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万胜

作品数:82 被引量:789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经济管理
  • 33篇政治法律
  • 19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5篇社会
  • 13篇乡村
  • 11篇政治
  • 8篇农村
  • 6篇社会治理
  • 6篇农民
  • 6篇城镇化
  • 5篇农业
  • 4篇教学
  • 4篇城市
  • 4篇城乡
  • 3篇党建
  • 3篇政治理论
  • 3篇政治理论课
  • 3篇社会化
  • 3篇社会学
  • 3篇乡村治理
  • 3篇理论课
  • 3篇聚落
  • 3篇村治

机构

  • 79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印第安纳大学

作者

  • 79篇熊万胜
  • 2篇王阳
  • 2篇张彬
  • 2篇叶敏
  • 2篇李宽
  • 2篇刘炳辉
  • 2篇程秋萍
  • 1篇戴纯青
  • 1篇范明英
  • 1篇张远新
  • 1篇华羽雯
  • 1篇刘炳辉
  • 1篇石美静
  • 1篇陈昌军

传媒

  • 12篇华东理工大学...
  • 6篇社会学研究
  • 5篇上海城市管理
  • 4篇开放时代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乡村发现
  • 3篇中州学刊
  • 3篇探索与争鸣
  • 3篇中国老区建设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
  • 2篇思想.理论....
  • 2篇文化纵横
  • 1篇理论学刊
  • 1篇东南学术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际媒介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本文以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分析了人际媒介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力度和方式。初步探讨了人际媒介在大学生政治认同养成过程中的功能反差:它越来越不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这不妨碍它依然是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主要媒介。在此基础上观察到校内外人际交往对于政治认同的不同影响,并指出人格化的人际媒介在各种人际交往形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熊万胜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认同
治理性发展:政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被引量:22
2020年
从政府和集体的关系来看,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从政府推动农民发展农业集体经济,到政府扶持村级集体发展工业集体经济,再到政府弱化了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目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正处于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的新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那些缺乏自主发展能力又缺乏发展动力的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有力推动。然而,近年来基层政府和村两委的社会治理职能同步强化,而其经济发展职能和发展权也已同步弱化。在此背景下,基层政府如何才能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地处大城市郊区的P村的调研发现,在基层治理体系重构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政府通过村级治理任务的安排和治理项目在村域的投放,能够有效地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或许正在走出一条通过治理来实现发展的治理性发展之路。
张彬熊万胜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
技术整合:数字技术推动行政村社区整合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行政村社区的建设是基层政权建设的一大难题,在人为划定的行政村社区层次上进行社区建设,面临着来自民众生活逻辑的挑战。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技术在国家系统力量主导下被密集地导入农村,为行政村社区的建设提供了新契机。技术整合行政村社区的实践机制包括:技术导入与制度供应相结合的系统整合,以双层社区成员身份耦合为基础的社区整合,以社群关系纵横发育为逻辑的生活整合。在数字下乡的实践中,协同考虑技术治理手段与村庄具体条件的适配度,是技术整合社区功能发挥效应的关键。
熊万胜徐慧
关键词:数字化乡村治理
人口流入型地区社会治理研究述评被引量:3
2017年
人口流入型地区的社会治理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但以往的治理研究往往缺乏从这一角度聚焦来探讨。本文从社会治理的研究、人口流入型地区社会治理的研究脉络、人口流入型地区的利益矛盾及其调处机制三个方面展开梳理与述评,重新思考和检视主流的治理理论研究中问题意识的局限,尤其是其忽视中国国情而陷于多元与参与的西式研究套路中,忽视了中国的大国式治理和社会主义两大传统。对于治理问题本土化研究推进方向上,本文特别强调人口流入型地区的治理体制研究值得重视的五个方面:共建共享机制、党群组织、科层制改革、土地增值分配、技术与制度,以期为中国本土的治理理论提供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刘炳辉熊万胜
关键词:社会治理
试论乡村社会的治理振兴被引量:21
2019年
治理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路径和内涵,是相对于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来说的。其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一种乡村社会的"治理性团结",以重建和优化乡村社会秩序。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振兴的关键在党,具体落实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化上,其中特别要注意提升基层组织进行生活治理的能力。
熊万胜
人际媒介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
2006年
本文以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分析了人际媒介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力度和方式。初步探讨了人际媒介在大学生政治认同养成过程中的功能反差:它越来越不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这不妨碍它依然是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主要媒介。在此基础上观察到校内外人际交往对于政治认同的不同影响,并指出人格化的人际媒介在各种人际交往形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熊万胜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认同
企业“带动”农户的可能与限度被引量:33
2011年
本文详细阐释了"带动"一词的起源、发展和可能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更好"带动"功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但是,企业对于农户的"带动"最终是无法完满的,因为汪洋大海般的承包制小农依然是被遗忘的角色,他们既不能被龙头企业带动,也很难被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文指出,解决"带动"问题的未来方案应该不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模式,而是发展出多种组织形式共生共荣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熊万胜石梅静
关键词:企业农户农业产业化
基层行政区划的管理幅度演变:规律与启示——对一个县150年区划演变的纵贯性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自2000年以来进行的新一轮基层区划调整是乡镇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必将对农村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对于基层区划的演变规律研究得还不够。本文以皖南一个有着1800年历史的县为个案,统计了自1865年以来的24次基层区划调整,分析了基层区划管理幅度演变的四条规律,并给予了解释。特别是发现了县以下区划由虚向实的演变趋势,以及乡镇区划的幅员在同一个国家形态中骤降缓升的现象。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本文认为基层区划微调的方向是强化自然村或者类似层级的民主制度建设,这是农民成为主体的新平台和新出路之一。
熊万胜
关键词:管理幅度自然村
新户籍制度改革与我国户籍制度的功能转型被引量:20
2015年
新户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不在于将户籍与各种社会福利剥离开来,而是赋予常住人口依据居住证享有更多社会福利的资格,事实上强化了户籍制度的社会治理功能。通过"社会治理论"的视角来理解新型户籍制度的功能可以看出:我国户籍制度功能转型的主要内容是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社会管制制度,转变成一种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的社会治理制度;新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在城镇化的时代重建社会秩序、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具体体现在引导人口流动、完善地方社会福利分配和支撑地方社会治理等方面。
熊万胜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居住证社会治理
论政治互动的类型被引量:8
2004年
政治互动现象在政治生活中不断增加,相关的研究方法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对“政治互动”概念的理论思考却十分缺乏,政治互动的类型也没有得到认真的辨析。本文运用理想类型的构建方法,将政治互动类型的研究置于合法性理论和微观政治理论的脉络中,从政治体系的合法化与制度化水平的双重维度界定了政治互动的四种理想类型,并且在政治互动概念与主流政治学理论之间建立了必要的逻辑关联。
熊万胜
关键词:合法性理论制度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