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燕萍

作品数:54 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枇杷
  • 7篇枇杷叶
  • 7篇抗氧化
  • 6篇多糖
  • 6篇活性
  • 5篇多酚
  • 5篇植物
  • 5篇黄酮
  • 5篇纯化
  • 4篇熊果酸
  • 4篇离体培养
  • 4篇果酸
  • 3篇愈伤
  • 3篇愈伤组织
  • 3篇总黄酮
  • 3篇枇杷属
  • 3篇外植体
  • 3篇无定型
  • 3篇抗氧化活性
  • 3篇快速繁殖

机构

  • 49篇龙岩学院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汕头职业技术...

作者

  • 54篇洪燕萍
  • 23篇邱丰艳
  • 22篇黄素华
  • 16篇丁力
  • 16篇孔祥海
  • 16篇王海斌
  • 9篇曹红云
  • 9篇陈晓婷
  • 7篇林顺权
  • 6篇林标声
  • 4篇袁洋
  • 3篇陈小红
  • 3篇黎英
  • 2篇林庆良
  • 2篇马景蕃
  • 2篇黄其春
  • 2篇林梅香
  • 1篇邱龙新
  • 1篇何玉琴
  • 1篇杨小燕

传媒

  • 6篇龙岩学院学报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第六届全国枇...
  • 1篇化学分析计量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园艺学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高师理科学刊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莆田学院学报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19
  • 4篇2017
  • 1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挥发性物质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物挥发性物质收集器,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玻璃室,所述玻璃室与底板连接形成密闭容器,所述玻璃室两侧设置有吸气泵组件,所述玻璃室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气导管和进气导管,所述出气导管和进气导管均通过树脂柱组件与吸气泵...
孔祥海王海斌邱丰艳洪燕萍陈晓婷丁力黄素华
文献传递
一株冠突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基因组成及其枇杷花 发酵特性分析
2023年
【背景】冠突散囊菌LYEC03是从陕西泾阳茯砖茶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发酵菌株。【目的】研究冠突散囊菌LYEC03菌株的基因组信息及其发酵枇杷花产品的特性,从分子水平阐明冠突散囊菌的发酵机制。【方法】应用形态和显微形态观察、ITS序列鉴定、重测序及框架图测序对所分离的菌株LYEC03进行鉴定和基因组信息解析,采用所分离的菌株LYEC03发酵枇杷花,研究冠突散囊菌对枇杷花主要功效成分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陕西泾阳茯砖茶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发酵菌株LYEC03确定为冠突散囊菌。菌株LYEC03与参考基因组覆盖率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酶、蛋白酶、氧化酶和脂肪酶相关基因;基因组相关整体变异较小,其中假设蛋白、碳水化合物激酶、纤维素酶家族糖基水解酶、位点2蛋白酶家族蛋白、多酚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与菌株生长、能量代谢调节、产纤维酶、产蛋白酶和产氧化酶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变异。菌株LYEC03基因组序列长度30623602 bp、GC含量51.70%、编码13033个基因、编码基因占比55.74%,参与了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外源生物降解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与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等多种物质的代谢途径转化过程。菌株LYEC03生长、主要功效成分含量的变化与总抗氧化活性、2,2-二苯基-1-苦基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ine,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3个抗氧化指标变化一致,均呈现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的趋势。【结论】冠突散囊菌的发酵特性与其基因组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氧化酶基因的含量丰富密切相关,对冠突散囊菌的基因组信息分析及其发酵特性研究有利于其发酵产品性能的提升,并为其在食品、轻工业及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陈小红王靖芳郑欣萍林海清洪燕萍林标声
关键词:茯砖茶冠突散囊菌基因组发酵
一种水仙茶的塑性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仙茶的塑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两根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T形支架,该支架中部竖杆底部设置有压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底槽,该底槽位于压板的正下...
王海斌孔祥海丁力洪燕萍邱丰艳袁洋
文献传递
金花茶离体培养体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将清洗消毒后金花茶种子,经保留与不保留种皮的两种处理,培养于4种介质中,筛选最佳无菌萌发方案;以无菌苗叶片诱导愈伤组织,采用WPM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筛选出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比较MS和WPM培养基,筛选丛生芽增殖培养优化培养基。结果显示,将去除种皮的种子接种于无菌水+珍珠岩的培养介质中进行无菌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可达80%;最佳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WPM+NAA0.1mg/L+2,4-D0.2mg/L;最佳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WPM+6-BA1mg/L+NAA0.05mg/L。
陈凤燕赵雪梅洪燕萍
关键词:金花茶无菌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增殖
枇杷叶多糖纯化大孔树脂种类筛选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的初步试验考察了六种大孔吸附树脂ADS-7、ADS-17、DM-130、D-101、AB-8、X-5对枇杷叶粗多糖的除蛋白和多酚效果,以蛋白和多酚的吸附率及多糖的回收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大孔树脂。结果表明:ADS-7大孔树脂从枇杷多糖提取液中吸附较多蛋白和多酚,同时可以采用10%乙醇洗脱回收多糖,95%乙醇洗脱蛋白质和多酚。因此,采用ADS-7大孔吸附树脂可以通过吸附枇杷粗多糖中杂蛋白和多酚去除杂质,有望获得较高的纯化效率和回收率。
戴婉妹蔡雅醇汤灿城林标声洪燕萍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多酚纯化
一种茶叶茶末分离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茶末分离机,包括料斗,所述料斗下端出料口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根排风管,下料管的与所述排风管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根并与所述排风管一一对应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出风端正对相对应的排...
王海斌孔祥海丁力洪燕萍张清旭袁洋
文献传递
影响洋葱表皮细胞骨架制片效果的探讨
2014年
以洋葱表皮细胞为材料,探究其经卡诺氏液固定后进行细胞骨架制片观察时,1%Triton X-100抽提非骨架蛋白的最佳时间,并研究洋葱不同表皮细胞及经不同理化因素处理的材料,经卡诺氏液固定后进行细胞骨架制片的步骤及制片效果。结果表明:经卡诺氏液固定后,1%Triton X-100抽提非骨架蛋白内表皮30min较佳,外表皮25min较佳;不同成熟度的鳞片叶细胞骨架形态及稳定性有差异;经紫外线、温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增加固定步骤再制片对制片观察结果基本无影响。
邱丰艳许美娜洪燕萍
关键词:细胞骨架紫外线温度秋水仙素
枇杷叶不同成分抗氧化和止咳祛痰活性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叶提取物中的黄酮、多酚、总萜及其含量;采用DPPH和FRAP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研究其止咳祛痰活性,并分析其成分与抗氧化、止咳祛痰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枇杷叶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黄酮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三萜酸,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黄酮和多酚含量显著相关;6种提取物均具有止咳祛痰活性,黄酮和三萜酸的效果相近,多糖较差,成分含量与活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黄酮能减少咳嗽次数,总萜能延长咳嗽潜伏期,且有一定的祛痰作用。枇杷叶中黄酮、多酚可能是抗氧化的重要成分,黄酮与止咳祛痰活性相关,通过精制富集有效成分,能提高相关活性。
黄素华陈彤陈彤洪燕萍
关键词:抗氧化止咳祛痰
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包括用以容纳培养液的培养桶,所述培养桶顶部设置有用以保持植物根系浸没在培养液中的顶盖,所述培养桶内设置有外接气泵的气管,所述培养桶内可拆连接有用以吸附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树脂柱。本实...
王海斌孔祥海邱丰艳洪燕萍陈晓婷丁力黄素华
文献传递
水晶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13
2014年
以多肉植物水晶掌叶片为外植体,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研究了水晶掌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和植株的再生技术.实验结果表明:A1(MS+BA 3.0+NAA 0.3+3%蔗糖+0.7%琼脂)配方最为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B4(MS+BA 4.0+NAA 0.2+3%蔗糖+0.7%琼脂)配方最为适合愈伤组织的增殖;C1(MS+BA 3.0+NAA 0.2+3%蔗糖+0.7%琼脂)最为适合愈伤组织分化,芽分化较快,苗健壮,并且有丛生芽;促进生根的最佳配方为D4(1/2 MS+IBA 1.0+3%蔗糖+0.7%琼脂);组培苗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以此建立水晶掌试管苗无性繁殖体系.
黄素华肖惠匀洪燕萍
关键词:外植体离体培养愈伤组织再生植株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