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召南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四川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景观
  • 3篇城市
  • 2篇民居
  • 1篇阳台
  • 1篇阳台空间
  • 1篇遗产
  • 1篇造纸
  • 1篇整体性
  • 1篇人文
  • 1篇人文意义
  • 1篇设计说明
  • 1篇手工造纸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数据处理技术
  • 1篇数据库建设
  • 1篇农经
  • 1篇趋同
  • 1篇住宅
  • 1篇自然属性
  • 1篇文化

机构

  • 6篇四川美术学院

作者

  • 6篇潘召南
  • 1篇董璟
  • 1篇龙国跃
  • 1篇余毅
  • 1篇马敏
  • 1篇朱晶晶
  • 1篇杨吟兵
  • 1篇郭宇
  • 1篇郝大鹏
  • 1篇许亮
  • 1篇赵宇
  • 1篇王秋莎
  • 1篇李敏

传媒

  • 1篇装饰
  • 1篇包装工程
  • 1篇创意与设计
  • 1篇第二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趋同与不同--关于城市环境中的人文意义
人们在城市与城市间、文化与风俗间、历史与现实间、生理与心理间的比较中有感而生.而形成这一态度的焦点是--环境(城市、街区、建筑、景观、绿化、设施、室内空间等),它是建构一个地域人居生态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体现域区人文主要...
潘召南
关键词:城市环境建设建筑形态城市景观城市绿化
文献传递
变迁中的“吾土吾民”
2020年
乡村建设是近现代中国社会面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所遭遇的最重大的问题,历经多次政策性尝试和无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均未能实现整体性改变,究其缘由有三:其一,中国乡村地广人多,资源不均衡;其二,南北地区差异性大,民生、民情各异;其三,长久历史形成的小农经济为根本,各自守土维生,难以改变。归结三方问题的源头,仍是“土地与人”构成的复杂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潘召南
关键词:乡村建设小农经济整体性
一种数据库建设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库建设方法及装置,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营建工艺数据;对多个所述营建工艺数据按照每个营建工艺数据的特征信息进行树状分类,获得多个分类路径,由低到高的多个层级和每个层级对应的...
郝大鹏刘贺玮潘召南杨吟兵马敏许亮余毅龙国跃赵宇郭宇李敏
文献传递
共存到共生:夹江手工造纸村民居保护与更新研究
2023年
目的 针对当今传统手工艺村落原有的良性共生关系被破坏,呈现村落与现代需求、生态环境等多因素间互相对立共存的现象,从手工艺及村落共生性发展的视角,以夹江手工造纸村为例,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受造纸业影响的民居环境,通过对村落自身文化特色和现有共存现象的分析。方法 提出对手工艺与民居环境整体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试图推动手工造纸与民居环境从当下的异质共存向和谐共生的良序关系转化。以共生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西方的文化思想观点对共生理论进行溯源、归纳总结与探讨,并形成自我的“共生”解读视角。强调异质共存是共生的前提,结合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提出动态多元、通时合变的共生设计观,探索共生理论介入的可能性。结果 以石堰村为夹江县手工造纸村的典型样本展开具体个案分析,明确其文化核心价值,深挖“五缘社会”关系的共存现象,并进行系统性整理,结合造纸业的现代化发展,总结出在技艺更迭下石堰村民居环境的演变动因。结论 运用共生理论厘清民居环境内外共生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传统产居合一民居保护与更新过程中的共生性体系,确定生态环境与生产环境的共生、传统产居方式与现代人居的共存,由此衍生新的村落文化现象。
潘召南王珩珂
关键词:共生理论传统村落民居环境
方寸之间显现林泉之趣--住宅阳台空间的景观研究
自然属性决定了人在任何时候都希望与自然相伴而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主义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象征,道法自然就是传统思想形态的代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山水、花鸟的类型描绘,无不揭示中国人对自然意趣的领悟与追求.对于今天城市...
潘召南王秋莎
关键词:城市住宅阳台空间景观规划
城市慢行景观系统——废旧火车道改造
2012年
设计说明: 空间重生是唤起该区域周围人们对自然生活与轨道空间的记忆。提出"将生活刻进城市记忆"这一设计理念,我们设计关注的不仅仅是"慢行",而是通过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构建,营造城市"慢生活"的环境氛围,从人的步行"线路"以及人与社会的自然的自然属性方面研究,力求在不改变现有线性空间及其价值的前提下,优化慢行空间自身的宜人性。
董璟朱晶晶潘召南
关键词:城市记忆景观系统自然属性设计说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