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小多

作品数:21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WRF模式
  • 5篇数据共享
  • 5篇流域
  • 5篇河流域
  • 4篇黑河流域
  • 4篇WRF
  • 3篇冻土
  • 3篇数据中心
  • 3篇土壤
  • 3篇陆面
  • 3篇陆面过程
  • 2篇地貌
  • 2篇地貌形态
  • 2篇遥感
  • 2篇数字高程
  • 2篇水分
  • 2篇水平分辨率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气候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甘肃省高性能...
  • 1篇科罗拉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1篇潘小多
  • 12篇李新
  • 7篇南卓铜
  • 5篇王亮绪
  • 5篇李红星
  • 5篇吴立宗
  • 4篇周剑
  • 3篇冉有华
  • 3篇王根绪
  • 2篇杨永民
  • 2篇祝忠明
  • 2篇王建
  • 2篇刘勇
  • 1篇沈永平
  • 1篇彭洁
  • 1篇彭小清
  • 1篇郑中
  • 1篇祁元
  • 1篇罗立辉
  • 1篇王康

传媒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冰川冻土
  • 4篇中国科技资源...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区黑河流域季节冻土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季节冻土的时空变化对地—气水热交换、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文过程、生态系统及碳循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黑河流域11个气象站40多年的气温数据和5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数据,建立了月平均气温与土壤冻结天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月平均气温与冻结天数的相关关系和5 km网格化月平均气温及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编制了黑河流域逐月季节冻土分布图,并按其空间分布特征,将逐月地表冻融状态划分为:完全冻结、不完全冻结和不冻结3种。系统研究了黑河流域2000—2009年逐月季节冻土分布及冻结概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季节分配上,黑河流域完全冻结面积最大值出现在1月;不完全冻结面积最大值在11月;而不冻结面积最大值在6月和7月。在年际变化上,完全冻结状态的离差值在冷季变化大,暖季变化小;不完全冻结状态在一年的回暖期和降温初期,年际变化较大;不冻结状态分别在4月和10月变化较大。冻结概率在1月达到最大值,6月和7月降低到最小值。在空间分布上,黑河流域季节冻土的逐月分布与变化和冻结概率主要受海拔高度控制,纬度的影响次之。
彭小清张廷军潘小多王庆峰钟歆钥王康牟翠翠
关键词:黑河流域季节冻土
WRF和GLDAS降水数据在黑河上游山区流域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参考黑河上游4站点的观测数据,用包含多统计指标的全面评价方法评价了2004-2009年WRF制备的5 km,1 h降水数据和空间插值后的5 km,3 h GLDAS降水数据。结果表明两者对降雨的时空分布表现均优。 WRF产生的〈1 mm和〉8 mm降水的总日数、总量更符合实际降水情况,但缺少1~8 mm的降水,春季降水峰值偏大,总降水日数偏少。 GLDAS降水和观测的相关系数更高,但年降水量偏少;〈1 mm降水日数、总量过多,〉2 mm降水日数偏少,春季降水峰值过大。由此两组数据驱动模型模拟时,需考虑数据本身的特点,同时黑河流域仍迫切需要更精确的降水数据。
侯玉婷南卓铜潘小多
关键词:WRF降水数据
基于DEM的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地貌形态分形度量研究
<正>分形理论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 B.B.Mandelbrot 提出至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已经发展成为科学的方法论——分形理论,且被誉为开创了20世纪数学重要阶段,成为现今国际上许多学科的前沿研究课题之...
潘小多刘勇南卓铜
关键词:分形
文献传递
陆面过程模式SIB2与包气带入渗模型的耦合及其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土壤含水量对陆—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水平衡计算以及降雨、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的研究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现阶段大多数陆面过程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计算采用一维水桶模式,忽略了流域尺度上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位的变化、包气带土壤的非线性渗透特性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研究较为成熟的饱和—非饱和理论的基础上,编程实现了包气带土壤水分传输方程的求解,并与陆面过程模式(SIB2)相耦合,建立起研究分层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非稳态的地下水位、和地表蒸散发之间定量关系的模型。最后,利用建立的耦合模型,以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临泽农业综合观测场的灌溉试验为例,模拟干旱内陆平原区小麦生长期间定额灌水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计算瞬时土壤含水量、非稳态的地下水位,并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耗水量进行估算,进而为农业合理灌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周剑李新王根绪潘小多
关键词:陆面过程蒸发蒸腾
基于DEM的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地貌形态分形度量研究
首先从数字高程模型出发,将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划分为以下4种地貌形态特征:河西走廊平原、山地、山前冲积洪积扇和山间盆地。然后借助Esri ArcGIS软件对这四种地貌形态特征的等高线进行点盒子数法计算曲线分维值。通过对不...
潘小多刘勇南卓铜
关键词:数字高程地貌形态
文献传递
高寒冻土地区草甸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水分平衡分析被引量:26
2008年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冻融过程对地表-植被-大气三者之间能量-水分循环的影响,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左冒孔流域(长江源)开展了不同植被盖度条件下冻土活动层水热状态的野外观测(在30%、60%、90%的草甸盖度下观测分层土壤水分及温度)和相关试验.选取考虑了积雪、植被覆盖及枯枝落叶层对土壤冻融影响的水-热-盐分耦合模型SHAW为动力学约束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及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气间的能量交换主要受冻土、植被生长和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且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未退化高寒草甸草地对青藏高原冻土具有明显的隔热保温作用,可以降低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土壤活动层冻结过程期间,土壤水分具有向表层和深层两向分流汇聚的特征,植被覆盖变化对水分运移通量有明显影响.
周剑王根绪李新杨永民潘小多
关键词:冻土土壤水分陆面过程能量平衡植被盖度
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数据集成与共享被引量:34
200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李新南卓铜吴立宗冉有华王建潘小多王亮绪李红星祝忠明
关键词:数据中心生态科学环境科学数据共享
区域尺度近地表气候要素驱动数据研制的研究综述被引量:7
2010年
区域和流域尺度的陆面、水文和生态模拟与同化,都需要高分辨率的大气近地表层风、温、压、湿、辐射、降水等资料作为驱动。介绍了流域尺度驱动数据的重要性,对现阶段大气驱动数据的制备方法进行评论,总结了降水、辐射、气温和其他近地表要素的若干产品,探讨了北美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欧洲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和中国西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中大气驱动数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制备流域尺度驱动数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西部复杂地形的高时空分辨率驱动数据制备提出一些看法。
潘小多李新钞振华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降尺度方法
数据同化算法在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能量-水分平衡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多年冻土地带,其冻融过程中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冻结深度的变化对气候强烈响应并产生显著的陆面能—水平衡变化,进而又对全球气候产生较大的反馈作用。为了能准确模拟这种变化,选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区的风火山左冒孔流域(长江源)进行了相关的野外数据采集和试验,以考虑土壤冻融影响的水—热耦合陆面过程模型——SHAW为动力学约束框架,验证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在改进模型对土壤冻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冻土深度的计算效果。基于试验点的数据同化计算结果表明:数据同化方法可以融合观测信息显著提高水—热耦合模型对土壤冻融过程中状态变量(土壤水分和冻深)的模拟,并进而改善模型对其它相关能量—水分变量的计算,为在高寒冻土地区利用多源信息进行融合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周剑王根绪李新杨永民潘小多
关键词:冻土土壤水分集合卡尔曼滤波
西部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实践被引量:5
2010年
科学数据是人类科学活动成果的积累,对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数据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简称西部数据中心)面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计划"及广大科研工作者展开科学数据服务,并已取得显著的服务成效。数据中心采取的多层次的共享政策及主动、专业、专职的服务小组是数据共享服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数据发布方、数据作者与用户三方交流机制的建立及面向科学研究的数据服务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同时,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国家层面的共享环境没有形成是目前阻碍数据共享服务发展的瓶颈。
李红星王建南卓铜王亮绪吴立宗潘小多李新
关键词:数据服务数据共享科学数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