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病
  • 9篇冠心病
  • 4篇血管
  • 4篇冠状
  • 3篇动脉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血管病
  • 3篇心血管病学
  • 3篇血管病
  • 3篇血管病学
  • 3篇造影
  • 3篇收缩压
  • 3篇平板运动
  • 3篇平板运动试验
  • 3篇老年
  • 3篇冠状动脉
  • 3篇房颤
  • 2篇电图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电

机构

  • 17篇苏州大学
  • 2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17篇王国强
  • 8篇刘志华
  • 8篇杨向军
  • 7篇宋建平
  • 6篇高美雯
  • 5篇蒋廷波
  • 5篇蒋文平
  • 4篇惠杰
  • 4篇于宗良
  • 4篇李勋
  • 3篇邹操
  • 2篇金建玲
  • 2篇孙凯
  • 2篇陈弹
  • 2篇吴婷婷
  • 2篇朱建中
  • 2篇韩瑞娟
  • 1篇刘丹
  • 1篇谷惠敏
  • 1篇赵茹

传媒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电图MVP评分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MVP评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PAF患者70例(PAF组)和不伴房颤患者83例(非PAF组),以及健康体检人群63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三组研究对象均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并测量和分析下壁导联P波形态、持续时间及Ⅰ导联P波电压。比较PAF组与非PAF组MVP评分,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MVP评分预测PAF发生的临界值。结果①与非PAF组患者相比,PAF组患者年龄更大[(53.40±11.57)岁vs.(62.70±10.70)岁,P<0.01],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36.90±4.50)mm vs.(41.80±5.73)mm,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65.20±5.40)%vs.(61.70±11.77)%,P<0.01],其余临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PAF组中无论是≤60岁者还是>60岁者,MVP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AF组[≤60岁:(2.40±1.07)分vs.(1.80±0.58)分,P<0.05;>60岁:(2.30±0.82)分vs.(1.70±0.56)分,P<0.05];③所有患者MVP评分预测P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P<0.05);当以2.5为临界值时,MVP评分预测PAF的敏感性为35.7%,特异性为97.3%。结论PAF患者MVP评分明显增加,MVP评分=2.5可能对PAF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时星宇杨正凯刘梓瑞王国强赵茹王钰邹操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P波形态
运动试验恢复期收缩压异常升高诊断冠心病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运动后收缩压异常升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以及高血压对其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88例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的患者 ,根据高血压的有无和冠脉造影结果分组。以运动后恢复早期 6min内 ,收缩压后期比前期升高≥ 10mmHg为收缩压异常升高的阳性判定标准。结果 收缩压异常升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高于ST段压低标准 ;其敏感性与冠脉病变程度成正比 ,其升高值亦与冠脉病变成正相关 ;在非高血压组其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两指标联用的诊断准确性最高。
于宗良杨向军王国强高美雯李勋惠杰蒋廷波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
关键词:冠心病收缩压
运动试验后收缩压异常升高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评价运动试验恢复期收缩压异常升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以及高血压对其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观察了 80例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根据高血压病的有无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 ,以运动试验后 6min内 ,收缩压后期比前期升高≥ 10mmHg(1mmHg =0 133kPa)为收缩压异常升高为阳性判定标准。结果 收缩压异常升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 ,高于ST段压低标准 ;其敏感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比 ;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两指标 (收缩压异常升高和ST段压低 )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于宗良杨向军高美雯王国强李勋惠杰蒋廷波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
关键词:冠心病
运动试验恢复期收缩压的异常波动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
<正>目的探讨运动后收缩压异常波动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2例患者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在运动后恢复阶段6分钟内,分别以收缩压后期较前期升高≥10mmHg(1mmHg=0.133kPa)(收缩压异常波动)...
于宗良杨向军王国强高美雯李勋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
关键词:收缩压冠心病
文献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QT间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QT间期的影响.方法 76 例老年患者(年龄65~80岁,ASA分级Ⅰ-Ⅱ)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组(DEX1组,n=19),右美托咪定2组(DEX2组,n=20),右美托咪定3组(DEX3组,n=17)和对照组(CON组,n=20),DEX组和CON组在术毕前10 min内分别泵入0.4 μg/(kg·h)(DEX1)、0.6 μg/(kg·h)(DEX2)、0.8 μg/(kg·h)(DEX3)右美托咪定和同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1 min(T2)、5 min(T3)、10 min(T4)及拔管后(T5)的QT间期 、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手术结束至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拔管的时间.结果 各组患者给药前与给药后1 min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DEX组在T3~T5时段QT间期明显缩短(P<0.05),MAP和HR在这一期间显著降低;DEX组插管前后比较,QT间期、MAP和HR相对平稳.CON组在T3~T5时段,QT间期显著延长,MAP和HR显著增加(P<0.05).术毕至睁眼的时间及Ramsay评分,DEX3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4 μg/(kg·h)或0.6 μg/(kg·h))可以有效抑制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拔除气管导管引起的QT间期延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影响患者苏醒.
吴婷婷王国强
关键词:QT间期全麻苏醒期
运动试验后收缩压的异常恢复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2007年
目的评价运动试验后收缩压的异常恢复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0例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胸闷、胸痛患者,根据CAG结果分为CAG阴性组和CAG阳性组。CAG阳性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三支、两支、单支病变亚组。采用运动后收缩压的异常恢复为运动试验阳性判定标准,即运动后3min时收缩压与运动后1min时收缩压的比值(ratio)≥0.95。结果ratio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6.27%,特异度为82.35%,准确度为79.09%,阳性预测值为83.33%,均高于ST段压低标准;且ratio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916,P〈0.01)。结论运动试验后收缩压的异常恢复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指标。
邵阳贞李勋张代民王国强宋建平杨向军蒋文平
关键词:收缩压冠状动脉心绞痛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的长期影响
2008年
王国强
关键词:起搏方式病窦综合征心房颤动
ST段压低经心率校正后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2003年
目的 评价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压低经心率(HR)校正后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和非CHD组,比较△ST/△HR指数和最大ST/HR斜率。结果 CHD组△ST/△HR指数、最大ST/HR斜率大于非CHD组(P<0.001),且3支病变者大于1~2支病变者(P<0.05);△ST/△HR指数法、最大ST/HR斜率法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高于ST段压低法(分别为90.3%、92.3%、80.6%,P<0.05),△ST/△HR指数法特异性高于ST段压低法(81.8%vs72.7%,P<0.05)。结论 ST段压低法经心率校正后可提高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单纯ST段压低法。
邹操高美雯金建玲王国强杨向军宋建平刘志华
关键词:冠心病平板运动试验最大ST/HR斜率ST段压低
心脏变时性功能测定在平板运动试验中的运用被引量:9
2004年
对74例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计算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与传统的ST段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基础上,结合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83.3%,准确性为81.1%,优于传统的ST段诊断方法。提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合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优于传统的ST段诊断方法。
杨静王国强刘志华
关键词:心脏变时性功能平板运动试验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AAI与DDD起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AAI与DDD起搏方式对有正常房室传导功能的病窦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长期影响。方法104例因病窦综合征置入起搏器的患者,按不同起搏方式分为两组:AAI组36例,DDD组68例。术后随访内容包括起搏器程控,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分级(NYHA)。主要终点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脑卒中的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结果随访43.2±15.7(21~79)个月,①DDD组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AAI组(20.6%vs5.6%,P<0.05),而脑卒中发生率无差异(7.4%vs2.8%,P>0.05);②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在AAI组置入前后无差异,而DDD组术后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P均<0.05);③AAI组与DDD组比较,对心功能影响较小。结论对于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窦综合征患者,与DDD起搏比较,AAI起搏房颤发生率较低,对心功能影响较小,更符合生理性。
韩瑞娟蒋廷波孙凯陈弹王国强刘志华杨向军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起搏方式病窦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