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侃

作品数:86 被引量:348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天文地球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1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文学
  • 26篇小说
  • 16篇女性
  • 14篇叙事
  • 14篇写作
  • 9篇作家
  • 8篇中国女性
  • 8篇国女
  • 7篇代文
  • 7篇学史
  • 7篇余华
  • 7篇女性写作
  • 7篇文学史
  • 6篇当代文学
  • 6篇女性小说
  • 6篇文学批评
  • 5篇杂文
  • 5篇中国文学
  • 5篇自我
  • 4篇新文学

机构

  • 62篇杭州师范大学
  • 17篇浙江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南艺术职业...

作者

  • 84篇王侃
  • 1篇唐朝生
  • 1篇徐丹
  • 1篇陆建德
  • 1篇张岩
  • 1篇史莉娟
  • 1篇余华
  • 1篇施斌
  • 1篇王晓明
  • 1篇刘琳
  • 1篇郭子龙
  • 1篇顾奕俊
  • 1篇杜莹

传媒

  • 35篇文艺争鸣
  • 16篇当代作家评论
  • 4篇文学评论
  • 4篇东吴学术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小说评论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创作与评论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职大学报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现代传记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篇1997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虚构与纪实--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叙事修辞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虚构"和"纪实"这两种并生的叙事修辞,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叙事的重要方面,是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推论实践的重要体现。乌托邦叙事由两种形式构成:梦与白日梦。这种乌托邦叙事也只是为女性的现实困境提供一种想像性解决:不是在梦里,就是在白日梦里。女性小说的仿真叙事则尽可能禀承和贴近现实主义传统,让叙事成为"复述",强调个人经验的不可替代性与不可复制性,使女性叙事的文本形态有了属于自己的结构、肌理和色泽。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意味着由男性代言的历史被终结。
王侃
关键词:乌托邦女性小说叙事修辞
理论霸权、阐释焦虑与文化民族主义——“强制阐释论”略议被引量:5
2015年
简略地看,张江的《强制阐释论》试图全面、深入地讨论、清理“理论”与“阐释”(批评)在当下学术论域中的基本关系,尤其是讨论和批判“理论”如何傲慢地在种种阐释实践中施展其支配性的霸权行径。尽管张江对“理论”的分析和批评不免有失缜密武断之处,但激越处却不失意味和深刻。
王侃
关键词:文化民族主义霸权焦虑支配性
论余华小说的张力叙事被引量:8
2008年
“张力”一词原为力学术语,指“一种与物体伸长或扩张相联系的弹性力”。具体地说,张力是指物体内部方向相反又相互作用的两股力量。物体在张力的作用下形成某种“势”,这种“贽”显示了物体内部诸结构要素的紧张关系。“张力”作为诗学概念,是新批评派对康德“二律背反”命题在文学批评中的一次创造性运用,
王侃
关键词:余华小说叙事相互作用
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三反”被引量:1
2011年
一 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的中国,在社会意识或社会思想基础上有着某种相似,即整个社会有一个普遍的、坚定的对于现代性的追求。这个"现代性",还是以西方为模本的、单向度的现代性。对于这个"现代性"的追求,凝聚成了一种社会共识,先后在两个相隔半世纪的年代里引领主导的思想潮流。
王侃
关键词:乡土文学社会思想社会意识
“缝隙”里的“声音”——评郭冰茹的《寻找一种叙述方式》
2016年
在这个理论横行、概念四溢的时代里,“命名”似乎成为了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迫不及待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他们马不停蹄地去“命名”一个作家(一些作家)、一部作品(一些作品),乃至一段文学史(或者是中国近百年整段文学史)。
王侃顾奕俊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声音文学史作家
文学这东/西被引量:1
2012年
王侃:自晚清始,中国文学便深受外国(尤其是欧关、俄苏)文学的影响。由于五四以来的若干次文化断裂使然,随着年代更替,后起的中国作家已渐渐失去了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直接联系,开始了全面学习外国文学,全然从外国文学汲取养分、催生催长的历史阶段。
王侃陆建德
关键词: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学外国文学文化断裂中国作家历史阶段
学院派、美学复辟与批评家的自否精神——论张清华的文学批评被引量:3
2012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中国的知识精英在遭受政治重创之后纷纷偃旗于各类学府,中国的学术自此脱离激进思想立场,进人了一个知识生产的年代。“学院派”也由此而生。“学院派”区别于“街头派”,前者强调正规、完整的学院教育和扎实的学术训练,并通过对“严谨”和“规范”的制度性苛求,
王侃
关键词:学院派文学批评批评家美学学术训练
《兄弟》在法语世界--法语书评翻译小辑被引量:10
2009年
前不久,获悉余华的《兄弟》在法国获首届"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Prix Courrier International)。《国际信使》是在法国知识界有影响的杂志,据悉有130余部今年在法国出版的外国小说参与角逐该奖项,最后由评审团评出一部获奖小说,就是《兄弟》。在获奖评语中,法国人毫不吝啬地用"伟大"来形容《兄弟》。自今年春天以来,《兄弟》在法国掀起了热潮,一些重要的媒体用罕见的篇幅和力度向法语世界推荐一位外国作家和一部外国小说。在对数量众多的法语评论的紧张翻译后,我们读到了一个法语世界对这部小说的初步评论。阅读来自拉伯雷和《巨人传》的故乡的声音,会发现其中与我们的明显区别,一方面提醒我们,在中国之外有着其他的对当代汉语文学理解不一的阅读人群,另一方面,也提供给我们在进行文学批评时或有必要参考的"世界文学"的维度。这些书评应该是我们研究余华文学创作的一种有用的学术资料,外人的评论或可争议,或不能同意,翻译过来权作参考吧。
王侃蔡丽娟(译)朱志红(译)王侃(译)
关键词:《兄弟》法语翻译书评外国小说知识界
时代风沙中的累累瘢痕——《2018年中国最佳杂文》序
2019年
追风逐电的时代马车从来不曾停下飞奔的步伐,随之腾涌而起的时代风沙总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抚平岁月的血色与沧桑,而喧嚣不已、瞬息万变的时代之声,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催促人们遗忘曾经的创伤与苦痛。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代的真实影像往往成了沉睡的柙中之物,抑或是永远地消散殆尽。幸运的是,总有一些'冥顽不灵'的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万难摧毁的窗口,使我们有了窥探时代风貌的途径、机会和可能。
王侃胡菁
关键词:杂文家
论现代中国小说对传记体的戏仿和拟用——现代中国小说修辞研究之一
2015年
史传是中国小说重要的源头之一。《左传》《史记》等史传典籍,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逸史、稗史,不仅为中国小说积聚了丰富的叙事经验,同时也为中国小说提供了与史传传统紧相缠绕的文类与修辞。无论是成熟于唐传奇的文言小说,还是成熟于宋元话本的白话小说,无不回荡在“史传”与“演义”的双重维度之间。近代以来,在梁启超等大倡“小说界革命”之后,小说这一文类——如鲁迅所说——迅速成为文坛的“主脑”。
王侃
关键词:中国小说修辞研究传记体史传传统戏仿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