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新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宜春市科技计划重点资助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5篇疗效
  • 4篇乙型
  • 3篇血浆
  • 3篇血浆置换
  • 3篇衰竭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慢性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肝硬化
  • 3篇肝脏
  • 2篇乙肝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人工肝
  • 2篇重型
  • 2篇重型肝炎
  • 2篇慢性乙型
  • 2篇米夫
  • 2篇拉米夫定

机构

  • 14篇宜春学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4篇王伟新
  • 5篇郭婷
  • 5篇袁桂才
  • 5篇陈爱珍
  • 2篇张丽丽
  • 1篇李青青
  • 1篇梁华庚
  • 1篇胡子毅
  • 1篇詹素云
  • 1篇欧阳俊杰

传媒

  • 3篇当代医学
  • 2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1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两种人工肝治疗模式在重型肝炎中的短期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与胆红素吸附(PBA)两种人工肝治疗模式在重型肝炎中的短期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确诊的重型肝炎患者70例划为常规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常规组使用PE模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PBA模式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常规组的60.00%;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PE联合PBA模式可有效治疗肝炎患者,改善肝功能。
李清奇周红燕郭婷熊墨龙王伟新涂龙彭芳
关键词:重型肝炎血浆置换
2种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方式对肝脏疾病患者穿刺效果的比较
2011年
目的比较Menghini针一秒钟负压抽吸法与Bard 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肝脏疾病患者穿刺的效果。方法将500例肝脏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00例和B组300例。A组采用Menghini针一秒钟负压抽吸法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B组采用Bard 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 A组患者肝组织标本长度及穿刺成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B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0.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ard 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具有获取的肝组织多、成功率高及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可作为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首选方式。
袁桂才王伟新陈爱珍
关键词:肝脏疾病BARD
替诺福韦酯补救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研究替诺福韦酯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硬化补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清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硬度值、肝脾超声指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厚度)、治疗后HBV-DNA转阴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AST、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LB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脾厚度薄于对照组,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48周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替诺福韦酯补救治疗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能有效控制肝硬化的恶性发展,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HBV-DNA转阴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彭芳郭婷廖群王伟新
关键词:肝硬化替诺福韦酯乙型肝炎病毒肝功能
细胞因子IL-10、TGF-1及VEGF的表达对肝癌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内细胞因子IL-10、TGF-1及VEG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8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中IL-10、TGF-1及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IL-10、TGF-1、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癌组织IL-10表达水平与病灶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肝癌组织TGF-1表达水平与术前AFP水平有关(P<0.05);肝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有无包膜、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有关(P<0.05);肝癌组织IL-10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IL-10低表达者(P<0.05);肝癌组织VEGF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明显均低于VEGF低表达者(P<0.05);肝癌组织中TGF-1高低表达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血管侵犯、IL-10表达、VEGF表达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0、VEGF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指标,较低的IL-10表达水平和较高的VEGF表达水平与肝癌较差的预后有关,未见TGF-1与肝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王伟新
关键词:肝癌IL-10TGF-1VEGF预后
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对增加肝衰竭患者生存率的疗效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对增加肝衰竭患者生存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25~65岁的肝衰竭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n=34)和实验组(n=16)。对照组患者给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还原性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血浆、白蛋白、肠道菌群调节剂、激素或人工肝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或者伏立康唑进行预防抗真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生率、生存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IFI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低钾血症5例,胃肠道反应2例。结论肝衰竭患者中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可有效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改善疾病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郭婷李清奇王伟新
关键词:肝衰竭真菌感染抗菌药物生存率
血浆置换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
2020年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我院治疗的42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短于对照组,PLT计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与对照组的1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郭婷王伟新张丽丽
关键词: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肝衰竭
地塞米松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淤胆性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淤胆性肝炎的安全性、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15例淤胆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07例和10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间歇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总蛋白(TP)、γ-谷胺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和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和或χ^2检验分析不同疗效组差异性指标,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淤胆性肝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效者(86例,79.68%)明显高于对照组(64例,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差别不大(χ^2=0.091,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得知,病毒类型、治疗前TBA和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淤胆性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传统护肝治疗比较,联用地塞米松后可明显提高淤胆性肝炎的有效率,且安全性良好,其中治疗前TBA、病毒感染类型和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淤胆性肝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袁桂才陈爱珍王伟新胡子毅王成英
关键词:淤胆性肝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地塞米松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病理特征,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性别、年龄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对209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行肝穿刺活检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209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80U.L-1,血清AST 45~80U.L-1。HBeAg阳性120例,HBeAg阴性89例。209例患者肝脏均有病理改变,异常率为100.0%(209/209)。G1为24.4%(51/209),G2为36.8%(77/209),G3为33.0%(69/209),G4为5.7%(12/209),G2-G4为75.6%(158/209);S1为42.1%(88/209),S2为37.3%(78/209),S3为13.9%(29/209),S4为6.7%(14/209),S2-S4为57.9%(121/209)。男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岁、≥20~<29岁、≥29~<40岁患者肝组织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发生率与≥40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活动,不同年龄的患者与病理G分级、S分期无明显的关联,不同性别的患者与病理G分级、S分期也无明显的关联。
袁桂才陈爱珍王伟新朱幼芙
关键词:肝炎乙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
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为3个组,综合护肝治疗组(Ⅰ组),综合护肝加恩替卡韦治疗组(Ⅱ组),综合护肝加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组(Ⅲ组),收集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进行临床及统计学分析。结果Ⅱ组病死率为38.42%,Ⅲ组病死率为26.32%;Ⅱ组肝功能恢复、白蛋白回升、凝血酶原活动度好转、症状改善较Ⅰ、Ⅱ组早;Ⅱ、Ⅲ组HBV DNA阴转或载量下降。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病死率,加快肝功能好转,缩短病程,降低HBV DNA水平。
李青青梁华庚周加华王伟新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4例)与B组(44例)。A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B组的好转率为75.00%,高于A组的4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与血清白介素(IL)-17、IL-12、IL-35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缓解机体炎性反应。
李清奇郭婷张丽丽王伟新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内科综合治疗肝衰竭炎性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