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婕
- 作品数:14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20世纪30年代辽宁地区离婚案的文化透视
- 2021年
- 民国初年,在中国沿海及内陆发达地区出现了离婚潮。它的出现除了受到近代以来男女平等思想的浸染外,更受到民国成立后法律制度层面对男女平等意识的鼓励与强化的影响。辽宁地区出现离婚潮稍晚于内地,其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并伴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以此时段辽宁地区的典型离婚案为切入点,对当时的离婚现象进行剖析,力图从文化角度说明离婚潮与时代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广大渴望新生活的妇女们希冀通过离婚的方式,作为告别过去、追求美满幸福生活的手段,从而导致了新一轮离婚潮的兴起,辽宁地区的离婚潮也体现出这一时代特征。
- 焦婕
- 关键词:民国离婚文化透视
- 美国政治制度的跨文化考察——以伍廷芳《美国视察记》为核心被引量:1
- 2018年
- 文章主要以伍廷芳《美国视察记》为核心,叙述其在跨文化背景下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比较、接受,乃至误读。探讨其在比较与借鉴视阈下所表现出的政治理念与制度想象。由于伍氏在民国初年独特的外交家地位,自然地他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观察和评判亦带有典型性和权威性。从中大致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们在制度选择上的所思所想,困惑及企盼,据此,更可以丰富相关研究内容。
- 焦婕
- 关键词:伍廷芳美国政治制度
- 论伍廷芳对美国国民法律意识的考察--以《美国视察记》为中心
- 2020年
- 《美国视察记》~①来源于伍廷芳出任清政府出使大臣期间对美国的长期观察,体现了他对美国国民、国家与社会的认识,对美国法律制度的认识有赞同也有批判。文章以该书为核心,并旁及伍廷芳其他著述,重点讨论其对美国国民法律意识的考察。全文围绕着对美国国民权利与义务法律自觉意识及其行为的观察进行问题设定,展示出伍廷芳眼中的美国近代社会镜像以及他所秉持的法律观念。
- 焦婕
- 关键词:伍廷芳
- 独立评论派在九一八事变周年的反省
- 2013年
- 《独立评论》由胡适等人于1932年5月22日在北平创办。胡适任主编,编辑及撰稿人主要有丁文江、翁文灏、傅斯年、蒋廷黻、任鸿隽、陈衡哲等十余人。被学术界称之为“独立评论派”。他们在1932年的9月18日,即几一八事变一周年的国耻日,出版了纪念九一八专号(即《独立评论》第l卷第18号)来纪念这个国耻日。这一期上发表了傅斯年的《“九一八”一年了!》、胡适的《惨痛的回忆与反省》、蒋廷黻的《几一八的责任问题》、费彝民的《看人家怎样应付国难》等文,
- 焦婕
- 关键词:《独立评论》九一八事变反省傅斯年蒋廷黻
- 高桥义雄与严复的“人种改良”论比较被引量:3
- 2011年
- 在近代中国与日本都曾出现了各自的人种改良主张。高桥义雄为近代日本主张此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通过与西洋人的"杂婚"、废除婚姻陋习、提高生活品质及体育锻炼等方式改良日本人种;严复则是近代中国主张此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通过改良传统婚俗以及禁止缠足、早婚等方式改良中国人种的某些品质。在日本,人种改良论服从于"脱亚入欧"扩张国权的目标;在中国,人种改良论则出于救亡图存的需要,是属于从妇女解放到人的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 焦润明焦婕
- 关键词:杂婚
- 20世纪30年代城市“摩登”现象及其论争
- 2024年
-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主要城市生活中的“摩登”现象极为普遍,凡是城市生活中带有潮流式的东西皆可以“摩登”称之,其中许多内容反映着城市市民在生活中追逐世界潮流的步伐。官方对“摩登”现象多持否定态度,民间对“摩登”现象则是敌视与维护的言行并存,舆论严重撕裂,由此形成了思想舆论界的“摩登肯定派”与“摩登否定派”的论争,这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碰撞与摩擦的具体体现之一。由此可以了解彼时国人对于西方新奇事物的排斥、选择与扬弃。许多优秀的外来事物就是在这种博弈中逐渐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借鉴,成为民众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社会则在这样的冲突、选择与认同的过程中不断演进与发展。
- 焦婕
- 关键词:社会文化史
- 论民国初年公共卫生建设思潮被引量:2
- 2021年
- 民国初年出现了一股公共卫生建设思潮。它是有识之士对于清末中国防疫体制落后、国民缺乏公共卫生意识的反思与总结,其与同时代的国民建设理论相呼应,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建设言论。相关言论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推动着民国初年的公共卫生建设。从反思、启蒙、实践等维度,围绕着公共卫生观念与近代国民观念的内在联系、近代社会亟须建设的公共卫生内容,以及公共卫生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开展与推进展开讨论,揭示出公共卫生建设与近代国家建设相向而行的发展理路。
- 焦婕焦润明
- 关键词:民国初年有识之士公共卫生建设思潮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朝野对“中日亲善”言论的反应被引量:1
- 2017年
-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日本朝野提出的"中日亲善"(日本语为"日支亲善"),单纯从字面上解释可为中日友好、中日友善之意。但在日本侵华背景下提出的"中日亲善",就显得极其伪善,本质上亦多为伪善华丽辞藻包裹包下的"软征服"内容。九一八后,随着日本侵占东北暂时得逞,为了缓和、分化中国国内的反日运动,争取中国当权者中的对日妥协势力,同时消减国际舆论的不利因素,日本方面遂主动向中国抛出了"中日亲善"诱饵。在当时的背景下,使用带有"亲善"外衣包裹的这一政治概念,是以要求中国政府承认日本现有侵略权益并以平息全国反日运动为前提条件,具有明确的政治含义和价值属性的。通过中国朝野的反应可以看到,中国当时尽管存在着抗日与媚日两种思潮,但抗日已成共识并形成主流。在中日关系问题上,国人期待建立在国家平等、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基础上的"中日亲善",坚决反对侵略、奴役,把中国变为附庸国的所谓"中日亲善"。相关讨论对于梳理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之思想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 焦润明焦婕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摩登”文化论争研究
- “摩登”一词源于英文“Modern”,发祥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其间被译为“时髦”,最后被定义为“时尚”。从摩登一词的本土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现代的”或“近代的”代名词引入中国以来,其间经历了音译的“...
- 焦婕
- 关键词:摩登文化论争
- 论“九一八”后的抗战即为“全民抗战”被引量:4
- 2017年
- 文章所称之"全民抗战"即全民族抗战。它以军事抗战为主,但不局限于军事,当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多重内容。全民抗战的界定,不以某个政权是否抗战为标准,而是以全国民众普遍的抗日认同与抗战参与为衡量标准。亦不存在地域之别和空间之差以及抗战规模大小之论,凡具有全国影响并获得全国民众广泛声援的抗战行动,就可以认定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内容;凡是能代表民族抗战的战事、战役、事件即全民抗战的组成部分。"九一八"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从占领中国东北开始的。由于当时中日国力的差异以及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只能以光复东北领土为开始、为标志。在这种意义上界定,"九一八"后无论是东北民众抗战还是关内民众的抗战,都是代表着中华民族意志的全民抗战。
- 焦润明焦婕
- 关键词:全民抗战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