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兵
- 作品数:160 被引量:773H指数:12
-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丙酸血症患儿PCCA和PCCB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10例中国丙酸血症患儿PccA和PCCB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提取10例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标本,应用PCR技术扩增PCCA和PCCB基因共3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序列。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类型。结果通过测序结果分析,证实7例患儿携带有PCCA基因突变,2例患儿携带PCCB基因突变,1例患儿同时携带有PCCA和PCCB基因突变。共检测出10种基因突变,其中8种为PCCA基因突变,2种为PCCB基因突变。3种PCCA基因型(c.245G〉A、IVS15+5de15、c.1288C〉T)和两种PCCB基因型(C.838insC、c.1087T〉C)为新发现的突变。结论中国丙酸血症患儿以PCCA基因突变为主。
- 陈占玲温鹏强王国兵胡宇慧刘晓红陈黎陈淑丽万力生崔冬赏月李成荣
- 关键词:丙酸血症遗传代谢病
- Notch1信号调控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中的作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川崎病患儿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在血管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急性期及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取样送检,对照组为32名同年龄健康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CD4^(+)CD25hiFoxp3^(+)Treg数量及叉头螺旋翼状转录因子(Foxp3)、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定量PCR技术鉴定CD4^(+)T细胞Foxp3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4乙酰化(H4Ac)及Notch1受体胞内结合域1(NICD1)、重组信号结合蛋白J(RBP-J)、p300结合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早老素1(PSEN1)、主导控制样蛋白1(MAML1)、RBP-J和Foxp3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IL-10、TGF-β蛋白浓度。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CD25hiFoxp3^(+)Treg比例显著降低[(4.3±1.5)%和(7.9±2.9)%;t=6.41,P<0.001],分化及功能相关分子(Foxp3、CTLA4、GITR)表达水平和血浆IL-10、TGF-β蛋白浓度明显下降(t=6.87,P<0.001;t=4.26,P<0.001;t=7.88,P<0.001;t=8.42,P<0.001;t=13.01,P<0.001),其中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6项指标低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t=5.83,P<0.001;t=3.83,P<0.001;t=3.28,P=0.002;t=5.05,P<0.001;t=5.96,P<0.001;t=5.17,P<0.001],治疗后显著上调[t=7.13,P<0.001;t=6.10,P<0.001;t=4.31,P<0.001;t=6.55,P<0.001;t=7.40,P<0.001;t=7.84,P<0.001]。②急性期川崎病患儿Foxp3基因启动子H4Ac修饰及NICD1、p300结合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t=10.25,P<0.001;t=6.93,P<0.001;t=6.75,P<0.001),其中CAL组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NICD1、p300结合水平低于NCAL组(t=6.08,P<0.001;t=2.66,P=0.011;t=6.02,P<0.001),治疗后明显上调(t=7.72,P<0.001;t=4.16,P<0.001;t=5.7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oxp3基因启动子H4Ac与其mRNA水平呈正相关(r=0.47,P<0.001)。各组间Foxp3/RBP-J结合水�
- 郭育鑫杨莉王国兵温鹏强齐中香徐明国刘琮李成荣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叉头转录因子类
- 川崎病急性期患儿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患儿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35)亚群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8例,同年龄健康对NJL童32例(健康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TR3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CD169、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43、IL-12p35、EB病毒诱导基因3(IL-27EBl3)、糖蛋白130(gpl30)、IL-12受体B2(IL-12R152)、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pSTATl)、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4(pSTAT4)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细胞Src同源2结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Vavl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Vav)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IL-35、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2水平。结果1.急性期KD患儿iTR35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显著降低[iTR35:(0.72±0.26)‰比(1.65±0.43)%。,P〈0.05],治疗后明显恢复[iTR35:(1.58±O.63)‰比(0.72±0.26)%。,P〈0.05]。2.急性期KD患儿Treg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显著下调[Treg:(3.26±1.21)%比(7.26±2.86)%,P〈0.05],血浆IL-35、IL-10水平及iTR35细胞gpl30、IL-12R132、pSTATl、pSTAT4表达亦明显降低(P均〈0.05),且血浆IL-35水平与iTR35比例及其IL-12p35、IL-27EBl3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治疗后均显著增加[Treg:(5.89±2.60)%比(3.26±1.21)%,P〈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细胞PD—L1、CD169表达显著上调(P均〈0.05),CD4+细胞PD-1、CD43及其下游分子SHP-2、PTEN、Vav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而血浆TNF-α、IL-12水平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明显恢复(P〈0.05)。结论iTR35细
- 赵俊山王勤温鹏强涂明国齐中香李成荣王国兵
- 关键词:川崎病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
-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滤泡辅助性T细胞改变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在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中的数量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5+ICOS+T细胞(Tfh)的比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转录调节因子Bcl-6、Blimp-1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IL-4和IL-21浓度;2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1)急性期KD患儿Tfh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0.6)%vs(1.8±0.7)%,P<0.05];(2)Tfh细胞转录因子Bcl-6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其拮抗因子Blimp-1 mRNA表达降低(P<0.05);(3)血浆IL-21和IL-4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Tfh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参与了KD免疫发病机制,Bcl-6/Blimp-1表达失衡,IL-4和IL-21细胞因子微环境改变可能与Tfh细胞异常活化有关.
- 孔凡贞李成荣李秋王国兵杨军
- 关键词:滤泡辅助性T细胞IL-21川崎病
-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改变及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 Treg)亚群改变及其在B-ALL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B-ALL患儿42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28例,分别于化疗前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检测外周血CD4+CD25 high Foxp3+、CD4+CD25high ICOS+Foxp3+、CD4+CD25high ICOS-Foxp3+细胞比例及IL-10、TGF-β、IL-35、TGF-βRII、ICOS、CD28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 ( real-time PCR)检测CD4+T细胞Smad3/4、TIEG1、Itch等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TGF-β浓度。结果(1)急性B-ALL患儿CD4+CD25high Foxp3+T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其中ICOS+Foxp3+和ICOS-Foxp3+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ICOS+Foxp3+/ICOS -Foxp3+比值低于对照组(0.73±0.21 vs 1.87±0.59,P<0.05);(2)急性期B-ALL患儿ICOS+Foxp3+细胞转录因子Foxp3及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L-35和TGF-β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ICOS-Foxp3+细胞Foxp3表达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mTGF-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3)急性B-ALL患儿血浆TGF-β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5.83±12.65) ng/ml vs (8.59±5.73) ng/ml, P<0.05],CD4+T细胞表面TGF-βRII及下游信号分子Smad3/4、TIEG1、Itch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表面ICOS、CD28表达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TGF-β、ICOS、CD28信号过度活化可能是导致急性B-ALL患儿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异常及其亚群比例失调的重要因素。
- 王缨王国兵文飞球肖海荣李长钢麦惠容刘四喜袁秀丽马东礼
- 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FOXP3ICOSCD28
- 脓毒症患儿血浆微RNA表达及其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2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症患者血浆微RNA(miRNA)的表达及其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的40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3例,中位年龄0.75(0.52,1.90)岁,其中严重脓毒症16例。选取20例手术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和15名健康儿童分别作为SIRS组和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血浆miR-21、miR-125b、miR-132、miR-146a、miR-155、miR-223表达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表达差异的血浆miRNA、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利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正态分布的多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LSD-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非正态分布的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mskal—Wallis日检验,两组问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各组血浆miR-21、miR-12513、miR-132、miR-155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miR-146a、miR-223表达水平均高于SIRS组和对照组[(5.7±3.5)×10^-5比(2.4±1.6)×10^-5和(2.6±1.2)×10^-5,(12.5±7.7)×10^-4比(8.3±3.4)×10^-4和(5.3±2.2)×10^-4,均P〈0.01],SIRS组miR-2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严重脓毒症组miR-146a表达水平较-般脓毒症组高[(7.1±3.3)×10^-5比(4.6±2.6)×10^-5,P〈0.01]。脓毒症组和SIRS组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脓毒症组PCT高于SIRS组(均P〈0.05)。miR-146a、miR-223和PCT、CRP预测脓毒症的ROE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95%C1:0.708-0.922),0.678(95%CI:0.537~0.818),0.706(95%CI:
- 武宇辉李成荣何颜霞李秋王国兵温鹏强杨卫国杨燕澜
- 关键词:脓毒症血浆微RNAS
- Toll样受体7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相关性
-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患儿Toll样受体7基因(Toll-like receptor 7,TLR7)多态性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研究对象包括深圳市儿童医院2012年3月至201...
- 陈敏何颜霞王国兵温鹏强
- 反义hTERT体外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研究反义hTERT基因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通过SuperFect将已构建好的正、反义hTERT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L60白血病细胞,再经过G418及PCR筛选鉴定分别转入了正、反义hTERT载体的抗性克隆细胞HL60-s和HL60-as。随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及TRAP-银染法对各组细胞内源性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及端粒酶的活性进行检测。同时还采用MTT法、双层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观察和分析反义hTERT对白血病细胞体外生长增殖活力的影响及是否能诱导瘤细胞的凋亡。结果与空白对照、正义hTERT组相比,反义hTERT能显著地降低HL60细胞内源性hTERT mRNA的表达(P<0.01)和下调端粒酶活性。当各组细胞传至第25代后,与HL60、HL60-s比较,HL60-as细胞的生长速度和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地减慢和降低,同时伴有凋亡率的显著增加。结论反义hTERT在体外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其潜在、广谱的抗肿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首先通过抑制和下调hTERT表达(端粒酶活性)而最终引发瘤细胞衰亡的途径来实现的。
- 孙来保李成荣文剑明王国兵张萌杨军李若馨
- 关键词:反义HTERT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子生物学
- 反义hTERT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酶表达及活性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反义hTERT基因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酶基因表达及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设计并构建了针对端粒酶活性蛋白催化亚单位mRNA的 5′端序列的反义pcDNA hTERT真核表达载体 ,通过SuperFect(QIAGEN)将其瞬时转染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 及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 ,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变化 ,同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其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则采用了非放射性TRAP 银染法。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反义pcDNA hTERT真核表达载体 ,并将其转染至K562 和HL60 白血病细胞株。结果与空载体组、空白组相比 ,反义 pcDNA hTERT组体外显示出明显有效地抑制端粒酶的基因表达及其活性的作用 ;在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方面 ,反义组能引起细胞周期左移 ,增殖分裂能力降低 ,同时伴有细胞凋亡数的增加。结论 研究构建的反义hTERT基因体外确实能明显有效地下调白血病细胞端粒酶的基因表达及其活性 。
- 孙来保李成荣文剑明王国兵张萌杨军李若馨
- 关键词:反义HTERT白血病细胞端粒酶酶表达真核表达载体
- Notch信号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调节性T细胞异常机制中的作用
- 王力弘王国兵肖海荣王缨文飞球陈森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