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珺 作品数:13 被引量:8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麻醉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更多>>
塑性支气管炎患儿的麻醉处理三例 被引量:1 2015年 例1患儿,男,4岁5月,16.5kg,因咳嗽1周余,发热4d,呼吸困难2d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发热,体温38.4℃左右,胸部X线片示左肺下叶大叶性肺炎,CPR增高为41mg/L,予以抗炎治疗两天后患儿咳嗽加重,出现高热,达39℃以上,并出现气急,呼吸费力等呼吸困难表现,予以吸氧,抗感染,平喘、雾化等支持治疗,患儿呼吸困难无好转,仍有高热,体温最高达40℃。 王丽珺 朱跃新 李文献关键词:左肺下叶 辅助通气 支气管树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兔缺氧性肺损伤时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七氟烷对兔缺氧性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8只,体重均>2kg。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缺氧组(H组)、七氟烷组(S组)和TEA复合七氟烷组(ES组)。ES组先行硬膜外置管后,首剂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3mg/kg,此后每1h追加该剂量。各组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吸入质量分数为21%的氧气。30min后,H组、S组和ES组吸入氮氧混合气体,S组和ES组同时吸入七氟烷1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直至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气体氧含量(FiO2)<300,ALI模型建立。3h后恢复自主呼吸,吸入21%的氧气,并于自主呼吸以及ALI模型建立后15min、30min、1h、2h、3h和恢复自主呼吸后测PaO2。C组始终吸入21%的氧气,并分别于相应时间点测PaO2。记录各组动物自主呼吸时和恢复自主呼吸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吸频率(RR)和潮气量(VT)。结果自主呼吸时,4组间HR、MBP、分钟通气量(M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组、S组和ES组均于缺氧15min后建立ALI模型,急性缺氧导致HR和MBP降低。恢复自主呼吸后,H组、S组和ES组的MBP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5)。ES组在ALI模型建立后15min时的PaO2和恢复自主呼吸后的MV分别为(33.3±6.7)mmHg(1mmHg=0.133kPa)和(928.2±27.3)mL/min,显著高于S组的(25±3.3)mmHg和(339.5±27.3)mL/min(P值均<0.05)。结论兔缺氧性肺损伤时,TEA复合七氟烷不仅没有显著加重对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而且可改善呼吸功能的恢复。 王丽珺 仓静关键词:麻醉 硬膜外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处理减轻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痛的效果 被引量:2 2014年 丙泊酚是麻醉常用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但注射痛常见,注射于手背静脉时注射痛发生率高达70%~90%[1]。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是在丙泊酚溶剂中加入中链三酰甘油,从而提高丙泊酚的脂溶度,减少水相游离丙泊酚。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处理对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痛的影响。 王丽珺 李文献关键词:酮咯酸氨丁三醇 注射痛 手背静脉 预注射 NSAID 不同方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绩效的比较 被引量:3 2008年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11%~54%,对于高危人群,发生率高达53%-72%^[1]。严重的PONV可导致伤口破裂出血、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等,不利于术后恢复。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异丙酚-芬太尼麻醉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与异丙酚-芬太尼麻醉比较,七氟醚麻醉病人PONV发生率较高^[2],但费用较低^[3],应用止吐药可降低PONV发生率,新型止吐药托烷司琼副作用少^[4],但其价格明显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止吐药--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本研究拟通过比较不同麻醉方法联合止吐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PONV的绩效,寻求预防PONV经济有效的方法。 王丽珺 仓静 薛张纲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术后恶心呕吐 绩效 异丙酚-芬太尼 七氟醚吸入麻醉 PONV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兔缺氧性肺损伤时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兔缺氧性肺损伤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8只,随机分为4组(n=7):对照组(C组)、缺氧组(H组)、七氟醚组(S组)和硬膜外复合七氟醚组(ES组)。ES组硬膜外导管首剂注入1%利多卡因3mg/kg,此后每小时追加该剂量。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H组、S组和ES组吸入14%的氮氧混合气体,直至PaO2/FiO2<300,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建立,并于自主呼吸(T0),模型建立后15min、30min、1h、2h和3h(T1-5)测PaO2。C组始终吸21%的氧气,并于相应时点测PaO2。于T0和T5时抽右颈动脉血5mL,测血清IL-6、IL-8和IL-10浓度。结果H组、S组和ES组在缺氧15min后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H组T5时的IL-6和IL-8分别为(94.1±15.1)和(59.5±14.9)pg/mL,S组此时的IL-6和IL-8分别为(90.2±17.3)和(53.9±8.7)pg/mL,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两组T5时的IL-10分别为(24.9±7.6)和(25.2±4.9)pg/mL,较T0时显著降低(P<0.05)。ES组T5时的IL-6为(56.2±19.9)pg/mL,显著低于H组和S组(P<0.05),较C组无显著差异(P>0.05),H组和S组该时点的IL-6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可抑制兔缺氧性肺损伤时的炎症反应。 仓静 王丽珺 薛张纲关键词:七氟醚麻醉 硬膜外 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因子 昼夜行丙泊酚麻醉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研究昼夜应用丙泊酚麻醉对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8:00-12:00给予10%脂肪乳0.5mg·kg^-1·min^-1,23:00-3:00给予10%脂肪乳0.5mg·kg^-1·min^-1,C组)、明期给药组(8:00~12:00给予丙泊酚0.5mg·kg^-1·min^-1,23:00~03:00给予10%脂肪乳0.5mg·kg^-1·min^-1,L组)、暗期给药组(08:00~12:00给予10%脂肪乳0.5mg·kg^-1·min^-1,23:00~03:00给予丙泊酚0.5mg·kg^-1·min^-1,D组)。所有大鼠置于明暗周期下喂养(07:00~19:00为明期)。C组动物于10%脂肪乳,L组和D组动物于丙泊酚停止输注后1、2、3d和4d分别进行MWM实验,记录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穿环指数。结果第1天各组动物的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L组和D组用时分别为(56.3±1.3)s和(58.1±2.0)s,明显长于C组(29.5±0.9)s(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和第4天L组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38.6±0.8)s和(35.4±0.9)s,明显优于D组[(45.3±3.1)s和(41.1±1.3)s](P(0.05),但两组较C组用时[(16.5±0.9)s和(16.1±0.8)s]均显著延长(P〈0.05)。L组动物的穿环指数显著高于D组,但较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尤其是暗期应用丙泊酚能对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造成一定的损害。 王丽珺 李文献关键词:丙泊酚 MORRIS水迷宫 空间学习记忆 昼夜节律 气道异物取出术中并发腹型纵隔气肿1例 2013年 患儿,男性,年龄26个月,体重13kg,因“误吸花生伴呛咳4h”入院。临床表现反复呛咳,CT提示异物位于左支气管。诊断为气道异物,拟急诊在全麻下行异物取出术。 王丽珺 李绍清关键词:气道异物取出术 纵隔气肿 腹型 并发 支气管 呛咳 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全身麻醉下行气道异物取出术的7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并发症分入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异物类型、异物存留时间、症状、术前影像学表现、异物位置、手术时间和麻醉方式等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各项因素与围术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共280例患儿于全身麻醉下行气道异物取出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31/280)。并发症组31例,无并发症组249例。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异物存留时间、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2项和>2项术前症状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3%(23/126)和13.8%(4/29),均显著高于有1项术前症状者的3.2%(4/125,P值均<0.05);有1项和≥2项术前肺部影像学表现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12/120)和16.8%(18/107),均显著高于无术前肺部影像学表现者的1.9%(1/53,P值均<0.05);麻醉通气方式中,保留自主呼吸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1/44),显著高于经ManujetⅢ手动控制喷射通气者的7.0%(14/199)和经硬支气管镜侧孔手动控制通气者的16.2%(6/37,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肺部影像学表现(OR=2.045,95%CI为1.129~3.706)和麻醉通气方式(OR=1.964,95%CI为1.263~3.054)有关(P值均<0.05)。结论术前影像学表现异常和自主呼吸通气方式是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王丽珺 蔡一榕 李文献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儿童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缺氧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开胸患者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部分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兔缺氧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缺氧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2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 王丽珺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开胸患者 经济学分析 组织形态学 文献传递 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进行开胸手术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方法: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研究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确保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以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术后研究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麻醉苏醒室(PACU)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及术后住院天数少(P<0.05),2组患者术后下肢运动阻滞情况和活动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更适合开胸手术的麻醉方式。 王丽珺 仓静 薛张纲关键词:麻醉 胸科手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