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4篇艺术

主题

  • 7篇小说
  • 4篇文学
  • 3篇电影
  • 3篇余华
  • 3篇余华先锋小说
  • 3篇文化
  • 3篇先锋小说
  • 3篇小说创作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新文学
  • 2篇性体验
  • 2篇女性
  • 2篇缺失性体验
  • 2篇五四新文学
  • 2篇写作
  • 2篇传统文化
  • 1篇当代女性
  • 1篇当代作家
  • 1篇地里

机构

  • 17篇咸宁学院
  • 4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王亚平
  • 5篇徐刚

传媒

  • 6篇咸宁学院学报
  • 2篇戏剧文学
  • 2篇当代文坛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广西梧州师范...
  • 1篇郧阳师范高等...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岳阳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边缘处反抗——传统文化与余华先锋小说的写作立场被引量:1
2006年
先锋,是以其反叛性和异质性闻名于世的,而它的这种反叛与异质正是体现在反抗传统之上的。反抗传统本来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新时期的文化转型中,这一传统更多地为先锋派作家所继承。余华正是以这种反抗的姿态赢得先锋的美名,从而成为这一传统的当代再现。具体而言,余华的这种反抗是通过选择恪守边缘的姿态而得以实现的。当然,恪守边缘本身也是传统的一部分。
王亚平
关键词:反抗
全球化视野中的《东方学》
2007年
从全球化的视野重新考察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集中论述了《东方学》反本质主义的立场和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主张,并简要分析了它对于我们如何面对国际性的民族和文化冲突,文化的一体化与多样性的矛盾问题的重要启示。
王亚平
关键词:《东方学》文化相对主义
“五四”的改写与重塑——兼谈四十年代的文学转折与“当代文学”发生问题
2010年
在上世纪40年代的文学转折中,"五四"的性质和文化领导权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高扬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启蒙主义",随着毛泽东延安时代审美体系的确立、无产阶级"新的人民文艺"历史时期的降临,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到来而被重新塑造。由此,"无产阶级五四"的"历史价值"得以浮出历史地表。这构成了"现代文学"终结、"当代文学"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王亚平徐刚
关键词:五四新文学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启蒙主义
《枪王之王》:危机时代的男性焦虑
2010年
在经典的香港电影中,警匪片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类型。在此之中,杜琪峰和尔冬升则是大师级人物,他们所呈现的也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以"快"、"准"、"狠"闻名的杜琪峰,习惯于将简单故事中的偶然插曲突兀地展示出来,以这种爆发力十足的方式,连同观众一道,将故事中的人物推到一种"绝境"。
王亚平
关键词:焦虑香港电影杜琪峰警匪片爆发力
再论“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2007年
在"十七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中,首先应该明确现代性概念的复杂内涵。为此从三个方面论述现代性理论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性特征,即"历史目的论"与"现实英雄化";文艺精英化与社会世俗化;理性主义与反思的现代性。以此为基础,以反思的现代性为思路,批判了"十七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中的两种代表性观点:民族国家现象与"革命"的现代性问题,并提出了全面地把握现代性理论才是文学现代性研究的合理途径。
王亚平
论婚姻与爱情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2005年
童年是人生旅程的第一站,它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某种底色。童年的悲惨与不幸往往会构成一个人对童年的缺失性体验,这种体验对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讨论婚姻与爱情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王亚平
关键词:婚姻爱情缺失性体验小说创作文学研究文艺心理学
论父爱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童年是人生旅程的第一站,它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某种底色。童年的悲惨与不幸往往会构成一个人对童年的缺失性体验,这种体验对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讨论童年父爱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王亚平
关键词:小说创作
“五四”与“当代文学”:历史重述中的意义生成与话语转轨
2008年
历史总是被不断重述,每个时代都依据掌握话语权力的集团的利益写作"客观的"历史,以至于"历史事实"这一概念不断遭受质疑。在对五四话语的历史分析中,"表述"这个概念揭示了不同意识形态背景对五四"历史意义"的缔造,由此彰显"重述五四"与"当代文学"发生的复杂线索:在五四一代人的论述中,五四的性质和领导权不言而喻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在20年代革命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的历史叙述中,五四新文化运动尽管被指认为腐朽、没落的文学形态,但作为左翼文学的"驱魔"对象,仍被视为资本主义性质;到了40年代的"延安文学","五四"则被叙述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重述"后的"五四"使得革命话语中的"当代文学"得以发生并得到合法性论证。
王亚平徐刚
关键词:当代文学历史记忆五四新文学
从《老港正传》看“香港的另一面”
2008年
赵良骏导演的新片《老港正传》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和激昂的格调,而只是通过平凡人的普通、艰难的一生,表达香港和祖国的特殊情感联系。影片令人震惊地呈现出寻常百姓们的屈辱与奋斗,艰难与梦想,通过他们的生活我们得以洞悉香港繁荣背后的挣扎与困顿,执著与艰辛。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得以借此反思香港,乃至整个中国左翼文化颓败的历史现实。
王亚平
关键词:左翼文化
生命中无奈的选择——试从中国传统文化论方方小说中知识女性精神困境之根源被引量:2
2006年
在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中国社会中,女性一贯是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这种文化浸润入女性骨髓的结果之一,就是女性从内心自觉地对自身在精神上的压抑与苛刻。方方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知识女性正是以“隐忍”和“坚忍”(儒家传统文化中公认的女性美德)的精神意志造成了自身的悲剧人生。
王亚平
关键词:知识女性隐忍坚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