中求刚,但这并非生命的本真内容。老子是在虚中求实、静中求动、柔中求刚,这才是生命的本真内容。生命是一个动态过程,虚中求实、静中求动、柔中求刚就是生命本真的动态过程。生命的本真时间和本真内容只有在无为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因此,无为是生命的家园。
王家传
关键词:老子生命生命体验
破旧尚需立新 解构还当建构——评赛义德的后殖民文化反抗策略被引量:3
2006年
赛义德从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对东方学中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了解构。但是,由于他把解构策略推向极端,从而使他的后殖民文化反抗理论解构有余而建构不足,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本文就赛义德后殖民文化反抗理论的缺陷作一番探讨。
王家传
关键词:东方学东方主义解构
哈丁的后殖民科学技术哲学
2005年
哈丁从非欧洲立场出发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了反思。她认为,非欧洲人并不是天生不适合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导致非欧洲与欧洲之间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欧洲的殖民扩张,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元性。哈丁指出,在当今时代,只有发展多元性的科学技术才能促进非欧洲与欧洲的共同发展。
王家传
关键词:哈丁后殖民科学技术哲学
赛义德后殖民理论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借鉴和改造被引量:3
2003年
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从三个方面借鉴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即强调在文化领域进行革命的重要性,把知识与权力联系在一起以及把革命重任寄托在知识分子身上;同时又在三个方面对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进行了改造,即哲学上的反本质主义改造,立场上的折衷主义改造和文化上的多元主义改造。
王家传
关键词:后殖民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文化霸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